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01.
余尚江  李玮 《现代地质》2020,34(4):687-699
晚三叠世后东秦岭造山带进入陆内造山阶段,其陆内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显著的隆升冷却和剧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山间断陷盆地。作为东秦岭陆内演化的重要载体,这类盆地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造山带的演化。以东秦岭地区的洛南、山阳山间断陷盆地为对象,通过实测剖面、构造要素测量,分析其沉积充填特征,并厘定其地层构造变形期次,从而为东秦岭地区中—新生代陆内演化提供约束。研究结果显示:(1)晚白垩世,洛南与山阳盆地主控断裂发生总体N—S向拉张兼具左行走滑运动,盆地基底由此开始进入以N—S向拉张断陷为主的活动期。受盆地发生拉张断陷作用的影响,两盆地的物源区岩体在该时期经历了强烈的隆升剥蚀冷却过程,剥蚀下来的碎屑颗粒被就近搬运到相应的盆地中,在盆地内部形成扇三角洲、湖泊及旱地冲积扇等沉积体系,形成了非常典型的山间断陷盆地。(2)从古新世开始到渐新世盆地沉积规模由大变小,磷灰石裂变径迹计算结果和构造变形证据共同表明,控制盆地发展的深大断裂拉张兼走滑作用持续减弱,推测此时的洛南与山阳盆地可能受到其它非东西方向上的挤压作用,抑制了拉张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402.
应用"3S"技术,通过选取景观的多样性、优势度、破碎度和斑块形状等空间格局指数对车尔臣河下游绿色走廊1975~2007年近32 a间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并对景观格局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5~2000年,湿地面积与斑块数量小幅度增大;2000~2007年,湿地面积与斑块数量大幅度减小,斑块平均面积与斑块密度持续减小,斑块形状趋于复杂,景观格局的多样性减小,优势度与破碎化程度增大.在各湿地类型中,河流湿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小,湖泊湿地面积大幅度增大,沼泽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403.
藻蓝蛋白(PC),作为蓝藻的标志性色素,通常被用作进行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的标志物.近年来,内陆水体水质恶化,富营养化加剧,藻华频发,PC遥感反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PC光学特性、反演算法开发、卫星传感器应用等方面难点及干扰因素,综合梳理了过去30 a PC遥感反演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以期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04.
海洋一号C星(HY-1C)上搭载的海岸带成像仪(CZI)在内陆水体水色遥感应用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目前,HY-1C CZI影像在内陆水体的大气校正和水质反演研究较少,仍然需要解决适用于不同类型内陆水体的大气校正和水质参数建模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华北平原的小浪底水库、官厅水库、丹江口水库、白龟山水库、白洋淀5个不同浑浊程度的湖泊和水库开展了星地同步实验,获取了85个采样点的水面遥感反射率光谱和水质参数实测数据。发展了基于Sentinel-2 MSI影像均匀不变地物的HY-1C CZI影像相对大气校正算法和系统定标模型。HY-1C CZI的蓝、绿、红、近红外波段遥感反射率反演平均无偏相对误差(AURE)分别为14.7%、11.2%、28.9%、41.7%,蓝、绿、红波段的大气校正精度相对较高;此外,大气校正与实测光谱的相关系数r的平均值为0.978,光谱角度距离(SAD)的平均值为0.109,说明大气校正遥感反射率光谱形状与实测光谱一致性较高。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叶绿素a浓度和透明度反演模型,经独立数据验证,HY-1C CZI影像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AURE为33.8%,均方根误差(RMSE)...  相似文献   
405.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相似文献   
406.
资源一号02D高光谱影像内陆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09-12成功发射的资源一号02D卫星(ZY-102D)搭载了新一代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Advanced Hyperspectral Imager),其丰富的细分波段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在内陆湖库水质监测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但数据可用性有待分析和验证.本研究以中国华东和华北平原的典型富营养湖库(太湖、...  相似文献   
407.
长时序大范围内陆水体光学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表面的江河、湖泊和水库等内陆水体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内陆水体分布和水质时空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关注的热点.相比常规实地采样监测手段,卫星遥感在长时序、大范围内陆水体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受到海洋水色遥感理论和方法的推动,同时也得益于内陆水体光学特性数据的不断积累,近年来内...  相似文献   
408.
基于青岛和济南1967—2016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和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对比分析沿海和内陆城市各气候要素之间及气候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两市各个季节及年际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各个季节及年平均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呈不明显减小趋势,四季及年日照时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2)温湿条件方面,两市感觉舒适以上的月份均为4个月;人体感觉舒适风的月份青岛为3个月,济南为4个月;穿配有衬衫或常用便服的月份青岛为4个月,济南为3个月。(3)青岛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绝大多数月份呈明显上升趋势,穿衣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综合舒适度指数6—9月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余月份呈明显上升趋势。济南四类指数除2—3月升降趋势显著外,其余大多数月份升降趋势不显著。(4)气候舒适期均在逐渐延长,较舒适期以上等级,青岛有8个月,济南有7个月。青岛舒适度比济南增加明显,全年气候舒适度高于济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