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6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李湘玉  马润则 《矿物学报》2011,(Z1):362-363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中西部,冈底斯山中段北侧,在Ⅰ级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测区位于措勤盆地的南缘,次级大地构造单元依次为:北部地区属措勤复合弧后盆地;中部大部分地区属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南部少部分地区属冈底斯岩浆弧。该区构造类型复杂,火山岩及侵入岩发育,岩浆活动以燕山晚期最为强烈,主要受北西西向区域构造的控  相似文献   
482.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夕卡岩型铅锌矿的控矿条件包括:①地层条件: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黑色碎屑岩系与碳酸盐岩的层间构造带内,或呈透镜状产于碳酸盐岩中;②岩浆岩条件:夕卡岩铅锌矿通常与斑岩型铜钼矿在时间上、空间上以及矿床成因上有紧密联系,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  相似文献   
483.
该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山脉东缘,是一个经历多期次火山作用及碰撞、挤压、抬升形成的新生代山间断陷盆地。近年来,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在该盆地北缘上新统嘎扎村组和宗当村组相继发现大量铀异常。铀矿化主要产于凝灰岩、砂岩、砂砾岩和中基性火山岩及石英(斑)岩之中,且矿化类型多样,铀异常点分布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对该盆地地质特征及铀矿化特征的初步研究,拟探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新生代盆地铀矿找矿方向和线索。  相似文献   
484.
冈底斯成矿带上的驱龙斑岩型铜矿床是中国目前探明的资源量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通过研究矿床的成矿背景、矿床特征了解了矿床的基本特点和矿床形成的基础;通过研究矿床围岩蚀变及其与矿化的关系认识了矿床成矿特点;通过对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厘清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岩岩浆来源.综合以上研究建立了矿床的成矿过程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85.
西藏措勤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地块中西段,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一新生代盆地。通过对措勤盆地内发育的构造、地层、岩石及沉积相综合分析,讨论了措勤盆地与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班公-怒江构造带的对应演化关系,反演了措勤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其演化经历了盆地基底形成阶段(D—P)、复合弧后盆地演化阶段(J—E2)和高原隆升盆地消亡三个阶段(E2-现今)。  相似文献   
486.
西藏冈底斯南部陆陆碰撞早期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带南部发育有大量的斑岩铜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了斑岩铜矿带和多金属矿带.前人的研究表明,成矿带内的矿床形成年代大都小于30Ma,处于碰撞后期伸展构造环境.本文对冈底斯带中南部的甲龙矽卡岩型铁矿、撒当金银矿床(点)和多底沟矽卡岩型钼矿床(点)开展了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甲龙铁矿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61.1 ±0.4Ma,MSWD=0.94;撒当赋矿安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62.6±0.5Ma,MSWD=1.51;多底沟钼矿床(点)3件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64.3±0.8Ma ~ 69.2±3.3Ma,加权平均模式年龄为66.7±6.4Ma(MSWD=8.1).三个矿床(点)的同位素年龄表明成岩成矿事件和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早期构造岩浆事件有关.结合前人工作,我们提出冈底斯中南部发生了大规模与陆陆碰撞早期岩浆事件有关的成矿作用,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应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87.
董汉文  许志琴  李源  刘钊  李忠海 《岩石学报》2013,29(6):2013-2023
墨脱花岗岩带位于南迦巴瓦构造结东侧,是冈底斯岩浆带的东南延伸部分。本文报道了该地区背崩和达木2个花岗岩体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背崩和达木花岗岩体的年龄分别为62Ma和64.5Ma。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两个花岗岩体SiO2含量为71.09%~74.37%,K2O的含量为1.38%~5.93%,A/CNK为1.01~1.02,均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所有样品均显示出强烈的轻、重稀土分异((La/Dy)N=13.55~31.3;(La/Yb)N=16.82~50.41),平坦的Ho到Lu稀土元素分布样式((Ho/Yb)N=0.93~1.42),δEu主要介于0.78~1.09,总体上具有正-微弱负异常,具较高Ba、Sr/Y,La/Yb和低Y,Mg#(<45),亏损HFSE元素(Nb、Ti、Zr)。墨脱高Sr/Y花岗岩具有不均一的εHf(t)值(-11.22~4.87)和相对年轻的Hf模式年龄(552~1179Ma)。锆石Hf同位素数据和锆石饱和温度(746~791℃)均显示幔源物质在墨脱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墨脱高Sr/Y花岗岩可能是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阶段,由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产生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使陆壳熔融并发生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488.
西藏泽当地区晚白垩世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埃达克岩对造山带深部构造和热体制具有指示意义,与Cu、Au等成矿关系密切.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南缘泽当地区桑布加拉矽卡岩型铜矿成矿母岩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测量结果显示高SiO2(>56%)、高Al2O3(>15%)、低MgO(<3%),Na2O含量≥3.5%,K2O含量>2%,Na2O/K2O为1.03~1.43,平均1.22;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量结果显示高Sr(>400×10-6),低Yb(<1.9×10-6)、低Y (<15×10-6),高Sr/Y (86.88 ~ 132.22,>20)、高La/Yb(>10),LREE富集,HREE亏损,无负Eu异常,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其是由俯冲洋壳板片部分熔融后与地幔橄榄岩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O型埃达克岩,说明冈底斯南缘存在O型埃达克岩成矿.  相似文献   
489.
冈底斯岩带中各岩体的准确定年对特提斯洋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研究有重要意义。日喀则大竹卡桥南花岗闪长岩体位于冈底斯岩带中段,前人曾开展过两次K—Ar法定年,但定年结果差距较大。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h方法对该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定年。定年所选锆石发育有规律环带结构,Th/U比值为0.20~1.69,为岩浆锆石,获得80.3±3.6Ma(MSWD=3.2)的加权平均年龄,代表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定年结果反映该岩体为新特提斯洋俯冲成因。岩体南侧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其岩浆活动很可能是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所引起的。这一岩体年龄数据的报道为深入探讨晚白垩世雅鲁藏布江洋是否存在平板俯冲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90.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矿床类型,斑岩铜矿一直是工业界勘查的首选.对此类矿床的勘查,在中-深剥蚀程度的矿区相对简单,而在浅剥蚀的矿区则变得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在浅剥蚀的矿区,矿床热液/矿化中心很难快速有效定位.近年来,在矿产勘查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可通过特定蚀变矿物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系统变化的规律来厘定热液/矿化中心,在块状硫化物及浅成低温矿床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为浅剥蚀斑岩铜矿热液/矿化中心的快速、有效厘定提供了一种途径.为此,文章选择了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剥蚀较弱的念村(即夏玛日)矿区,拟通过矿区样品短波红外光谱的系统测量,寻找出蚀变矿物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系统变化的规律,进而约束矿床热液/矿化中心.本次研究在念村矿区共识别出7种蚀变矿物,按出现频率由多至少依次为伊利石、绿泥石、蛋白石、叶蜡石、高岭石、绿帘石及多硅白云母;而且,矿区外围以伊利石-绿泥石±绿帘石蚀变矿物组合为主,向内逐渐过渡为伊利石±蛋白石、伊利石-叶蜡石±高岭石组合.通过对伊利石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的计算发现,伊利石结晶度及Al-OH吸收峰位,这些通常被认为与伊利石形成温度有关的光谱学参数,在该矿区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规律:在矿区东北部,伊利石结晶度较大(>1.6),Al-OH吸收峰位较小(<2 203 nm),而该区域的外围,伊利石结晶度变小,Al-OH吸收峰位变大.这表明矿区东北部伊利石的形成温度更高,暗示该区域可能为矿床热液/矿化中心.因此,建议在本次研究所圈定的热液/矿化中心范围内,在适当开展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布置勘查工程进行验证,以实现矿床的尽快查找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