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为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2年我国将从严从紧投放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同时探索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692.
王锋 《河南地质》2012,(6):16-17
近年来,我市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稳产高产根基,全市连续1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一直稳定在681万亩和581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693.
魏姗  韩琴 《河南地质》2014,(11):27-27
10月19日下午4时,修武县城关国土资源所的值班电话突然响起,工作人员小李拿起电话:“你好,这里是城关国土资源所,请问你找谁?”对方说道:“小梁庄村村民梁二妞在自家的基本农田里栽种果树,你们赶紧派人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694.
文章基于MODIS下MOD17 A3、MCD12Q1产品,结合气温、降水数据,利用距平分析、趋势线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2001年至2010年农田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田生产力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研究期内农田生产力呈现减少趋势的面积比例为4.98%,集中分布在信阳市的潢川县、固始县;河南省大部分农田的NPP与气温成正相关,成负相关的农田集中分布在西北边缘一带;农田NPP与降水成正相关的区域分布偏北,成负相关区域分布偏南,南阳盆地一带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695.
“今冬以来,全市排查出可绿化林地1.3万余亩,完成造林6980亩,植树61.2万株,完成省定目标的279%。”谈及全市的国土绿化工作,永城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为强力推进国土绿化工作,永城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动出击,地毯式排查林业发展用地,破解无地造林、资金匮乏难题;率先作为,整合各方力量,多渠道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持续发力,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行林长制,全市完成山区绿化300亩,新增农田林网2600亩,高铁、高速廊道绿化提升116千米,补植480亩,城区绿化500亩,村庄及庭院绿化3100亩。  相似文献   
696.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与农田沙漠化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魏兴琥  杨萍  董光荣 《中国沙漠》2004,24(2):196-200
一江两河中部地区是西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 也是沙漠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作者分析了区域内农业开发、农业耕作制度改变和土壤肥力变化对农田风蚀的影响, 初步得出: 盲目开垦、不合理的农作制度和薄弱的农田基础条件加剧了农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 造成目前区域内约5万hm2占区域内总耕地面积47%以上的农田遭受风沙危害, 并呈扩展态势。为了有效的防治农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 建议加强农田防护林等基础建设, 大力发展草田间作、草田轮作等草地农业模式, 建立适宜的传统农作与现代技术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的农作制度, 扩大冬小麦、冬青稞、油菜和豆科作物、豆科饲料等冬春季节覆盖农田地表的作物面积。  相似文献   
697.
罗怀良  袁道先  陈浩 《中国岩溶》2007,26(3):230-236
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显著的一种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其演化过程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喀斯特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空间分布上的破碎性、受水分限制明显、对外界影响既敏感又脆弱、人口压力巨大等特征。近50年来,南川市三泉镇农田生态系统由单纯的粮食生产系统向多种经营生态系统发展,复种指数不断上升,水田比例不断提高。随着农田生态系统组分的增多,其结构日趋复杂,农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正向良性方向发展。该区今后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98.
作为定性评定土壤湿度的方法,即以土壤墒情类型分析、制作的服务产品已在气象业务中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参照一些学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有关规定,并在多年经验积累基础上,根据我区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与农作物或牧草生长发育需水特征之间的关系,分别给出我区农田、草地的5 种不同土壤墒情类型和土深0~20cm 的相对含水率等级指标。近年来通过全区土壤墒情分析产品的应用效果反馈,表明所确定结果可行。  相似文献   
699.
我国退耕还林的政策已经实施超过20年,该政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人工林的生态效益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与研究。然而多数研究聚焦在人工林对大气环境的优化,忽略了土壤质量这一陆地生态系统循环中至关重要的生态要素。本文利用多种实地测量的土壤理化属性数据计算了综合土壤指数并分析了济源市南山林场区内人工林与农田的土壤质量差异,研究发现土壤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全氮含量和土壤pH作用最为突出,其次是全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另外人工林和农田的土壤指标中2012年(2.47g/kg)和2022年(40.34g/kg)差异度最大的均为全碳含量,2012年最小为全钾含量(0.24%),2022年最小变为全氮含量(3.30%);人工林的多数土壤指标含量高于农田,说明人工林对提高该地区的土壤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在林农分用的10年中,人工林地区的土壤质量相对农田提高了约10%,说明退耕还林可有效改善区域土壤质量。本文对人工林和农田土壤质量的评价对于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具有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700.
北京官厅水库流域农田地表径流生物可利用磷流失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模拟降雨条件下(30-69mm/39min),对官厅水库流域玉米地和休闲地地表径流泥沙和生物可利用磷(BAP)流失进行了初步研究. 累积泥沙产量受雨强、坡度和作物覆盖影响,变幅为305.1-24933.4g/10m2;径流平均颗粒态生物可利用磷(BPP)、溶解态磷(SP)浓度都超出水体允许临界值0.02mg/L,表明流域农田地表径流对库区水体存在潜在污染危害;径流累积BAP流失达0.08-4.804g/10m2,估算的农田径流BAP流失达0.49kg/(hm2.a)以上. 79.7%以上的BAP是颗粒态的. 研究结果有助于采取措施减少农田径流向库区输入生物可利用磷、准确地评估流域农业管理实践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