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452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Reiking  RF Martner  BE 《气象科技》2001,29(1):51-54
引言近年来,借助于有显著改进的遥感及模拟的方法,天气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到了需要抉择的重要关头。由于在流域范围内重要区域缺少使人信服的降水增加一致性的证据,这个领域或是将变成不再存在,并且当世界淡水危机是如此的严重以致不能不管时,只能等待未来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解决,或是将实施战略研究,通过采用新技术进入现代主流来寻找保障继续发展的技术。为了更好地证明作为基础的假设并在应用中提供可能的产品,实施战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直到现在,除了孤立的研究计划以外,还没有涉及到…  相似文献   
92.
该文把三维对流云模式应用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区的对流云降水研究和人工增雨试验设计,并和张家口冰雹云个例的模拟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给定季节的对流云主要特征有云底温度(约26℃)。云中上升气流速度中等(最大约18m/s),初始回波在较暖区1~-2.5℃)形成,云的回波顶高约13km。前期的暖支降水对地面雨量贡献很大。播云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初始回波出现后约10min回波项高到达-22℃处时,在温度为-2~-6℃层的支的中心部位引进5×105~107个/kg碘化银冰核,使地面降雨只有身长弱增加。湖北西北部对流云中过冷云水偏少,最大仅5g/kg和3.8g/kg,面且过冷云水大值区温度偏高(-2.5℃).催化后云中最大上升气流和地面格点最大雨量值变化不大,有时减少,后期降雨量增加,下风方雨量增加,分布更加均匀,但总雨量增加不多。  相似文献   
93.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之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韩同林  劳雄  郭克毅 《热带地理》2001,21(2):189-194,F003
南国冰臼群分布区大量冰川堆积、冰川条痕石及变形砾石的发现,再次有力地证明是“冰臼”不是“壶穴”的正确结论,由冰川漂砾经融冻作用形成的“石海”,与化学风化作用产生的花岗岩“石蛋”地貌特征,有天渊之别,不应混为一谈;边滩是由河流冲积物组成,不能与基岩冰床相提并论;圆滚水钻与急流旋涡及风蚀作用,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不该阴错阳差;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不是控制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不该阴错阳差;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不是控制冰臼的发育部位,不致于是非不辨,南国地区古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证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为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有无第四纪冰川问题,从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94.
DUT-1非冻结合成模型冰的弯曲强度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简介了DUT-1非并结合成模型冰的功能,给出DUT-1模型冰的弯曲强度的测试装置和设备,讨论该模型冰在不同加载速度下的破坏方式和发生峰值弯曲强度的条件,通过悬臂梁上弯和下湾实验结果,说明DUT-1模型冰的各向同性,检验了浸水模型冰性能的稳定性和模型冰湿密度对峰值弯曲强度的效应。  相似文献   
95.
封河预报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分析了河冰水力学、封河机理及影响封河的因素,并根据封河机理和影响封河的因素,建立了封河预报数学模型,以黄河内蒙古河段为例,率定封河预报数学模型的函数形式进行检验,证明预报模型精度高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6.
扁椭球形雨滴和冰粒后向散射实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对扁椭球形雨滴和冰(雹)粒散射能力的实验模拟和测量技术,报告了一个系列扁水(冰)椭球后向散射截面的实验测量结果;并用扩张边界条件法(EBCM)计算出相应的理论值,用Mie公式计算出等容积球形后向散射截面。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作了综合对比分析,得到了若干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
冲绳海槽南部20ka来深水底栖有孔虫的古海洋学记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冲绳海槽南部255柱状样的66个样品进行底栖有孔虫定量研究。结合浮游与底栖有孔虫稳定同位素分析和AMS~(14)C测年,追溯20ka来深海环境和表层古生产力的变化历史。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比例和浮游有孔虫碎壳率的变化揭示冰后期的碳酸盐溶解作用比冰期的强。属种分布和Q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冲绳海槽区近20ka来存在冰期、冰消期和冰后期3个明显不同的底栖有孔虫组合,其中冰期的Bulimina aculeata组合(特别是优势种Uvigerina peregrina)与高的表层初级生产力和沉积物中富有机质含量有关,冰后期的Uvigerina asperula组合对应于较低的表层初级生产力,而冰消期的Chilostomella oolina组合则可能反映底层水体低氧含量。  相似文献   
98.
99.
2004年末2005年初,由于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共计有68站次出现了零度以下的日最低气温,和1991年12月28-29日的大范围冰(霜)冻天气的过程环流特征演变及气象要素分析作对比分析,发现这两次过程均有欧亚大陆两槽一脊控制,高空盛行很强的经向环流,西北气流旺盛,冷平流明显,850 hPa温度低,850百帕和地面冷高压强度强,地面气温低、湿度干,露点低等特点。但由于受到西南低压云系东移的影响,700hPa和850 hPa广西的湿度都较大,云容易长起来,同时水汽本身就是一种温室气体,减少了辐射降温,所以虽然最低气温很低,但达到霜冻的站数都在40个站左右,持续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100.
宗禾 《中国测绘》2006,(1):15-15
俄罗斯《真理报》最近报道,地球人类的文明可能源于万年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而这一发现甚至得到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爱因斯坦的支持。南极可能存在文明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爱因斯坦和不少的科学家坚信,如今冰天雪地毫无生机的南极曾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爱因斯坦认为,一万多年前,南极不在南极点上,而位于温带地区。那个时候,温度气候均适宜的南极大陆也许曾孕育了一种高度发达的古文明。之后,南极漂移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点,气候突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