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我国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局地同时相关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1955—1998年我国160站冬、夏季平均气温和总降水量序列分解为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两个部分,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两种要素序列的方差构成及要素间局地相关关系的性质、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我国冬夏季气温、降水异常序列中,总方差年际变化大于年代际变化,但按自由度均分的方差,年代际变化较年际变化大,尤以气温为甚;单站气温、降水同时相关图上,夏季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显著区主要分布在35°N以南、105°E以东的地区;夏季局地温度、降水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干热、湿凉型异常夏季多发生在江淮和华南两区,但同一年中两区夏季异常型常相反,它由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中的负相关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22.
深秋初冬是牙疼的高发季节,很多人的牙疼并不是因为上火,而是因为在家穿凉拖脚后跟着凉所致!  相似文献   
23.
城市化对我国大部分气象站地面气温观测记录都造成了额外的增温,即引起气温观测趋势的正向偏差,但先前研究表明北疆地区城市化可能引起国家站和城市站地面气温出现变凉趋势。为了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本文利用前期研究发展的气温参考站数据集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北疆地区基准、基本站网和4个代表性城镇站记录的地面气温序列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造成这一特殊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表明证实,北疆地区城镇站和基准、基本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相比,其城市化影响表现为明显的气温负趋势,基准、基本站年平均城市化影响达到-0.05℃/10a,城市化贡献为-14.1%,春、夏和秋季城市化影响均为显著的负趋势,秋季最为明显,冬季城市化影响表现出不显著的正趋势;乌苏、石河子、克拉玛依和乌鲁木齐四个城镇站年平均城市化影响介于-0.07~-0.19℃/10a,城市化贡献率介于23.3~100%。本文分析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干燥区城市化对地面气温观测序列影响的特殊性及其可能原因,对于区域气候变化检测和归因以及干燥区城市化和绿洲化气候效应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2008年中国160个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文章侧重分析了华南前汛期气温异常特征,发现:58a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增加的,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为相对低温期,90年代以后温度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而且华南前汛期气温异常存在2a、4a、5a、12a和19a的周期;在近半个世纪内,我国各地区都有变暖的趋势,但是华南地区是全国4~6月气温弱增暖地区之一,华南地区4~6月普遍增暖,呈现西南强东北弱的态势,其中增暖最强的中心在广州;两个增暖最弱的中心分别在梅州和浦城。华南前汛期偏热年:华南地区低层为负距平,中、高层为正距平,这种分布形势将有利于气柱变暖,另外850hPa南海的偏南气流以及来自太平洋的东南气流加强,有利于把暖气流带到了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升温。华南前汛期偏凉年:华南地区低层为正距平,中、高层为负距平,这将造成华南前汛期温度的降低,另外850hPa来自北方的偏北气流加强,有利于把干燥寒冷的气流带到华南地区,导致华南前汛期气温偏低。  相似文献   
25.
根据南充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岩心、薄片、钻井、录井等资料,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凉高山组油藏的烃源岩、储层及盖层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成藏规律。研究表明,南充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为滨湖—半深湖沉积,凉高山组发育砂泥岩互层,半深湖黑色页岩为烃源岩。实践证明,只有在高孔隙度发育带与裂缝发育带重合时才能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26.
主要分析了90年代以来,江西省出现的4次“凉夏”年份7~8月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江西省双季水稻和棉花产量的影响。发现“凉夏”对江西省双季水稻和棉花产量利多弊少,提出了“凉夏”年份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7.
利用浙江近百年气温等级资料,对全省冬季、夏季和全年气温变化作初步分析,发现浙江省年气温变化总趋势与北半球、全国年气温变化比较一致,但年气温上升、下降的时间比北半球、全国年气温变化有滞后现象.冬季最低气温升高,是暖冬的主要特征,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天数明显减少,是凉夏的主要特征.通过周期回归统计方法对未来夏季、冬季气温变化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8.
浙江省近百年气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媛  孙彭龄 《气象》2001,27(10):17-19
利用浙江省近百年气温等级资料,分析全省冬季、夏季和全年气温变化,发现浙江省年气温变化总趋势与北半球、全国比较一致,但年气温上升、下降的时间比北半球、全国年气温变化有滞后现象。冬季最低气温升高,是暖冬的主要特征,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天数明显减少,是凉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9.
四川广安地区侏罗系粘土矿物类型主要为绿泥石、高岭石、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同一口井随着深度的增加,伊利石、绿泥石含量增加,伊蒙混层中的蒙脱石混层比降低。粘土矿物特征与储集层物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伊蒙混层含量、伊利石含量均与储集层孔渗性能呈负相关,绿泥石与高岭石含量与储集层孔渗性呈正相关;通过对伊蒙混层中蒙脱石的混层比的计算,大多数为有序混层,说明该区凉高山组处于生油高峰期,这与岩石中TOC(%)介于0.8与1.3,Ro(%)介于0.7与1.2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