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256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福建省海岸基岩节理的分形性质及其与宏观断裂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福建省福州市海岸基岩为例,通过野外实地勘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海岸基岩节理的分形性质及其与福建省宏观断裂系的相互关系。得到的基本结论为:第一,研究区节理与宏观断裂系的分形性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二,研究区节理与宏观断裂系在方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响应关系;第三,研究区10^-2~10^-1m尺度的节理与福建省10^3~10^4m尺寸的断裂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分形几何的相关理论 ,通过推求膨胀土颗粒粒径的质量分形特征函数得出了膨胀土颗粒粒径的分形分维简易、方便的计算公式。用筛选法和比重计 (相对密度计 )法对合肥地区有代表性的膨胀土试样进行分析、整理 ,给出了该地区的膨胀土颗粒粒径的分形分维值大致范围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区膨胀土性质和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岩土工程中的分形理论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介绍了分形理论及其分维的测定计算,旨在阐明应用分形理论解决岩土工程中的一些问题时,还有待深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粒度指标:沉积物粒度分维值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柏春广  王建 《沉积学报》2003,21(2):234-239
根据分形理论,对1000个不同类型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形结构及其分维值作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各类型沉积物都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并且各自有着不同的分维值。粒度分维值的大小与分选好坏密切相关。没有经过外力搬运与分选的风化破碎物质(碎屑物)——断层泥、冻土的粒度分维值接近于碎形体的分维值2.60左右;经过外力搬运但分选作用较弱的冰碛物、水石流、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维值也接近2.60;而经过强烈外力分选作用的河床、湖泊沉积物、潮滩及海底沉积物的分维值明显偏小。鉴于此,本认为分维值可以作为沉积物类型判别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5.
邹谨敞  邵顺妹 《地震研究》1997,20(2):236-243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海原断裂带西段断层泥的粒径分布,5微米至1厘米的粒径段,断层泥具有自相似特征,断层面的粘滑摩擦的特征位移参数可由分维上限(约1厘米)确定。同时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断层泥粒度分重量百分比的分形结构特征,探讨了粒度成分分维值与断层运动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强地震前山东地下流体地震前兆模糊分维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耿杰  魏焕 《地震研究》1997,20(3):311-315
采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计算山东地下流体在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和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的变化。分析结果认为,模糊分维值反映了地震前兆时序观测资料的结构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为从复杂的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值中提取地震异常信息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对某些台、测项而言、必须具体分析其模糊分维变化特征及其震前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继生  陈涛 《地理科学》1997,17(3):224-230
从自组织系统思想出发,提出了人地关系的基本特性,通过逻辑斯蒂听数学变换,分析了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混沌特性,进而讨论了人地关系的分形性质。基于混 过程与分形结构的因果关系,指出: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人文分形景观乃是人地非线性关系的混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8.
地层含金性评价的分数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式江 《现代地质》1997,11(1):44-47
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琼西抱板群金含量分布的分数维结构特征,并对其含金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较小的分维及具有多标度分形,有利于金矿化的产出。  相似文献   
19.
基于近年来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及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讨论了地质现象分形统计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初始条件、临界状态和自相似性,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质现象分形统计学的主要内涵:地质数据的分形结构及其地质学意义、地质时空结构的自相似性及其嵍ρЩ啤⒌刂氏窒蟮姆中沃亟ǎǚ中喂乐担┯肟蟠卜中瓮臣圃げ夥椒ā  相似文献   
20.
当前采用的节理模型,如果不凭借经验,是不可能准确预测节理的剪切行为的,这已成为争论的热点。这是因为这些模型不能定量地评价节理粗糙度或尺度的重要性。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它用分形几何来调查节理的粗糙度。这种方法已超出了简单地描述粗糙度的“症状”,而是去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