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放大器,脉冲幅度鉴别器和由移位寄存器组成的延时器,是光电辨认机电子线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简要地介绍了该机整体电子线路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前置放大器的输入耦合方式,高增益,低漂移问题,鉴别器自稳零电路和延时器电路。研究了电路参数与整机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这些参数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62.
泥沙来源研究作为土壤侵蚀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学布设具有重要意义。复合指纹识别法是目前研究泥沙来源的较先进方法之一,在泥沙来源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颗粒分选作用对运用复合指纹识别法判别沉积物来源的准确性有重大影响。加之,有机质等代表的土壤属性(指纹因子)随颗粒分选在不同粒径范围发生富集或贫化也对源地的正确分类与贡献的准确估算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前人对复合指纹识别水力侵蚀泥沙来源的相关研究,总结侵蚀泥沙中指纹因子的富集或贫化、颗粒分选对指纹因子的颗粒粒径分布特征、指纹因子载体颗粒粒径范围选择、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来源识别的影响、模型中颗粒分选和有机质因子的量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明确颗粒分选和有机质因子对复合指纹识别泥沙来源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运用复合指纹识别法准确判定泥沙来源。  相似文献   
63.
风力搬运过程中存在的物质分选极可能导致沉积区与物源区沉积物性质出现差异,对于研究物源示踪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阿拉善地区古水下沉积物和风沙沉积物,进行磁学参数测定,调查分选作用对沉积物性质的影响,并探讨对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物源研究的启示。结果表明:古水下沉积物与风沙沉积物的细砂组分磁学性质基本一致,但粉砂组分则存在明显差别,古水下沉积物的磁性矿物浓度显著低于风沙沉积物,风力分选作用可能是风沙沉积物粉砂组分磁性强的主要原因;古水下沉积物中高矫顽力矿物浓度较低,受沉积后改造作用微弱,指示古水下沉积物可用于黄土物源示踪研究。阿拉善地区沉积物和黄土高原黄土的磁学性质对比表明:风沙沉积物与黄土高原黄土磁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别,但古水下沉积物与黄土高原黄土磁学性质却十分相似。这一地质证据支持阿拉善地区是黄土高原黄土沉积物的重要物源区,同时暗示古水下沉积物在黄土物源示踪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4.
张世银 《地质实验室》1995,11(6):352-355
对陕西省汉中天台山锰矿进行了选矿工艺对比,推荐脱泥-分级-湿式强磁选的联合流程,并获得不同品级电池工业放电锰精粉,经放电试验,可达一级品要求,达到了合理开发利用该矿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
66.
花果树磷矿重介质选矿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带结构是宜昌地区磷矿资源的赋存特点,是在较大颗粒下采用重介质分选磷质条带和脉石的有利条件。通过对花果树矿的技术改造,引进重介质三产品旋流器,以全粒级不分级入选,在较高分选密度(2.88~2.90)下,对微差比重矿物分离获得成功,旋流器内置高耐磨材料,极大减少运行成本。完善了介质控制、回收与净化系统,有效减少介质污染、密度变化、矿介分离的不稳定性,保障工业化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67.
张江满 《西北地质》2010,(4):274-274
<正>廊坊地源矿物测试分选公司实验室专业技术力量雄厚,下设选矿中心、重砂鉴定、岩矿鉴定、化学分析、岩矿制片及碎样五个专业项目组。测试鉴定设备齐全,并拥有较先进的无污染样品加工和全套选矿设备,可承担单矿物分选、无污染碎样、重砂鉴定、岩矿鉴定、岩矿制片、化学分析等工作。多年来为地质矿产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准确、可靠、公证的检测数据及鉴定报告,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68.
古洪水平流沉积粒度特征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谢悦波  王文辉  王平 《水文》2000,20(4):18-20
古洪水信息的取得依赖于对其信息的载体-古洪水平流沉积作出准确的识别和判定,其判定的标志之一是粒度分析。根据长江、黄河、海河、淮河古洪水研究的经验,首次建立了一套实验分析判定古洪水平流沉积粒度特征的指标体系,对古洪水研究的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中国干旱区不同成因沉积物吹蚀速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干旱区8种不同成因沉积物吹蚀速率的风洞实验,从风蚀动力机制上讨论沙漠的物质来源及其与沙丘发育和沙漠形成的关系。对比风洞实验测定结果发现,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及其周围分布最广的8种沉积物中,吹蚀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湖相沙 > 河流沙 > 砂页岩风化物 > 洪积物 > 冰水沙 > 花岗岩风化物 > 坡积物 > 冰碛物。吹蚀速率与沉积物组成中0.063~2 mm的易蚀性颗粒含量和分选性成显著线性正相关,与 < 0.063 mm的粉粘粒和 > 2 mm的砾石含量成显著线性负相关。根据不同沉积物吹蚀速率的差异性,可以将这8种沉积物划分为4类:(1) 湖相沙和河流沙在干燥条件下极易遭受风蚀,是最主要的沙源物质;(2) 砂页岩风化物、洪积物和冰水沙吹蚀速率较强,为次要的沙源物质;(3) 花岗岩风化物和坡积物吹蚀速率较差,仅能提供少量沙物质;(4) 冰碛物对风力有较强的抗蚀性,所能提供的沙物质数量甚微。我国沙漠的形成除了强盛的风力条件以外,内陆湖盆的干涸导致大范围湖相沙层的暴露以及流水对碎屑物质的前期分选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可能是我国沙漠一般分布在内陆湖盆周围或河流沿岸的主要物质原因。  相似文献   
70.
风暴潮会引起近岸沉积物再沉积,重新沉积的沉积物具有上细下粗的正粒序排列特征。通过风暴液化沉积模拟试验,我们研究了液化沉积物波动分选的问题,即试验堆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成层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颗粒成层问题,基于MonteCarlo方法,本文根据简化后的砂砾碰撞模型模拟了液化波动后砂砾的分层并给出了砂砾碰撞轨迹图及液化波动分布图。结果解释了两个关键问题:(1)液化沉积物在长时间的波动振荡过程后,相对粗的颗粒在液化沉积物层的下部聚集较多,上部较少,相对细的颗粒在液化沉积物层的上部聚集较多,下部较少;(2)作为标识的砂和砾石没有集中在样品柱的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