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张梅  蔡玉曼 《江苏地质》2022,46(3):327-334
X射线衍射分析法虽然是部分国家测定蛇纹石的标准方法,但由于现有方法缺乏试验数据的支撑,其检测质量的监控得不到保证,我国目前仍未采用X射线衍射法作为蛇纹石物相定量分析的标准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仪,根据不同含量分别采用标准曲线法和K值法定量测定蛇纹石含量,通过精密度试验及其协作试验、准确度(包括加标回收)试验等一系列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分析质量的监控及分析方法的评价等提供依据,为建立我国蛇纹石物相定量分析标准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2.
当深度大于50km时 ,高压和高温将抑制脆裂作用的进行 ,然而俯冲带的地震却能在深达670km处发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是变质反应触发了这些深部地震的发生。深源地震(>300km)可能是由与橄榄石转变成尖晶石的亚稳态反应相关的断裂活动引起的 ,中源地震(50~300km)可能是由俯冲洋壳中与变玄武岩和变辉长岩转变成榴辉岩相关的脱水脆化作用引起的 ,或由俯冲地幔表层中的蛇纹石脱水而引起。即使在俯冲带较浅的范围(<50km) ,变质反应可能也控制着大的板内地震的震源深度。本文认为蛇纹石脱水作用引发了发生在俯冲…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介绍了兴奋剂利太林(哌醋甲酯,)、匹莫林(苯异妥英)预防氮麻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4.
碱度对水热合成纤蛇纹石纳米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天然纤蛇纹石纳米管在量子组装应用上存在的不易提纯、易被伴生矿物堵塞、管径不均等缺点,以活性MgO和纳米SiO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不同碱度下合成了系列纤蛇纹石样品.时合成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在200℃.pH值大于13的条件下反应60 h以上能够合成结晶度比较完善的纤蛇纹石;碱度的提高有利于纤蛇纹石氢氧镁石层和硅氧四面体层的生长,并促使两者结合更为紧密,晶胞参数b0值增大,结构层更易卷曲,纤蛇纹石的纤维管状结构更加完善,结晶度提高,纤维的晶体轮廓更加清晰,直径更为均一,长度增加;最后确认在200℃.pH 13.8,反应60 h条件下合成纤蛇纹石纳米管的直径约50 nm.长度多在600nm以上,长度上优于前人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5.
俯冲带蛇纹岩的变质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申婷婷  张立飞  陈晶 《岩石学报》2016,32(4):1206-1218
俯冲带蛇纹岩是俯冲带流体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其深部脱水作用对地幔动力学影响深远,是研究俯冲带约80~200km深度范围的地球动力学的关键,因此研究蛇纹岩的变质作用过程及其相关特征矿物(组合)的温压稳定范围具有重要意义。蛇纹岩具有简单的矿物(组合):蛇纹石类、硅镁石类、磁铁矿、氢氧镁石、绿泥石、橄榄石、透辉石、角闪石、滑石等,并且这些矿物(组合)对温压变化不敏感从而很难用来判定蛇纹岩所经历的变质演化轨迹。近几十年来,研究者通过实验岩石学和野外地质观察,主要研究了蛇纹石类矿物和硅镁石类矿物的温压稳定范围,并且试图使用这些特征矿物(组合)来判定俯冲带蛇纹岩的峰期变质条件。本文总结了蛇纹岩中这些主要矿物的温压稳定范围和相关变质反应,并且以中国西南天山蛇纹岩为例,展示使用特征矿物(组合)和叶蛇纹石Al等值线判定蛇纹岩峰期温压条件在实际岩石中的应用。另外,早期对叶蛇纹石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压条件的变化,叶蛇纹石的晶体结构会发生相应的调整。表现为单位晶胞内硅氧四面体的个数(m值)发生变化:温度升高,m值变小;压力升高,m值变大,这个发现在高压实验和天然样品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本文利用已知峰期温压范围的叶蛇纹石样品分别采用粉末制样法和离子减薄制样法,进行透射电镜测试(TEM)样品的m值,并通过统计的方法获得叶蛇纹石的m值的峰值。结果显示叶蛇纹石的m值的峰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以指示温压条件。本文提出可以用矿物组合、叶蛇纹石Al等值线和叶蛇纹石m值峰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蛇纹岩的变质温压条件和P-T轨迹。  相似文献   
106.
与均相水热反应相比,异相水热反应不仅可以提供一个骨架离子的适度过饱和环境,而且其新相成核所需逾越的能垒较低,更有利于晶体的形成和生长。本文采用异相水热法合成在皂石,即固定初始物料中氧化镁的添加量与硅、铝的添加量之和的摩尔比为一定值,n(Mg)/n(Si+Al)=3∶4],在不同的合成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不同Si/Al比的样品。所有样品的XRD图均呈现层状硅酸盐矿物的特征衍射峰,且d(060)≥0.153 nm,说明合成的是皂石矿物。其中,当n(Si)/n(Al)=5.43~7.89时,皂石的结晶度较好。实验表明,延长时间、提高合成温度有利于皂石晶体生长。在较低温度(160℃)下,样品中的杂相主要为水镁石和方沸石。水镁石相的存在主要归因于氧化镁在碱性条件下的快速水合及水镁石的慢速溶解,而方沸石则是由于Mg2+释放缓慢,导致溶液中Si4+及Al3+相对过剩而形成。这两种杂相均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在较高温度(300℃)下,皂石的结晶度明显升高,并由于Mg2+的快速释放导致Mg2+的局部过剩,因而形成了少量1∶1型的纤蛇纹石。  相似文献   
107.
潘明  郝彦珍  孙成杰  吕勇  山克强 《地质学报》2020,94(5):1382-1396
保山地区志留纪晚期位于冈瓦纳古陆北缘的滇缅马苏地块,具有异于同时期华南陆块、塔里木陆块和华北陆块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保山地区志留系栗柴坝组第三段隶属普里道利统,在对其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古生物资料、沉积相特征、元素组分含量及相关元素的比值特征和碳氧同位素数据等,对该区普里道利统的古海洋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①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沉积模式,结合岩性特征,可以识别出RMF8、RMF10、RMF11、RMF16、RMF20和RMF23共6种微相类型;②碳同位素共表现出3次明显的正偏移现象,分别在卢德福德中晚期、普里道利世晚期及普里道利世末期,即志留系与泥盆系界线处,3次偏移均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分别对应于欧美地区的"Lau"事件、普里道利世晚期的δ~(13) C正偏移事件以及"Klonk"事件,但在不同地区δ~(13) C值偏移程度具有差异性;③依据碳氧同位素,重建了古海水盐度和温度演化曲线,表明古海水的盐度指数Z值在120~130之间,温度分布在17.03~28.85℃之间,且多数集中在20℃以上,说明研究区该时期为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海洋气候;④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重点利用B、Ni、V和Ti等元素及Mn/Fe、V/(V+Ni)和MgO/CaO等比值信息,对沉积时期的物源供给情况和氧化还原条件等作了综合探讨,结果表明:陆源物质供给充足的阶段分别对应于后两次碳同位素正偏事件,这一现象解释为造山运动使古陆面积逐渐增大,为海洋提供了更多的物源供给;V/(V+Ni)比值大多处于0.57~0.83之间,代表了水体流通较差的还原环境,与沉积相特征具有一致性;⑤综合推断3次碳同位素正偏移事件是对志留纪末期加里东造山运动背景下海平面大规模下降的响应,为海退背景下的碳同位素正异常;碳酸盐岩岩相特征和沉积地球化学指标表明该时期的古海洋环境与构造事件具有较好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息痛贴剂对瘀血阻络证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经由随机途径将135 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45 例。对照1组采用息痛贴剂治疗,对照2组采用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治疗组采用息痛贴剂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PIS)进行评价]及血清CGRP、NO水平,比较3组止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评价综合疗效。结果:观察过程中脱落14例,其中治疗组4 例、对照1组5 例、对照2组5 例,最终完成研究方案者121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0%(36/41),对照1组为82.50%(33/40),对照2组为62.50%(25/40),治疗组及对照1组均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1组血清CGRP、NO水平及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息痛贴剂对偏头痛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缩短止痛起效时间、延长止痛持续时间,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 CGRP、NO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9.
吉林蛇纹石玉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自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沿江乡的蛇纹石玉样品分别从地质背景、激光诱导离解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与辽宁岫玉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吉林蛇纹石玉样品的主要颜色为深浅不一的绿色,主要含Si,Al,Cr,Fe,Mn,Mg,Ca,Sr和Na等元素,其中Ca与Mg的谱线较强,Al,Mn与Sr的质量分数少;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显示,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纤蛇纹石,红外光谱结果也显示了其具有纤蛇纹石峰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0.
针对产自我国某地的一种具有天然奶油巧克力香味的香石(玉),利用常规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确定了此种香石(玉)的矿物归属.并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分析香石(玉)的挥发性气体成份,结果表明:香石(玉)的化学成份w(B)/%为SiO2 49.02;MgO 43.51;Al2O3 0.48;CaO2.01;Fe2O3 1.41;H2O+11.00.红外光谱具有蛇纹石红外光谱特征,X射线粉末数据亦与蛇纹石吻合,其矿物种属确定为蛇纹石.香石(玉)的挥发成份中有67种有机组分,经鉴定含有18种具有香味的有机化合物,香味成分约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55%左右.蛇纹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呈卷曲的园柱管状结构,这种特殊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吸附能力,在地质构造运动产生的特殊温度、压力环境下,被吸附的有机物熟化使蛇纹石产生如奶油巧克力的特殊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