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927篇
海洋学   136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3篇
  1939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岩芯、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梨树断陷裂陷期沉积充填的层序结构特征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规律,将梨树断陷裂陷期的沉积充填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I^III)和7个三级层序(SQ1~SQ7),建立其层序地层格架,阐明其内部沉积特征。依据构造特征、气候变迁、沉积物供给和层序发育等进行综合研究,表明坡折带控制了层序的发育及其体系域的构成,依据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将7个三级层序分为对称型、非对称A1型、非对称A2型和非对称B型4种类型。非对称A1型和对称型层序坡折带之下的低位体系域有利于形成断层—岩性圈闭,湖侵体系域在二级坡折带之间地区有利于形成岩性和地层圈闭,高位体系域易于形成地层圈闭。  相似文献   
92.
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强震区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的特点,在三维真非线性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的研究方法。从稳定、变形、防渗体安全等方面,对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长河坝高心墙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坝坡稳定性、地震残余变形、液化可能性、单元抗震安全性、防渗心墙及坝基防渗墙安全等多角度的评价结果,初步认为,长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为0.50~0.55g。  相似文献   
93.
目前社会上对田黄的界定和鉴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田黄名称的泛化和滥用、田黄鉴定衡量标准不一等等。本文就此提出了鉴定田黄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强调了田黄的次生特征对鉴定的重要性,阐述了真皮和假皮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94.
曾培林 《云南地质》2010,29(3):283-285,282
矿体产于印支期黑云角闪花岗闪长岩与寒武系(未分,∈?)变质岩接触带,F1压扭性断裂控制矿体的形态和展布。成因类型为热液接触交代一矽卡岩型铁锌矿。  相似文献   
95.
周建平 《云南地质》2010,29(4):467-470
头石山尾矿库存在坝址地基土稳定性差和库址渗漏等地质问题,认真研究处理,以确保尾矿库设计合理和坝体安全及投入使用后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96.
以山西平朔安太堡矿露井联合开采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位移监测资料对比分析,探讨了露天矿高边坡在顺坡、逆坡及侧向切坡开采3种情况下的复合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表明,边坡内井工开采不利于边坡稳定性,但由于工作面推进方向不同,边坡受采动影响部位的顺序不同,因而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逆坡开采时,随着工作面向坡内推进,边坡前、后期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变形位移,前期以倾倒型崩塌破坏为主,后期稳定性有所增强;顺坡开采时,边坡保安煤柱宽度不断减小,在侧向偏压作用下,边坡将产生沿软弱结构面的推动式剪切滑动;边坡下切坡开采时,边坡除发生沿软弱结构面的推动式剪切滑动外,还可能发生后缘沿采空裂隙、下部沿软弱层面的张拉滑动变形。  相似文献   
97.
根据在西藏西北部日土县拉竹龙地区重新测量了西藏区调大队1984年所测的两个地层剖面——饮水河北岸剖面和兽形湖北岸剖面,在原来定为上奥陶统兽形湖组的底部发现了一套含笔石和几丁石化石的黑色页岩和炭质板岩,其中笔石Pristiograptus和几丁石Ancyrochitina brevicollis、Conochitina sp.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Tely-chian阶的标准分子。同时在兽形湖组中也发现了大量兰多维列世的腕足类化石Hindella xizangensis和竹节石Gotlandellites sp.。证明了拉竹龙地区饮水河北岸和兽形湖北岸两个剖面均未出现真正的奥陶纪地层。通过所采集到的笔石、几丁石、腕足类、三叶虫、头足类、牙形刺、竹节石、珊瑚、遗迹化石的准确鉴定,重新修订了本地区志留系的划分和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以笔石相为代表的兰多维列统饮水河组,以碎屑岩相为代表的兰多维列统兽形湖组,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文洛克统普尔错组和以碳酸盐岩相为主的罗德洛统至普里道利统野牛坡组。本区志留系目前发现的最低层位相当于兰多维列统Telychian阶的笔石带Spirograptusturriculatus带和Streptograptus crispus带,最高层位相当于欧洲和藏南壳相志留系的最高一个头足类化石带Kopaninoceras juncudum带或牙形刺组合Neoprioniodus latidentatus-Ligonodina siluria组合。  相似文献   
98.
徐强  王英民  王丹  李冬 《沉积学报》2010,28(5):906-916
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在渐新世—中新世经历了后退断阶式的陆架坡折带演化,该过程控制了本地区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分布,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基于近期最新钻井资料、精细沉积学分析和长电缆高质量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模式理论,开展了该区断阶陆架坡折控制的沉积过程响应特征研究。发现渐新世陆架坡折带主要的沉积过程响应是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积楔-浅海陆架沉积体系,中新世后退断阶陆架坡折主要沉积响应为生长断层复杂化的陆架边缘三角洲与斜坡扇体系, 该发现将有助于指导深水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99.
傅强  李益 《沉积学报》2010,28(2):294-298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西南缘及东北缘发育典型坳陷型湖盆坡折带。研究表明,在北东缘具有多级缓坡坡折带特征,坡度1°~3°,宽度15~25 km;西南缘具有单一陡坡坡折带特征,坡度3°~5°,宽度10~20 km。由于受湖盆收缩原因影响,坡折带平面展布局部会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坡折带在对地层的超覆叠置、岩性纵向组合以及沉积体的纵横向展布上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以坡折带特征研究为基础,建立坡折带控制非构造圈闭展布模式,对于指导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地层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湖南辰溪孝坪煤矿桠杉坡井为岩充水煤矿井,采用跨越法采煤,辅以封闭突水点、废弃巷道、采空区和将矿坑水排泄补给浅部溶洞水,控制了矿坑涌水量,保持了地下水基本平衡,防止了矿坑疏干排水诱发岩溶地面塌陷。其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