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2篇
  免费   1038篇
  国内免费   1160篇
测绘学   280篇
大气科学   205篇
地球物理   1830篇
地质学   3252篇
海洋学   434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343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1 毫秒
991.
再生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4个剪跨比为1.75的再生混凝土短柱模型抗震性能对比试验,模型按1/2缩尺。模型1为普通混凝土短柱,模型2为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均为50%的再生混凝土短柱,模型3为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短柱,模型4为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均为100%且带交叉钢筋的再生混凝土短柱。分析了各模型的承载力、刚度及其退化过程、滞回特性、位移延性、耗能能力、破坏形态。研究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减小,试件初始刚度、承载力、耗能能力明显下降;加设交叉钢筋的试件抗震性能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柱可以在轴压比较小的结构中应用。提出了基于再生混凝土强度折减的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2.
油田区地下水系统特殊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中国典型油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石油类污染物性质,对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DRASTIC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油田区地下水系统特殊防污性能评价模型——DORKI。在该模型中选取DRASTIC模型中的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包气带介质3个评价因子,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水分配系数Koc2个评价因子。根据相关资料确定了新增评价因子的评分并通过层次分析法中的九标度法确定了5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最后结合某油田区的情况,对DORKI进行实例应用和分析,结果表明,DORKI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用于原油组分对油田区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993.
谈云志  孔令伟  郭爱国  万智  张华 《岩土力学》2011,32(Z1):334-0338
了解压实红黏土的持水性能是预防路基土体开裂和失稳的基础。首先,利用15 bar压力板仪研究了4种干密度压实试样脱湿路径下的土体持水特征曲线。发现持水曲线随着干密度减小,曲线中间部分呈现水平台阶状,且干密度越小水平台阶的长度越长。然后,结合相同干密度试样的孔隙分布特征曲线,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压实土体不同持水性能的原因。最后,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不同压实度土体的持水特征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994.
滑带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平  黄井武  尹赛华  郑坚昭 《岩土力学》2011,32(11):3212-3218
滑带土的强度特性对于边坡稳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揭示滑带土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是进行边坡安全性评估的基本前提。针对一库岸古滑坡滑动带中的含粗粒细粒土,进行了滑带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现场大剪试验和室内固结快剪试验分析了滑带土的剪切性状,确定了再生强度、现场折减强度和固结快剪强度;根据现行反复剪切试验在确定含粗粒细粒土残余强度时的不足,对试验方法和试验仪器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滑带土的残余强度指标,并与其他剪切条件下的强度指标进行了比较;基于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土体含水率、塑性指数及粗粒含量对剪切强度指标的影响,并总结了含粗粒细粒土与一般黏性土或砂土在剪切性状方面的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995.
不同应力路径下超固结黏土试样变形局部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甄文战  孙德安  段博 《岩土力学》2011,32(1):293-298
基于改进伏斯列夫面超固结黏土三维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材料子程序接口,采用回映应力更新算法,实现了该模型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该模型与比奥固结理论的耦合,对超固结比为8的超固结黏土在三轴压缩、三轴伸长及平面应变应力条件下的变形局部化问题,进行了水-土耦合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带带内、带外点经历不同应力路径;剪切带带外单元经历了体缩、剪胀及被吸水体缩过程,而剪切带带内单元一直保持剪胀趋势;剪切带的形成伴随着剪胀,剪切带内、外出现了负的孔压,且孔压的分布也具有局部化特性。关于剪切带带内、外的孔隙水压及体变变化趋势与剪切速率有关,而平面应变介于三轴压缩与三轴伸长之间,但平面应变较早出现剪切带。孔隙水的迁移速度影响剪切带带内单元的剪胀,进而影响剪切带的形成及发展;而围压和弱单元位置也对剪切带的形成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高彦斌  郭永发  叶观宝 《岩土力学》2011,32(7):2128-2132
结合上海某植物园堆山工程,通过直剪试验及三轴剪切试验,得到考虑软土结构性的折线型强度公式和不考虑软土结构性的直线型强度公式的参数,采用这两种方法对山体荷载作用下不同位置处的软土地基的强度增长进行了预测,并与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该工程的软土地基具有明显的结构性,采用直线型强度公式得到的地基强度增长量要大于采用采用折线型的增长量;另外,在应用考虑土的结构性的折线型强度公式时,应该尽量采用三轴试验参数而不是直剪试验的参数,这样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十字板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7.
王江营  曹文贵  翟友成 《岩土力学》2011,32(Z2):274-278
深海沉积物与履带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是深海资源采运设备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国内外专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膨润土与水的混合物代替深海沉积物,将履带分解为压陷板和剪切板,在特制的试验槽内开展了沉积物的压力沉陷试验与剪切变形试验,得到了沉积物与履带相互作用的压力-沉陷关系曲线和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基于Bekker沉陷模型,得到了模拟沉积物压力-沉陷模型的各个参数值;同时,发现模拟沉积物剪切变形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分为线弹性阶段、应变强化阶段、应变软化阶段和残余应力阶段  相似文献   
998.
刘功勋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11,32(Z2):215-221
针对长江口地区的重塑饱和海洋黏土,进行了一系列均等固结条件下的应力控制式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循环剪切试验,着重探讨了循环荷载分量比R与超固结比OCR对孔压与动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R的减小,波动孔压幅值逐渐降低,而残余孔压先降低后升高,R = 1时残余孔压最小。在循环耦合剪切作用过程中,对应相同循环次数,随着OCR的增大,累积孔压变小,而波动孔压幅值却在增大。对应相同循环次数比N/Nf,随着OCR增大,残余孔隙水压力比ur / urmax减小。经归一化处理后ur / urmax-N/Nf关系曲线对于正常固结与超固结饱和黏土可分别用不同的表达式来表达。随着R的降低,破坏循环次数先增大后减小,R = 1时最大。随着OCR的增大,饱和黏土的强度变化减小  相似文献   
999.
随着土木工程领域数值计算水平的提高,对大型混凝土结构进行准确力学分析的能力也得到快速发展。这就要求对土要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更精细的认识。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是大型混凝土结构动力安全评价的基础。在总结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混凝土材料动力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并对混凝土等级、试件尺寸养护环境、试验方法等影响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提出了多轴应力状态、复杂环境条件、复杂应力路径以及循环往复荷载是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的薄弱环节,同时这也是决定大型结构动力灾变的关键环节。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分别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设计制作了内填充榫卯砌块墙体的钢框架,对体系施加低周水平往复荷载。在往复荷载的作用下,在榫卯节点连接处产生了应力集中,榫头的上部边缘发生剪切破坏,使得插孔处混凝土被压碎,最终导致墙体与连接件发生脱离而体系破坏。开裂后,滞回曲线由梭形向弓形、反S形变化,开裂荷载约为极限荷载的48%,大于同类钢框架填充墙体的比值。说明榫卯结构改善了墙体的变形能力,在墙体达到极限荷载后,可保持裂而不倒。体系的能量耗散系数、等效粘滞阻尼比和延性优于普通填充墙体,说明榫卯结构提高了墙体的耗能能力进而提高了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