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0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北 《地理科学》2005,25(1):125-126
2004年12月27-29日,由广西文化厅和北海市政府主办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举行了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吴传钧教授等近5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考察、研讨了北海(合浦)在海丝路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相关的自然生态、人文地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会议收到论文50多篇,通过交流、研讨,取得两方面共识:合浦作为中国古代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文献和实物确证无可置疑,且比同为最早始发港的徐闻重要和繁荣;北海(合浦)应充分利用海丝路丰富的文化遗产与资源,抓住机遇,促进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92.
东北大西洋北海渔场鱼类群落结构年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爽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19,41(6):64-75
根据2001-2015年东北大西洋北海渔场进行的国际底拖网调查渔获数据,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该海域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并利用格局转变贯序t检验的方法研究鱼类种群的转变规律,结合环境因素与捕捞因素分析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2001-2015年北海渔场共出现280种渔业资源,其中鱼类有222种,资源丰度波动较大;物种多样性整体呈上升趋势。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表明,研究期间大致分为2001-2003年、2004-2011年和2012-2015年3个阶段。大西洋鲱分别在2004年和2014年种群结构发生格局转变,格局转变指数(RSI)分别为-0.45和0.41;黑线鳕在2003年和2012年格局发生转变,RSI值分别为-0.58和-0.66;黍鲱在2014年格局发生转变,RSI值为2。通过对环境因素与捕捞因素的分析发现,北海渔场群落格局第一次发生转变主要受捕捞因素影响,第二次发生转变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极北海带幼苗在温度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作者开展极北海带幼苗(1~15 cm)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生长速率以及光系统II最大荧光产量(Fv/Fm)、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探讨其最大表观光合速率、饱和光强(Isat)和光补偿点(Ic)等参数。得出以下结论:(1)极北海带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9~15℃,温度上限为21℃;(2)极北海带幼苗在21℃胁迫24h以上,可导致其光合系统II产生不可逆损伤;(3)叶片长度对其幼苗的Fv/Fm有显著影响,较大的幼苗相对耐受高温;(4)在5~17℃范围内,极北海带幼苗Ic为4.6~15.4μmol/(m2·s), Isat为52.4~100.3μmol/(m2·s);(5)低温条件下,极北海带幼苗可适应更弱的光照,但相对不耐强光;较大的极北海带幼苗则相对耐强光,其适应更弱光照。本研究结果可为极北海带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2008年14号强台风"黑格比"的大气环流场、温度平流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引导气流明显,台风移动的路径较稳定,且速度较快;弱的冷平流及低层有较明显的水汽输送,是造成强降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
消失的线     
《海洋世界》2012,(2):2
卫星图捕捉到的北海上空,飞机滑过的线交织在一起。相比于那些一成不变的线,这些即将消失的线让人陷入遐想。有些地方,一生可能只会路过一次;有些地方,注定要路过无数次,比如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  相似文献   
96.
依据IHS数据库2009年资料,统计了北海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和储集层系发现的油气田及大型油气田的个数和油气储量,分析了北海盆地油气分布特点.通过分析得出,北海一半以上的油气资源集中在储量>5亿桶的大油气田中,北部油气俱丰,以油为主,南部则以气为主.通过对南、北北海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北海盆地发育多套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97.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气源岩、生储盖组合及圈闭特征方面的研究,对北海南部盆地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形成的基本规律后得出:北海南部盆地气源岩为上石炭统维斯特伐利亚阶煤系地层(C22);主力储层为赤底统砂岩,部分地区储层为下三叠统砂岩;区域盖层为上二叠统蒸发盐岩.北海南部大型气田多为反转断裂构造圈闭,其形成...  相似文献   
98.
南海中沙群岛以北至陆坡表层沉积物碳酸钙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海北部(16°―20°N、114°―116°E)区域、285~4 175 m水深范围内78个表层样进行了碳酸钙含量分析。表层样碳酸钙含量变化范围是1.3%~87.8%,平均约25.6%;碳酸钙含量具有随水深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在北部陆坡和中沙北海岭,碳酸钙含量突然变小的界面分别位于水深约3 000 m、3 250 m处。中沙北海岭碳酸钙含量40%等值线水深变化介于2 500~3 900 m之间,北部陆坡碳酸钙含量20%等值线水深范围约为2 180~3 515 m;碳酸钙含量10%等值线水深变化相对较小,在16°~17.5°N和17.5°~20°N范围内平均水深分别约4 009 m、3 551 m。研究区碳酸钙溶跃面可能位于水深约3 000 m处。18°N以北区域比18°N以南区域的陆源物质稀释作用强,且二者间陆源物质稀释作用强度的差异随水深从2 000 m增至3 000 m而逐渐减小,在水深超过3 000 m后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9.
极端高能事件影响下的海滩动力地貌过程直接关乎岸滩稳定及海堤安全。本文基于2020年16号台风“浪卡”前后北海银滩顺直岸段的剖面高程及表层沉积物等资料, 探究了中等潮差的顺直响应台风作用的地貌变化机制。结果表明: 1) 台风后海滩地貌表现为冲流带的大型沙坝消失, 后滨沙丘-滩槽体系被削平, 滩面坡度趋于平缓。2) 银滩沉积物均以中砂、细砂和极细砂为主, 三者占比超过95%; 台风后, 高潮位带沉积物变细, 低潮位带沉积物变粗, 沙坝附近则出现粗细交错式变化; 银滩中高潮位带滩面响应台风过程的特征与强潮型海滩相似, 呈现消散型海滩的特征, 而低潮位带滩面则因大型沙坝的作用而呈现弱潮型海滩特征。3) 台风期间波浪是影响海滩的主要动力因素, 海滩地形影响了近岸水动力的表现形式, 从而改变了沉积物的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