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0篇
  免费   1005篇
  国内免费   1636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791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3405篇
海洋学   564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83篇
自然地理   33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5年   3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5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71.
《西部资源》2010,(6):56-56
<正>隋朝建立之初,就加强对内蒙古地区的统治。此时,内蒙古东部的契丹、奚、霫和室韦各族受突厥汗国的统治。开皇三年(583),隋幽州总管李崇击破前来犯塞的突厥,契丹、奚、霫等族脱离突厥控制,争来内附。隋朝把这些归降的北方族仍旧安置在各自的故地,以营州、幽州等地总管负责统摄。契丹、奚、霫和室韦则经常遣使隋朝,并上贡地方物产,表示愿意接受隋朝统一管辖。隋朝确立了对内蒙古东部的统治。  相似文献   
972.
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黑龙江省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基底由佳木斯地块和完达山地体复合而成.佳木斯地块以加里东期变质岩及花岗岩为主,东缘发育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完达山地体在中-晚侏罗世就位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并在早白垩世早期逆冲到佳木斯地块之上,形成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的大三江盆地.大三江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遭受逆冲、走滑构造改造.敦密断裂以北的诸多盆地均属大三江盆地改造后的残余盆地.这些残余盆地和完达山地体之下可能存在隐伏的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三江盆地东部是古近纪断陷的主要发育区,可能存在一与佳依地堑平行的深断陷.隐伏的大陆边缘沉积和断陷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73.
中国东部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英文)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whole year,spring,summer and autumn was analyzed from April 1998 to March 2008 based on the SPOT VGT-NDVI data and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20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eastern 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a whole,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is more pronounced than that of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Vegetation NDVI maxi...  相似文献   
974.
青藏地块活动区南部的II级拉萨和羌塘地块内部的M≥6.5强震活动比北部的巴颜喀拉、 柴达木和祁连II级地块内部明显活跃, 这可能与拉萨和羌塘地块处于地壳厚度较大、 较高的热状态和较低的正断层剪切强度等地学背景下, 导致地壳强度较弱有关。 拉萨和羌塘地块内部两次拉张性正断层活动的强震(2008年于田7.3级和当雄6.6级)前热异常的震例, 可能与临震前孕震区及邻近断层带扩容, 以及中下地壳低速层熔融物质或流体的进入有关。  相似文献   
975.
During an excavation survey to the Daijiayuan vestige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t Huoshan in Western Anhui,a ground crack related to tectonic movement and filled with silty fine sand was found. This phenomenon was initially confirmed to be due to seismic liquefaction. Many microscopic seismic relics,such as load structure,flow structure,cutoff plane and flotation of organic matter were found in the directional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These discoveries and cognitions prove that there were two earthquake events taking place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this area. Above-mentioned works enrich and develop the research methods to identify prehistoric earthquake event in eastern China area to a certain extent.  相似文献   
976.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天然气具有较高的H2S和CO2含量,这是川东北发育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天然气中的CO2显著少于TSR所应有的数量,与H2S相比,CO2显著亏损;同时天然气中CO2在碳同位素组成上并不具有与TSR有关的有机碳的特征,这是一个长期困惑人们的地质现象.根据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中CO2的含量及同位素组成,定量计算了TSR来源的有机碳和海相碳酸盐来源的无机碳对天然气中CO2的贡献值,以及这两种来源碳对深埋藏过程从高温流体中沉淀的方解石中碳的贡献值,表明与TSR有关的有机碳源对天然气CO2的贡献值只有约2%,而有机碳源对从高温热流体中沉淀的自生方解石的贡献值高达43%,说明川东北飞仙关组与TSR有关的有机来源的CO2主要进入了自生方解石中,目前天然气中的CO2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与之有关的解释是,在TSR发生的相对高温和高PCO2分压的环境中,方解石以沉淀为主,而在TSR发生过后的盆地快速抬升过程中,由于温度大幅度降低,流体对碳酸盐欠饱和而导致溶解作用发生和次生孔隙形成,这是倒退溶解模式的结果.因此,燕山期的构造抬升是川东北飞仙关组碳酸盐在埋藏过程中发生溶...  相似文献   
977.
周厚云  汤静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11,30(3):341-347
对于采自川东北诺水河溶洞群的石笋SJ3,采用2%的HNO3和HF+HNO3两种溶样方法分析测试了其稀土元素(REE)含量。结果表明:虽然多数石笋中存在碎屑物质,SJ3的少数样品在采用2%的HNO3溶解后有明显的残留物存在,但采用HF+HNO3全部溶解样品得到的SJ3的REE含量与采用稀HNO3溶样得到的结果并没有显著的差别。这表明SJ3的REE可能主要不是直接来自于地表土壤中难溶的硅酸盐矿物,而可能是土壤风化释放的REE通过吸附在颗粒/胶体态物质的表面,经过岩溶地下水的搬运而沉积到SJ3中。由此认为,采用稀酸溶样基本上可以将石笋SJ3的REE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978.
根据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主要地质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并以储集层为核心,在始新统、下白垩统、中侏罗统、下侏罗统和石炭系等储集层内划分出7个成藏组合。然后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不同成藏组合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分别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北乌斯丘尔特盆地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可达2102 MMboe,其中石油为1201 MMbbl,天然气为5406 Bcf。同时参考对储层、圈闭、运移和保存等成藏要素的地质风险评价结果,应用资源-地质风险概率双因素法进行有利区带的优选。共划分出1个Ⅰ类成藏组合,1个Ⅱb类成藏组合,2个Ⅲ类成藏组合,2个Ⅳa类和1个Ⅳc类成藏组合。综合分析认为盆地西部北布扎奇隆起是最有利的勘探区,中生界的勘探目标主要是发育于隆起北坡及顶部的拉长型断背斜构造,古生界巴什基尔阶和阿赛尔阶碳酸盐岩和礁体储层的勘探潜力也不容忽视。而在盆地东部的局部地区,可能会在始新统和中侏罗统砂岩储层以及石炭系维宪阶碳酸盐岩储层中发现一定量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979.
基于野外地质和钻井资料,结合相关实验测试结果,对湘西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页岩甲烷含气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以深水陆棚斜坡相沉积为主,厚度范围为50~250 m;龙马溪组为闭塞海湾沉积,底部黑色页岩发育。两组页岩有机质类型均属于Ⅰ型,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57%和1.16%,热演化程度较高,平均达2.61%和2.08%。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影响,两组页岩均具有高石英、低黏土、少量碳酸盐矿物的组成特征。页岩储集空间可划分为3大类:矿物基质孔、有机质孔、微裂缝。受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等因素影响,页岩内部孔隙结构参数各不同,但主体上孔径小于50 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大部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为气体存储主要场所。牛蹄塘组页岩甲烷最大吸附量平均为1.98 cm3/g;龙马溪组页岩甲烷最大吸附量较低,为1.16 cm3/g。其中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对页岩甲烷吸附量均有一定的贡献,而过高的成熟度和含水量可导致页岩吸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80.
张成  夏露  李英杰  于青春 《地学前缘》2016,23(5):184-192
裂缝既是页岩气的聚集空间,同时也是页岩气的运移通道, 对页岩气成藏起着重要控制作用。裂缝的产状、密度、组合特征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页岩气是否具有开发价值。该研究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的13个露头的岩石裂缝进行了野外观测统计,实测裂缝1 000多条,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页岩露头进行统计分析建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统计分析发现,工作区页岩裂缝发育有三组(某些地段一组不发育),各组裂缝的方向满足Fisher分布,迹线长度满足对数正态分布。确定了各组裂缝方向、长度的均值和方差,以及各组裂缝的密度,建立了三维裂缝网络模型,绘出了模拟的三维裂缝网络图。裂缝三维模型为圆盘模型,即假设单个裂缝三维空间上具有圆盘形状。建模过程采用了逆建模方法,其基本原则是通过拟合实测的二维露头观测数据,优化裂缝三维大小和密度参数,使模型能够准确再现野外所观测到的实际现象,包括露头面上不同裂缝的数量、密度和长度。该研究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裂缝描述达到了定量化,为研究页岩中油气运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