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6篇
  免费   1138篇
  国内免费   839篇
测绘学   1455篇
大气科学   1035篇
地球物理   1106篇
地质学   2381篇
海洋学   580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829篇
自然地理   276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601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522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对外开放三年来,在泥石流观测试验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新进展,同时也简述了站设基金课题、国家基金课题和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观测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2.
983.
研究了十堰及邻区区域构造背景和地球物理场分布特点,分析了区域性地震构造与有感地震和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内中强地震活动与北西西向、北北西向断裂及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密切有关;5级左右地震活动发生在大型沉降区内次级凸起与凹陷的交接带、现代构造活动的盆地或地槽、莫霍面斜坡扭曲部位;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现代地壳隆起边缘的沉降区一侧或大型凸起与凹陷区的过渡部位。  相似文献   
984.
985.
我国地下水质量分布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为依托,以几十年地下水化学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为基础,对我国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阐述了我国地下水质量分布特征,简要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预防地下水水质恶化的建议。我国地下水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但局部质量低下,区域分布差异很大,是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认为要想改善地下水质量就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合理布局工农业,并建立和完善地下水质量监测和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86.
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通过2000年人口普查省际迁移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分异性,以及不同原因的流场新模式。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迁移进入高活性、高能力的新阶段;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中部塌陷”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而且也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口省际迁移的辐合流场与辐散流场在进一步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最大的迁移辐合中心;东北与山东的对流渐趋消失,西北取代东北成为非沿海区域新的人口引力中心;以秦岭-淮河线东段和黑河-腾冲线南段为界,人口迁移分裂为东南和西北两大“流域”。就业迁移的优势程度在进一步加大,市场取代计划成为人口和人才流动的第一动力;婚姻迁移的主流方向是西南贫困山区指向华东农村,形成了西南“喀斯特新娘输出区”。  相似文献   
987.
区域生态环境生产能力评估:以半干旱农牧交错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估算基本模型与参照模型对比分析并应用模糊综合评方法进行灾害性生态因子有效系数订正,初步探讨了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区域生态环境生产能力估算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988.
本文在系统分析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发展动态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区域分解”的思想出发,将研究区按第四纪土层结构进行了合理分区,并分别在各亚区建立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水位相关预测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符合现阶段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现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9.
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樊杰 《地理学报》2004,59(Z1):33-40
综合性是地理学最高层次的科学难点问题.重大自然地理过程-如全球气候变化等注重人类活动因素的驱动机理研究,重要人文与经济地理活动越来越关注同资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这是地理学凸显综合性的重要标志."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综合性研究的重要领域,士地利用变化研究、综合区划研制等经典领域也迅速向综合研究方向拓展.作者依托"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形成的地学基础"的研究命题,尝试着建立一个基于集成方法的研究框架,旨在揭示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形成因素的综合作用机理与时空规律.  相似文献   
990.
介绍了利用出租车轨迹数据提取城市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过程,包括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出租车上下客事件基于时间进行特征分析;给出了一种融合核密度估计(KDE)与兴趣点(POI)分类的密度聚类算法,实现了出租车上下客热点区域的挖掘以及居民出行活动规律与城市功能区之间关系的发现.?研究表明:居民的出行活动特征在"工-休"日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