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2篇
  免费   801篇
  国内免费   1376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341篇
地球物理   631篇
地质学   2786篇
海洋学   56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7篇
  194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01.
藏北申扎一带下奥陶统拉塞组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在进行1:25万《多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西藏北部申扎县一带首次发现一套富含北方珠角石动物群Armenoceras sp.,Wutinoceras sp.,Discoactinoceras multiplerum Kobayashi,Adaomsoceras sp.,Sactoceras sp.,Ordosoceras sp.,Oncoceratida,Ormoceratidae,? Curtoceras sp.,Ormoceras sp.,Liulinoceras sp.,Deiroceras cf.globsom Zholt et Shen及腕足类、牙形刺、苔藓虫、海百合茎等化石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该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及生物群面貌与区内已知的地层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地质时代也明显早于区内已知的其它古生代地层,故建立下奥陶统拉塞组。  相似文献   
102.
在开展藏北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申扎地区永珠-雄梅-果芒错一带发现了一套沿永珠蛇绿岩带(?)分布,岩性特征及成因环境较为特殊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建立了日拉组及日拉组索尔碎屑岩单位。  相似文献   
103.
大兴安岭北部砂宝斯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砂宝斯金矿床产于中侏罗统陆相碎屑岩中,共有6条矿脉,走向近SN。矿床的形成经历了4个成矿期和6个成矿阶段。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砂岩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体严格受SN和NNW向断裂控制,围岩和侵入岩参与了成矿作用。矿石Pb、S、H和O同位素分析和成矿温度研究表明,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和地层,成矿溶液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成矿温度为200~230℃,属中低温蚀变砂岩型。  相似文献   
104.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is predominated by subalkaline tholeiitic lavas. Rock samples display lower initial ratios of Sr and Nd, 0.701248-0.704413 and 0.511080-0.512341 respectively. 207Pb and 208Pb a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lavas. Most samples have positive εN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gma was derived from EM-type mantle source, while a few samples with negative εNd indicate that there was contamination in the magma evolution. Magma differentiation is demonstrated by variations of LREE and LILE from depletion to enrichment. Additionally,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and trace elements showed that lavas from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o those of basalts in arc settings caused by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is a volcanic arc. New evidence proved that the Hengdan Group, north of the Bikou arc, is a turbidite terrane filling a forearc basin. Consequently,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and the Hengdan turbidite terrane const  相似文献   
105.
华北太行晚中生代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太行山地区煌斑岩脉广泛发育。这些煌斑岩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和K)和轻稀土元素,具有高度分异的REE模式,在化学成分和Nd—Sr同位素组成上亦显示出规律性的变化。其特征表明:太行山地区的晚中生代煌斑岩来源于同一个岩浆源区,而且煌斑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曾经遭受过下地壳的混染。此外,最原始的煌斑岩样品具有低SiO2、高MgO以及高度富集同位素[εNd(120Ma)=-8.3,Ist=0.7052]的特征,表明形成煌斑岩的母岩浆来自富集地幔,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富集地幔可能是下部软流圈释放的富挥发分、低密度的熔体与上部的岩石圈发生了交代反应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6.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总被引:98,自引:10,他引:98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发生了以挤压为主到以伸展为主的转变, 形成北北东向的盆岭格局, 岩石圈快速减薄, 岩浆作用活跃, 引发了爆发式成矿. 确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时限是理解构造转折机制的核心问题之一. 报道了多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 重点对包括华北陆块南北缘、燕山、胶东等典型地区的构造分析确定了由挤压构造到伸展构造的峰期; 东部沉积盆地热史恢复结果判明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厚度的变化和热体制的变更转换的时代; 盆地分析揭示了中生代-新生代时期华北东部盆地由挤压挠曲型到伸展断陷型的转变期; 通过火山岩喷发、与伸展构造有关的花岗岩类的形成, 克拉通内部和边缘的金矿爆发成矿期, 以及通过火山岩中的下地壳包体研究等限定了岩石圈减薄和壳幔置换的峰期. 以上研究结论一致, 即华北东部构造体制转折的峰期时限起于约150~140 Ma, 结束于约110~100 Ma, 峰值是120 Ma.  相似文献   
107.
徐辉龙 《华南地震》2003,23(4):24-36
1995年日本新泻北部M6.0地震发生在新泻地震空区的东部边缘.由于此次地震震源较浅(10 km),造成了55栋房屋倒塌、165栋房屋半倒.通过计算倾倒墓碑的地震矩,对本区地震烈度进行了分析,发现烈度6度区(据日本JMA度)为一覆盖面积6.1×1 km2,呈NNE-SSW向分布的条带,表明震中区的冲积平原下存在一条隐伏断层.震中区地下水的温度、电导率和Cl-浓度等异常区与呈线性分布的6度烈度区大致吻合,也有力地证明了震中区下面存在一条隐伏断层.这次地震可能是由高压型热水系沿隐伏活动断层喷溢引起.带着高温的高压热水降低了岩石的断裂强度,从而触发了地震.  相似文献   
108.
华北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月降水量、500hPa、1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在对50a华北夏季旱涝等级重新评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与华北夏季旱涝年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华北旱涝年,对应整个北半球上各层都存在显著的环流异常变化。旱年500hPa环流异常使得极涡偏心,相应乌拉尔山和北美的气候槽偏强;中纬度位于华北的平均槽东移到朝鲜日本一带,而西部脊东移控制华北;低纬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印度低压槽偏弱。涝年则相反。在海平面气压场上,除了在与高层对应的显著异常区有相应变化外,在我国东部大陆大部及赤道中东太平洋上也有一显著的异常区,证实夏季风和KNSO与华北旱涝存在密切的联系。在100hPa高度场旱涝年环流差异主要表现为南亚高压南北界的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09.
华北汛期降水异常与100hPa高度场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北17站1951~200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与前期的100 hPa高度场(1958~1997年)求相关,找到了100 hPa高度场影响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的关键影响区为25°~35°N,85°~105°E,对应的关键影响时段为前一年3~5月.然后用SVD方法证实了前一年春季正是与华北汛期降水相关最显著的时段;而所选关键区正是处于一种范围更大的100 hPa高度场空间分布型的关键部位,而华北地区是关键区影响中国东部降水的最显著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10.
利用1965~2000年华北5省市及相邻省73个地面观测站逐月平均降水场及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 采用奇异值分解 (SVD)、奇异交叉谱 (SCSA) 分析方法, 将华北夏季降水场分别与1月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冬季北太平洋海温场进行了诊断分析, 得出奇异向量分布型及相互作用的耦合周期信号。在对前4对奇异向量的分析中发现, 华北夏季降水全区域为正距平时与1月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PNA遥相关型关系非常密切。ENSO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确实存在, 但华北夏季降水全区域为正距平时与冬季北太平洋ENSO关系并不明显。同时还找出了华北降水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北太平洋海温场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在华北各型降水与高度场、海温场关键区相互作用的耦合周期中, 前者以准2~7年振荡为主; 后者则周期较长, 最短周期仍为准2年振荡, 最长周期为准10~11年振荡。以上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夏季降水短期气候预测方法, 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