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1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941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436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2120篇
海洋学   3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过程模拟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本文将东祁东逆冲带与鄂尔多斯西南缘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相结合,研究了逆冲带内部变形特征,前陆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反映的盆缘构造性质和幕式逆作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全球元古宙超大陆及中国主要陆块的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回顾有关全球元古宙超大陆的假说基础上,介绍了超大陆的组合与裂解以及各种不同的新元古代超大陆的构成,综述指出我国主要陆块在新元古代超大陆块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3.
板内造陆变形以平行不整合为标志,它是一个容易失稳的界面,后期构造变动中常常转化成拆离面。中浅构造层次形成脆性拆离断层(拆离带);中深构造层次则形成韧性剪切断层(韧性剪切带)。板内造陆变形及其后期演化改善了储集岩性能,影响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后期转化还可以使油气重新运移,也可形成新的油气圈闭,同时深刻影响油气演化,有利于再次生油气。  相似文献   
104.
流体输运——反应时空动力学质量守恒方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质科技情报》1996,15(1):79-85
  相似文献   
105.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106.
107.
本研究对地球起源与海陆成因及变迁等问题进行论证,以物质运动基本原理;提出:“地球中间膨胀造陆,大陆向两极移动”的新学说。认为地球成因与演变同其它天体一样,是在星际物质集中下发生的能量释主过程。由于地球水分子多,能量释放缓慢亦使陆地生成缓慢亦使陆地是其后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8.
The authors have proposed a dynamic model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ges,rock series and associations,Sr-Nd isotopic signatures of the Mesozoic intracontinental magmatism overlying the Cathaysian and Yangtze blocks.The model describes the relation of intracontinental collision and subduction in the Tethyan tectonic regie with Paleo-Pacific oceanic plate sudbuction-strike slip-extension in the Pacific tectonic regime.During 220-150Ma,the horizont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block and the Yangtze block,as well as th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of some divergent microcontinental terranes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South China are ascribed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ethyan tectonic regime,giving rise to a volume of high-Isr and low-εNd(t) S-type granites only in the Cathaysian Block.During 145-90Ma,under the geodynamic backgound of subduction-strike slip-extension of the Paleo-Pacific oceanic plate on the basis of the deep tectonic process in the Tethyan tectonic regime,high-K,alkalirich calc-alkaline and shoshonitic volcano-plutonic complexes were generated in the Yangtze block,and high-K calc-alkalic and bimodal volcano-plutonic complexes were generated in the Cathaysian block.The occurrence of A-type peralkaline granite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South east China indicates the end of Mesozoic intracontinental magmatism.  相似文献   
109.
梅勇文 《江西地质》1997,11(2):32-39
武夷及邻区燕山期成矿作用在环太平洋成矿带中具有四大特色:(1)成岩成矿在时空上从陆内向陆缘发展;(2)岩浆成矿作用具多层次造浆与多层次就位成矿;(3)华夏系列多字型复合构造控岩控矿;(4)成岩成矿具北北东向向洋分带与纬向分带叠加的“双向”分带。武夷地区是寻找火山-斑岩铜、金、锡、银铅锌等矿产的重要成矿带,又是找寻动热变质或花岗岩-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10.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megasequence,一级层序)和中层序(mesosequence,二级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为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限为94~112Ma(寒武纪和早奥陶世),底以巨大不整合为界,顶以著名巨大沉没不整合为限,沉积了我国显生宙大部分的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油气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MG-2包括MS-4和MS-5,时限为58~68Ma(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底界以巨大沉没不整合为界,为硅质碎屑-碳酸盐岩组合.海平面变化的级别划分对应于层序.中国3大古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的总貌:MGSC-1初期普遍发生快速海进,海平面升高,尔后海平面下降,其间有多期次的小幅度海进和海退变化.MGSC-2则普遍海平面升高,上升幅度大于MGSC-1,尔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