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50篇
地质学   1290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21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石崆山Ⅱ段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系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涉及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计算科学等多学科交汇的问题,是一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在系统分析岩质高边坡赋存的地质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评价、综合集成的方法应是研究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和最佳方法。针对漳龙高速公路石崆山Ⅱ段岩质高边坡工程,在系统分析边坡工程地质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有限单元(FEM)法等,进行综合评价和系统分析,获得的稳定性结论,已正常运营使用若干年,反映了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是成功和有效的。它表明,综合评价、系统分析应是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的重要途径;它的综合内容和集成方式及其完善与工程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运用及其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92.
为进一步完善珠海市地质灾害巡查管理和提高地质灾害巡查工作效率,本文选取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的致灾因子,对珠海市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单元格划分,然后利用村界切割格网数据,通过ArcGIS相交分割功能,计算出各村不同危险性等级区面积,在此基础上叠加巡查路线,最终形成地质灾害巡查单元划分图.本成果可以为珠海市地质灾害相关部...  相似文献   
93.
基于公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以及国内外航次调查积累的海底地形等资料,笔者编制了西太平洋海山区1:500万构造分区图.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包括1幅主图和3幅辅图,主图为《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共划分出了3个一级板块、22个二级分区块体、12个三级分区块体,3幅辅图分别为《西太平洋海山区地质构造图》、《西太平...  相似文献   
94.
95.
目前,GNSS和IMU(惯性测量单元)传感器融合领域的快速发展,给高精度RTK定位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倾斜补偿的解决方案大多是使用磁力计和INS(惯性导航系统),对电磁干扰十分敏感并且需要现场校准,倾斜补偿的角度范围通常限制在15°以内。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徕卡GS18 GPS倾斜机使用基于工业级别微电子机械传感器MEMS的IMU来补偿测杆倾斜情况的位置改正。本文通过试验检验了徕卡GS18仪器在大角度倾斜和不同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GS18倾斜机能较好实现倾斜补偿,在有信号遮挡等场景下仍能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6.
针对我国中西部某矿区的特厚水平煤层综放开采导致的沉降变形、地表裂缝等问题,本文在总结该矿区各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沉陷预计中岩层岩块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原则,以摩尔-库伦塑性模型作为计算模型,采用离散元3DEC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后的地表下沉和水平变形情况。同时,本文结合实地采集的裂缝和塌陷区数据,对开采后上覆岩层垮落情况及裂缝发育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该煤矿水平特厚煤层开采后地表裂缝的分布规律和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对该煤矿的生产和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乌石A油田为近年来在南海西部盆地新发现的油田之一,主要发育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评价井产能测试和测压取资料表现出研究区储层渗流特征复杂,产能与测井解释储层物性相关性差,常规方法无法准确表征储层渗流特征。针对海上油田资料较匮乏的特点,应用流动单元研究思路,以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类为基础划分流动单元,总结归纳各类流动单元的微观与宏观特点,提出以分选性、电性、孔隙度3参数在全区范围内划分流动单元以及评价其产能,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目前来看此方法能准确评价此类复杂储层,有效指导该油田后期开发部署。  相似文献   
98.
Drilling fluid is a common flushingmedium used in pile foundation, geological drilling and petroleum drilling. Study on ultrasonic propagation properties in drilling fluid is of vital importance, not only for developing equipments to non-contact measuring concrete casting level for bored pile, but also for developing equipments considering drilling fluid as signal channel. The existence of clay particlesmakes the ultrasonic propagation and attenuation in drilling fluid much different from pure water. In order to know the relation among ultrasound frequency, slurry density and depth,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bout ultrasound propagation in water-based bentonite slurry were finished. Wavelet method was adopted to process the gained original waves of ultrasonic propagation in slurry, so we knew the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ultrasound propagated in different drilling fluids with different density. The first group experiments shows that with density of drilling fluid increase, ultrasonic velocity will decrease but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will increase if ultrasonic frequency keep constant. The second group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power of ultrasound will intensify in small bore hole,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ismuch smaller than theoretical value.  相似文献   
99.
从有冰川供给的斯瓦尔巴特群岛北部陆缘采集到的多波束资料揭示出一个大型海底滑坡-Hinlopen—Yemaak滑坡的详细地形特征。有许多个几百米高的平坦断崖,其中位于横穿陆架的Hirdopen深海槽口的最大的滑坡后壁的高度超过了1400m。除了有明显的压缩外,地震剖面上还见有半透声体,表明块体运移沉积物可能是重塑或液化的碎屑流堆积物,这些堆积物在一些地方有几百米厚。在大范围的块体运移沉积物的外缘,许多漂浮的块体从半透明的沉积单元中突起,  相似文献   
100.
钢悬链线立管(SCR)与海床土体的接触问题对立管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接触单元模拟SCR与海床接触处的相互作用,考虑海床土体的非线性,建立SCR与海床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同已有的等价梁-弹簧模型进行了比较和验证.运用该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探讨了管道重量、土体模型和摩擦系数等对管道入土深度和弯矩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SCR与海床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