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53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31篇
地质学   1118篇
海洋学   103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陆壳达至地幔深度俯冲作用:岩石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chre.  W 孙忠实 《世界地质》1992,11(2):185-194
陆壳岩石的变质作用在常规约为35km深度,压力近10kb的壳幔边界并未结束,在大陆与大陆的碰撞过程中,俯冲作用至少可以继续到相当于30kb的深度。本文回顾了新近在西阿尔卑斯大陆变质沉积物中发现的高压矿物,矿物组合以及某些相平衡的实验成果,总结了鉴别这一新的“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基本原则,由于在随后发生的面线性逆冲过程中,这些岩石一般要重新达到平衡(退化变质作用),所以它在自然界中很少见。 1 引言数十年来的经典概念认为,自地球在45亿年以前由增生作用形成以来,地壳就一直是地球演变产物的堆积场所.因此,人们确信,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变质)沉积物和某些玄武质岩石组成的陆壳,其平均成分实际是地质历史中自地幔中产生和喷出的各种固化熔体  相似文献   
995.
西太平洋板块向我国东北地区深部俯冲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依赖温度的黏度结构以及考虑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厚度差异等特征,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会聚速率作为板块速度的主要约束,通过变化海沟后撤速度模型,数值模拟西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北的俯冲过程.结果表明,要产生类似于中国东北之下低角度的板片俯冲,海沟后撤是重要条件;而上下地幔黏度的较大差异是决定俯冲板片不穿透660 km相变面的决定因素;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应早于70 Ma B.P.,海沟后撤速度可能小于一些地质学家估计的45 mm/a, 而且可能是分阶段变化的;速度场表明运动学模型的反过程:大陆岩石圈之下物质的不断水平向东的流动和推挤可能成为海沟后撤的力源之一,地幔物质的这种东向流动可能与印度板块挤压碰撞欧亚板块有关,沿欧亚板块东缘的扩张构造可能是太平洋-欧亚板块运动和印度-欧亚板块运动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996.
The latest sharp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adjacent mountains occurred at the end of the early Pleistocene.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resulted from Late Mesozoic-Cenozoic compressional structure due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beneath the Asian continent. This event definitively effected the formation of basin-mountain relief, Cenozoic basin deformation, large scale aridity and desertification of western China. The Australasian meteorites impact event happened ca. 0.8 Ma ago, located in the triangle area of the Indian Ocean ridge (20°S/67°E). The impact may have resulted in an acceleration of speeding of the Indian Ocean ridge pushing the Indian Plate to subduct rapidly northward. Thus, the impact event can giv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dynamic background of the latest rapid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continental deformation of western China and even of the Middle Asia.  相似文献   
997.
约距今2200万年的新近纪中新世早期,菲律宾洋板块斜向俯冲插入欧亚陆板块之下,在板块碰接带的两侧进行不同的地质演化。海沟、火山岛弧、弧后盆地是板块构造理论中洋板块与陆板块碰接时在碰接带附近产生的构造地貌,即“沟、弧、盆系”。菲律宾洋板块俯冲于欧亚陆板块之下到更新世后期(距今约20万年),其构造地貌由洋到陆为大洋-硫球海沟-台湾火山岛弧-弧后盆(边缘海)-中国大陆,其中海沟以东至大陆为东海大陆架。  相似文献   
998.
藏南侏罗纪残留洋弧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残留一系列中生代洋弧,厘定这些洋弧的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性质对于理解新特提斯洋的消减过程、确定南拉萨地体的组成和限定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泽当微地体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角闪岩组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位于泽当西部的花岗闪长岩(简称泽当花岗闪长岩)形成于157.5±1.4Ma,与东部的英云闪长岩形成时代相近。全岩元素和同位素(Sr和Nd)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泽当花岗闪长岩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1)较高的SiO2(64.4%~68.4%)和Al2O3(16.9%~18.4%);(2)较高的Na2O/K2O比值(>2.1),显示富钠的特征;(3)富集LREE,亏损HREE,从Ho到Lu稀土分布样式上翘((Ho/Yb)N=0.69~0.90)和明显的Eu负异常;(4)较低的Y(<7.19×10-6)和Yb(<0.88×10-6),较高的Sr/Y>119.7和La/Yb>22.4,在Sr/Y-Y和La/Yb-Yb图解中,泽当花岗闪长岩都落入埃达克岩区域内;(5)87Sr/86Sr(t)(0.704065~0.704439)值较低,εNd(t)(+5.1~+6.1)值较高,显示其来自亏损地幔的特征;(6)亏损Zr、Hf、Ti和Y等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显示了岛弧岩浆岩的典型特征。上述数据表明,泽当花岗闪长岩不仅具有明显的岛弧岩浆岩的特征,而且具有显著的埃达克质特征,可能是在来自地幔楔部分熔融体的板底垫托作用下,新生基性下地壳重熔的产物。泽当微地体是一个残留的晚侏罗纪洋弧系统,是中生代新特提斯洋洋内俯冲系统的残留。  相似文献   
999.
李涤  何登发  唐勇  樊春  孔玉华 《岩石学报》2012,28(8):2340-2354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南缘的滴南凸起地区广泛发育石炭系凝灰岩,本文对滴南凸起滴西14井的石炭系流纹质凝灰岩的锆石SHRIMP年龄、地球化学与构造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样品中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特征,SHRIMP锆石U-Pb 年龄(337.2Ma)揭示该凝灰岩形成于早石炭世.火山岩样品具有较高的硅含量(SiO2=63.47%~ 77.36%),低钛(TiO2=0.19% ~ 1.01%)、钠(Na2O=0.98% ~4.01%)、Mg#(21 ~ 53)的特点,K2O/Na2O比值为0.56~2.09,A/CNK大于1;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La/Nb比值介于1.71 ~3.74之间,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Ba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尤其是Sr、P、Ti负异常明显,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滴南凸起石炭系凝灰岩具有壳源特征,为活动大陆边缘产物.且滴西14井岩性综合柱状图显示,深部和浅部凝灰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浅部凝灰岩SiO2含量相对低于深部.结合火山岩锆石SHRIMP年龄和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得出:盆地内陆东地区在早石炭世仍处于洋壳消减环境,洋盆闭合时间不早于337.2Ma.克拉美丽-三个泉(陆梁隆起)-达尔布特代表的洋盆从早石炭世末期开始,自东向西呈“剪刀式”闭合模式.石炭纪在准噶尔地区存在多岛格局,从滴南凸起早石炭世火山岩的成因以及盆地周围地区的构造背景来看,岛弧最终的相互拼贴可能构成了准噶尔盆地基底的主体.另外,该区来自壳源的凝灰岩中并未见到老的继承性锆石,表明准噶尔盆地可能不存在前寒武系基底.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地处中天山中段,花岗岩十分发育。包尔图北侧的乌苏通沟岩体属于北天山,为一套中酸性侵入岩,矿物组合显示其为典型的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是洋壳俯冲导致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和上地壳同化混染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358.9±3.5)Ma,说明乌苏通沟岩体形成于泥盆纪末—早石炭世早期,是北天山洋向中天山陆块之下俯冲的产物,且是泥盆纪俯冲事件的最新地质记录。包尔图南侧的红山岩体属于南天山,是一套酸性侵入岩,矿物共生组合显示出钙碱性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岩相学特征显示岩浆混合的典型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Ta、Nb不同程度的贫化,说明该侵入体是陆壳增厚的产物,代表了一次重要的陆壳垂直生长事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295.8±1.2)Ma,说明红山岩体侵位于石炭纪末—早二叠世早期。包尔图一带花岗岩分别记录了南、北天山2次重要的地质事件,为研究天山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