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697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广西南宁盆地渐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研究南宁盆地琅东高坡邕宁组下含煤段的孢粉,建立1个孢粉组合和3个亚组合.孢粉组合以木本被子植物蕈树科、壳斗科、榆科、胡桃科、杨柳科和木犀科为主,同时见有槭树科、桦木科、芸香科、漆树科、椴树科、冬青科、大戟科、山龙眼科、楝科、珙桐科、忍冬科、山矾科和桑寄生科等成分;草本被子植物花粉少量见到,含莎草科、毛茛科、唇形科、禾本科、菊科、百合科、蓼科、黑三棱科和睡莲科;裸子植物花粉主要为杉科和松科,少量见到罗汉松科;蕨类植物孢子包括凤尾蕨科、水龙骨科、紫萁科、石松科、水藓科和海金沙科.此外,还见有部分藻类分布,含疑源类的皱面球藻属、瘤面球藻属和光面球藻属,亲缘关系不明的环纹藻属以及绿藻门水网藻科的盘星藻属.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尤其松科的含量自下而上逐渐减少,藻类主要分布在剖面的中部,蕨类植物孢子更多地见于剖面的上部;因此进而分出3个亚组合.孢粉植物群反映沉积时期的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类型为亚热带湿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结果表明当时的植物生境稳定、气候温暖,湖泊和湿地逐步发育,在后期形成沼泽环境;孢粉组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气候在始新世末期急剧变冷后,在渐新世早中期的逐渐回暖过程.  相似文献   
92.
对安徽巢湖地区平顶山和马家山剖面下二叠统栖霞组和下三叠统南陵湖组进行了地层沉积特征及暗色石灰岩生烃潜力的综合分析,并对这两个层位的样品进行了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层位的石灰岩都属于有效烃源岩,均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南陵湖组石灰岩饱和烃以高丰度的长链三环萜烷、重排藿烷、重排甾烷为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偏弱氧化的沉积环境。栖霞组沉积期水体能量相对较低,受陆源物质影响明显,栖霞组石灰岩萜烷系列为常规的分布模式,但其甾烷成熟度参数明显低于平衡值,认为高的热演化程度是造成栖霞组石灰岩20S/(20S+20R)-ααα-C29甾烷值和ββ/(ββ+αα)-C29甾烷值"倒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敦煌致洪暴雨的广义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空、地面定时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FY-2E红外云图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5-16日甘肃敦煌、阿克塞和肃北的一次历史罕见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广义湿位涡及其倾向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中高纬天气系统与低纬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暴雨水汽来源于700 hPa新疆东部偏西气流输送和600 hPa附近河西走廊西部偏东气流输送.广义湿位涡正异常主要集中在850~750 hPa广义位温线密集区,这与实际大气水汽主要集中在低层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暴雨期的水汽分布和水汽集中特征.800 hPa上广义湿位涡的正异常区基本与暴雨区一致,与湿位涡相比,广义湿位涡能更好地诊断出这次暴雨落区.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大值区出现在绝对涡度异常大值区与大的相对湿度梯度相重叠的区域.单点广义湿位涡倾向异常值的负正、正负转换及峰值变化与降水开始、结束和雨强变化相一致.广义湿位涡除了可作为一个分析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动力变量外,还可体现出暴雨时期高水汽集中的特点,在暴雨分析中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4.
广西南宁盆地早第三纪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南宁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第三纪地层、沉积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其中侧重对沉积相剖析认为:南宁盆地在中生代以来形成的NE、NW向两组断裂的“X”型构造背景条件下,受NEE、NNE向各两条断裂控制呈菱形状的第三纪陆相断陷盆地;沉积相以湖相为主,河流相、洪积相次之。前者可分为滨湖、浅湖、半深湖等3个亚相,尤以浅湖相发育,后二者仅在古新世至始新世早、中期发育并分布在湖盆边缘;盆地演化过程中始新世时曾一度上升遭受剥蚀,致使瓦窑村组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由古新世→始新世末盆地中心由SW→NE迁移,盆地范围增大趋势。还指出南湖组与凤凰山组、古亭组是同期(始新世早、中期)异相产物,盆地内产褐煤、粘土与石英砂等矿产。  相似文献   
95.
本文首先介绍了热力学自由能上限的普遍公式及其推导思想,然后应用于非热电子束的具体形式,从而估计太阳射电活动中的毫秒级尖峰辐射的“饱和”能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饱和时间问题作一般性的讨论;最后,在把尖峰“饱和”的几种机制进行了比较之后提出:由于尖峰能量远未达到非线性饱和的水平,因此,由某种外部因素(例如加速机制等)所导致的高能电子束的非均匀性可能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模型。  相似文献   
96.
西北地区MODIS-NDVI指数饱和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了解西北地区MODIS-NDVI和MODIS-EVI两种植被指数的特点,本文利用美国NASA LP DAAC(Land Process Distributed Active Archive Center)2004年1~12月的250 m分辨率16天植被指数合成的MOD13 Q1数据集,对西北地区不同类型植被NDVI和EVI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西北地区MODIS-NDVI饱和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NDVI和EVI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植被覆盖度不高的植被类型描述能力相似,月际变化趋势一致。西北地区各种植被类型NDVI比EVI高,NDVI与EVI的差异总体上呈现从半荒漠、草原、农区到林区,随NDVI值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对植被度覆盖度高的阔叶林和针叶林,在植被生长旺盛期,NDVI总在0.8附近波动,NDVI随植被的生长增加的很小,一直维持在一个高且平的范围内,不再能看出植被生长变化的现象,即饱和现象严重;而EVI表现良好,随着植被的生长而增加,能明显地反映出植被生长的季节变化。西北高寒草甸和陕西关中农业区NDVI也出现有不同程度的饱和,饱和时间因植被的不同从1~2月不等。0.8可作为NDVI饱和的阈值。NDVI饱和问题对卫星监测植被的研究和应用会产生误差,EVI能较好地解决NDVI的饱和问题。  相似文献   
97.
饱和砂土液化的动三轴试验判断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动三轴砂土液化试验,采用抗液化剪应力判剐方法和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与地震剪应力时程相结合的综合判别方法,对某长江大桥工程场地的饱和砂土液化进行了判断,并对其液化危害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给出了不同超越概率下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8.
北拒马河冲积扇及邻近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地表覆盖全新世(Qh)松散砂土与粉土,该区域地下水埋深较浅,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达6.5级,在地震作用下存在发生砂土液化危险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钻探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揭示北拒马河冲积扇地层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和室内动三轴试验评价北拒马河冲积扇饱和砂土...  相似文献   
99.
10月13日,广西区政府在南宁召开加快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动员大会,杨道喜副主席就广西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要求国土资源管理等有关部门及沿线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从讲政治、讲大局、讲发展的高度出发,全力以赴抓好征地拆迁工作,既保证4个铁路建设项目按期开工,又切实维护好被征地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0.
饱和黏土中的长期浮力是否需要折减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为研究饱和黏土中的长期浮力是否小于相同水头高度下的静水压力,通过地基上浮失稳的模型试验,实测了上浮极限状态下(即有效应力约等于0时)饱和砂土和黏土中的浮力折减系数。实验装置由模型槽、土样、凡士林、浮筒、配重及压重设施组成,通过浮筒上浮瞬间的受力平衡得到失稳时的实际上浮力。实验测得饱和砂土中的浮力折减系数为1,饱和高岭土和饱和蒙脱石中的浮力折减系数分别为0.973±0.024和0.959±0.016。试验结果表明上浮极限状态下,饱和土中的浮力与纯水中的浮力差别很小。即便在高塑性黏土中,模型基础失稳时受到的上浮力与纯水中的浮力相比,仅折减了不到5%。基于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的分析表明,上浮极限状态下的浮力折减系数与土样固结前的Skempton B值互为倒数。大量实测数据并未发现饱和黏土的Skempton B值明显大于1,故饱和黏土的浮力折减系数也不可能显著小于1。本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在地基抗浮承载力验算时,饱和黏土中的长期浮力不宜进行显著折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