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58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646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业基地.本文对成矿带内芒场矿田马鞍山Pb-Zn矿和大山Sn-Zn矿、大厂矿田铜坑Sn多金属矿、五圩矿田箭猪坡Pb-Zn多金属矿等4个主要矿床矿石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丹池成矿带内典型矿床成矿流体的3He/4He=0.79~5.32 Ra,介于地壳流体(0.01~0.05 Ra)与地幔流体(6~9 Ra)特征值之间,40Ar/36 Ar=273~351,接近或略高于大气40 Ar/36 Ar特征值(295.5),不同矿床成矿流体中均有幔源组分的参与,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是一个区域性事件.结合区内泥盆纪喷流沉积作用、燕山晚期花岗质岩体及构造特征等综合研究认为,参与成矿作用的地幔组分主要来自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沿NW向深大断裂上升的深源地幔流体,丹池成矿带内成岩、成矿作用是燕山晚期同一构造-热事件产物,矿床成因属后生热液充填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72.
中非铜钴成矿带是全球重要的铜资源产地和最大的钴资源产地,其中赞比亚成矿带内90%铜(钴)资源蕴含于赞比亚铜带省的沉积型矿床中.本文选取铜带省中部谦比希盆地内穆旺巴希铜矿、谦比希西铜矿和谦比希东南铜钴矿为研究对象,对矿床(体)赋矿层位开展岩相学、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研究,分析其物源区组成和构造环境,探讨铜钴成矿地质背景.岩相学特征表明,赋铜(钴)地层岩性主要为敏多拉组砂岩、细砂岩和基特韦组页岩、粉砂岩、板岩、石英岩等.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和铕负异常特征.成分变异指数(ICV)与化学蚀变指数(CIA)的研究表明源区未遭受强的沉积物再循环及化学风化作用,从穆旺巴希矿床、谦比希西矿体到谦比希东南矿体,含矿地层风化作用逐渐减弱,沉积环境由温暖、湿润气候向寒冷、干燥气候转变.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图解显示含矿地层物源主要为长英质沉积岩和火成岩,构造性质长期处在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次之的环境中.其中含钴的基特韦组地层的物源中可能伴有少量镁铁质成分的加入,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环境.综合区域成矿年代学研究,中非成矿带铜钴成矿具有多期性,地层物源属性、沉积成岩期的氧化-还原环境以及区域构造事件最终导致了赞比亚成矿带铜钴成矿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3.
目前对塔中志留系物源的认识仍存在不确定性.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2件样品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志留系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结晶成因,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早古生代460~490 Ma、新元古代760~1 000 Ma、古元古代1 600~2 200 Ma及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2 400~2 600 Ma四个时期,其中新元古代760~1 000 Ma碎屑锆石年龄占绝对优势(56.8%),峰值~850 Ma.结合志留纪时期塔里木板块南北缘的板块动力学背景,通过盆内构造演化及地貌特征的分析以及和潜在源区锆石年龄的详细对比,确定塔中志留系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铁克里克隆起构造带.   相似文献   
74.
谦比希铜钴矿床是中非赞比亚成矿带重要的超大型铜钴矿床之一,由主矿体、西矿体和东南矿体3部分组成,赋矿层位主要为下罗安亚群敏多拉组和基特韦组,岩性包括泥质板岩、泥质石英岩、板岩、石英砂岩等。现有资料对于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和含钴矿物成因的研究较为薄弱,这也直接制约了对钴矿的成因认识及今后找矿方向。本次研究聚焦谦比希矿床中的富钴矿物,对该类矿物进行电子探针、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S同位素研究,通过查明谦比希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及成因机制,为今后区域上钴资源的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谦比希矿床中钴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其中独立矿物主要为硫铜钴矿和硫钴矿。在热液黄铁矿(Py2)和磁黄铁矿中,钴含量最高分别可达4.9%和1.5%,Co与Fe含量成反比关系且Co富集区域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硫化物中,说明Co取代Fe以类质同象方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此外,谦比希矿床热液期黄铁矿-磁黄铁矿的Co-Ni范围不同于夕卡岩型及其他几种成矿类型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结合前人对热液矿化期流体包裹体的H-O同位素研究,暗示富钴的成矿流体可能并非岩浆热液流体,而是中-高温的变质热液流体。西矿体斑铜矿和东南矿体磁黄铁矿δ34S值分别为6‰~6.9‰和7.2‰~12.6‰,表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是谦比希矿床还原性硫形成的主要机制,硫化物在经历了变质作用后δ34S值具有均一化。综合本文和前人已有研究,我们认为钴的主成矿期与卢菲利安造山作用密切相关,造山期中-高温变质热液使得钴、铜等金属元素再富集。NE-SW向挤压形成的褶皱枢纽及特定走向断层的交汇处等构造发育部位可以作为钴矿体的有利找矿地段,而热液脉中的黄铁矿-磁黄铁矿组合可作为区域上寻找钴矿体的矿物标志。  相似文献   
75.
In order to study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 Paleozoic in Kala area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the authors have conducted the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the widely distributed silicate in Qiongyi Formation of Lower Carboniferous and Kawenggou Formation of Upper Permi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licate in the study area belongs to the pure siliceous rocks, with a continuous supply of land-based materials during the deposition process. The average Al/(Al+Fe+Mn) ratio is 0.62, and the silicate shows a biogenic origin by the Al-Fe-Mn diagram. The ratios of Al2O3/ (Al2O3+ Fe2O3), Th/U, Th/Sc, (La/Ce)N and (La/Yb)N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discriminant diagram demonstrate that the silicate developed in a shallow-slope depesi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The Ceanom value is -0.04 to 0.07, and it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the Carboniferous to the Permian period, indicating the water body is in an anoxic environment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reducibility. The Garz--Litang basin opened in the Carboniferous peri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it continued to expand during the Permian period, with the gradually increasing depth of the seawater within the sedimentary basins.  相似文献   
76.
为查明深部闪长岩及膏盐层与庐枞盆地内玢岩型铁矿的关系,指导盆地南西缘许家咀下含山地区的找矿工作,该文利用最新测量的重力、磁测数据,结合地表地质和钻探等先验信息,采用2.5D重磁联合反演方法建立地质-地球物理精细模型,发现二长闪长岩侵入深度为-1 200 m,岩体与中三叠统月山组接触部位发育带状膏盐层和磁铁矿化互层,类似于龙桥式矿化,表明庐枞盆地内铁矿化与闪长岩、膏盐层密切相关。该文圈定了许家咀地区下含山隆起部位两处有利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证明了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建模方法是指导找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7.
石口金矿位于钦杭成矿带,是新近发现的具有一定找矿潜力的金矿。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该文通过对石口金矿Ⅲ-②矿体原生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找矿前景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主成矿元素Au与元素As、Ag、Sb密切相关,挥发份F可作为特征指示元素;Ⅲ-②矿体有可能为多期叠加形成,尾晕元素出现在原生晕分带序列前端,指示深部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这些研究成果暗示Ⅲ矿化带沿走向及Ⅲ-②号矿体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78.
79.
论太平洋成矿带矿床中锡银金矿化共存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0.
鸭绿江断裂带基本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江断裂带为吉林省东部山区规模较大的北东向断裂带之一,与省内闻名的依兰—伊通断裂带、敦化—密山断裂带基本平行展布,纵贯我省南部中朝准地台和北部天山—兴安地槽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鸭绿江断裂带在长期活动中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而成为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鸭绿江断裂带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对有色金属、贵金属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鸭绿江断裂带也是我省东部的重要成矿带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