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96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Cd的含量分布以及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海域中Cu、Pb、Zn、Cr、Hg、Cd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Mn、Pb、Zn、Cr、Fe的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整体上象山县和舟山群岛近岸海域的含量高于研究区北部含量;Hg在长江口南端含量较高,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Cd在长江口南端以及象山县东含量较高,在研究区中部含量较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只有部分站点处于生态危害的中等级别,大多站点生态危害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Hg>Cu>Pb>Cr>Zn;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首先是Cd,其次是Hg。对底质环境质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象山县和长江口外以及济州岛西南近海海域的底质环境较差,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82.
研究了獐子岛虾夷扇贝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等有害重金属的含量及时空分布,并采用瑞典学者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獐子岛海域表层沉积物Pb、Cd、Cu、Zn含量均是在夏季较低、冬季较高,最高含量分别为9.17±2.05、0.06±0.014、6.71±2.01、24.94 mg/kg±5.21 mg/kg,远低于国家一类海域标准及Hakanson提出的全球工业化前沉积物中相应污染物的背景值。综合评价,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不具有生态风险性,整个养殖区养殖环境良好,为优良的贝类增养殖海域。  相似文献   
683.
东昌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东昌湖水体重金属元素(Cr、Cu、Zn、As、Pb)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r、Cu、Zn、As、Pb、Ni、Cd)含量的测定,采用基于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水体综合污染评价法对东昌湖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体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达到国家Ⅰ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同全国主要湖泊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对比,并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以及地累积指数法对东昌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昌湖表层沉积物主要以Cd污染为主。东昌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主要是有关部门对东昌湖的环境治理、东昌湖现有排污情况以及重金属元素自身地球化学特征等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4.
喀斯特洞穴氡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涛  杨晓霞  石定芳 《中国岩溶》2012,31(1):99-106
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向来是医学、化学、核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学术界虽然对喀斯特洞穴氡的来源(岩石、地下水)、氡浓度的影响因素(地质因素、洞体结构、洞内外气象参数)、氡浓度的测量(测量对象、测量仪器及方法)、氡的危害、氡的防治(隔离氡气渗入途径、排风通氡、控制洞穴内停留时间减少吸入量、加强监测)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对于喀斯特洞穴氡的形成机理、喀斯特洞穴氡测量标准的制定及有效剂量的估算、喀斯特洞穴氡的防治技术及员工的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85.
浅议旅游洞穴灯光植物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杨晓霞  施俊庄  向旭  王然 《中国岩溶》2012,31(4):433-440
伴随旅游洞穴照明设施和洞穴游览活动而出现的灯光植物,导致钟乳石硬度、颜色发生改变,洞穴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变异,洞穴人文景观遭到破坏,降低了洞穴景观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不利于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对没有出现灯光植物的旅游洞穴,应防患于未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通过在旅游洞穴洞口设置“双重门”、吸尘器,或在洞穴游道两边设置泡沫等,阻止植物孢子、种子进入洞穴空间;定期清理旅游洞穴内的垃圾和泥土,减少旅游洞穴灯光植物的养分;改善旅游洞穴灯光光谱、光照度,减少洞穴内灯光的光照时间,以抑制或杀死灯光植物。对于已经生长了灯光植物的旅游洞穴,应采取包括人工铲除、高温蒸汽喷射、高温热水浇洒、紫外光照射等物理方法,和向灯光植物喷洒甲醛、除草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双氧水、漂白粉,或用稀释的化学药水清洗等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其中次氯酸钙的效果最好);此外,一些新技术手段,如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也可以用于灯光植物的治理。   相似文献   
686.
环境中氡及其子体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程业勋 《现代地质》2008,22(5):857-868
简要回顾氡致肺癌的长时间认识过程和研究历史,简述了当年铀矿工人和矿工吸入氡及其子体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指出环境中氡的危害。重点讨论了国内外室内氡和地下建筑物中氡浓度分布及其来源,从而启发人们研究环境中氡的地质来源以及控制室内氡水平的基本措施;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室内氡研究的成果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7.
为研究榆神矿区最上可采煤层赋存及开采对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危害程度,依次分析了榆神矿区最上可采煤层赋存特征、最上可采煤层与上覆主要含(隔)水层空间分布规律及组合类型,基于基载比和采高的最上可采煤层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煤层开采对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危害程度,将榆神矿区开采受危害程度分为4类:自然保水区、保水采煤区(影响大区和影响小区)、采煤失水区及采煤无水区。结果表明:受构造及剥蚀作用影响,榆神矿区最上可采煤层及上覆基岩呈差异剥蚀,煤露头线从SE向NW呈阶梯状分布,最上可采煤层上覆基岩由NW到SE方向逐渐变薄。榆神矿区西部(三、四期)最上可采煤层开采后对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危害程度小或没影响;榆神矿区东部(一、二期)最上可采煤层开采后对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危害程度大。   相似文献   
688.
刘睿  黄艺  王丽  李祥  赵浩任 《矿物岩石》2019,39(3):111-119
以攀枝花市为研究区域,分别采用富集因子法、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和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有针对性地对土壤和近地表大气尘中As,Cd,Cr,Cu,V,Zn和Ni七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攀枝花宝鼎煤矿区和攀钢片区土壤及近地表大气尘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均超过四川省土壤背景值。富集因子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污染也较为严重,其中Zn和Cd的富集情况较为显著,Cd,V,Zn,Cu为主要污染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结果表明,在各元素中,绝大多数元素处于轻微生态危害,Cd 8个点位处于强生态危害,7个点位处于很强生态危害,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的占5%,处于强生态危害的占47%,处于很强生态危害的占41%,土壤中Cd元素的潜在生态危险最高,其余元素处于轻微生态危险状态。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Cd,Cr和Ni元素在宝鼎煤矿区和攀钢片区都存在重度污染,Cd(7.70),Cr(3.38),Cu(4.49),V(3.62),Zn(3.68)和Ni(5.80)存在重度污染,As(2.07)存在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689.
大庆市建成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和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大庆市城市功能区划,以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308个样品的采集、测定、分析,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较小,汞(Hg)和镉(Cd)是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元素。汞的生态危害风险相对较大,有11.9%的样品处于较重及以上风险级别,镉的生态危害级别虽然较低,但中等危害级别分布范围较广。分别用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模型进行了土壤重金属镉和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两种元素的风险指数均处于安全值范围内,不会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构成风险。  相似文献   
690.
基于震害的地震次生火灾高危害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区域内工程结构(建筑物、交通设施和供水设施等)的地震破坏为基础,综合考虑小区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可能引发地震次生火灾的着火点密度、建筑类型、消防设施状况、消防站点到达时间和小区内道路密度等影响地震次生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建立了小区地震次生火灾高危害小区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对于城市小区的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对城市小区日常防火安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