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75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409篇
地质学   1708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5年   3篇
  1943年   3篇
  1934年   2篇
  1924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用一个准地转正压模式积分10个模式日,数值地研究了不同空间尺度涡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大尺度涡旋位置和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提供了桐柏北部秦岭群麻粒岩中石榴石、辉石和黑云母的部分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根据岩石中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和4种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的计算,确定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为790-850℃和0.8-1.0GPa,变质时的地热梯度为28-33℃/km,属中压麻粒岩相。  相似文献   
103.
地壳岩石的渗透性状及孔隙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景浓 《华南地震》1990,10(3):77-82
本文概述地壳岩石渗透性状和孔隙水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已取得的成果;指出孔隙压的形成及分布,孔隙度、渗透率与孔隙压的关系。孔隙压的有效应力,孔隙压对岩石形变。破裂机制的影响以及从断裂力学观点考察孔隙压的作用等系今后该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4.
应用“固结问题和布辛涅斯克问题解”,计算了丹江水库水位在130m和157m两种情况下,库区基岩体深度分别为1、3、5、7、9、11、13和15km时的水压应力场、变形场和超孔隙水压力场。结果表明,σ_1、σ_3和τ_(max)在库中心位置最大,库岸边较小;同时σ_1和σ_3在库中心均显压性,而在库岸边σ_3显张性;垂直位移在库中心最大(7cm),而水平位移在库岸边最大(0.5cm);超孔隙水压力一般在库中心深水区库基下3—9km处最大,库岸边和浅水区较小;体应变一般在库中心位置形成压缩区,而在库岸边则形成拉伸应变区并同时向四周扩展,与诱发地震震中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探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狄恒恕  王松贵 《地球科学》1991,16(5):533-539
本文通过近年来的地震反射信息研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透过红山地区这个窗口,揭示柴达木盆地内中、新生代两个世代的构造成因类型,展示二者叠置关系和构造样式,认为该区存在先张后压的演化历史,且后期挤压作用破坏和改造早期拉张构造样式,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盆地中生代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108.
一种高灵敏度的压阻式钻孔应变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定仑  陆远忠 《地震》1991,(6):61-67
  相似文献   
109.
冀东陆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宗絮  郭才华 《地震地质》1991,13(4):369-376
冀东地区的古老变质岩系是一个出露的大陆地壳断面。根据变质岩系的变质相、亚相的研究和地质温压计计算的结果推定的深度,并结合地球物理测深资料,以及笔者测定和前人的岩石高压下波速实验资料提出了本区大陆地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下地壳由麻粒岩相岩石组成,上部为角闪石麻粒岩亚相的中性成分的麻粒岩,下部为辉石麻粒岩亚相的基性成分的麻粒岩构成,底部夹有透镜状蛇纹石化橄榄岩以及紫苏花岗岩。中地壳主要由高角闪岩相的中性-中酸性成分的片麻岩、片岩构成,顶部为低角闪岩相的片麻岩、片岩,广泛发育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体,含隙间高温流体相(fluid phase),形成高导-低速层。上地壳主要为绿片岩相(部分低角闪岩相)的板岩、千枚岩、片岩、变粒岩以及花岗岩组成,顶部为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