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41.
朱文孝  李坡 《贵州地质》2004,21(3):205-205
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巨长的双河洞系和古老的孑遗植物(活植物化石)及其保存地为主,兼有温泉、喀斯特峡谷、瀑布、奇峰异石、地质构造等为辅的地表、地下地质遗迹景观浑然一体的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42.
为揭示岩溶洞穴沉积物对沉积环境与沉积过程的指示作用,文章在分析双河洞洞系形成过程及山王洞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选取贵州山王洞中段古河漫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度分析法与萨胡公式对洞穴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推断不同沉积韵律期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古河漫滩表层沉积物以极细砂、粉砂和黏土为主,平均含量达94.42%,且中上部含有一层粗砂砾夹层;(2)沉积模式主要为跳跃和悬浮沉积,水动力条件整体稳定,搬运颗粒粒径平均值为637 μm,其最大沉积物颗粒粒径为864.2 μm;(3)以沉积物粒度特征为依据,将古河漫滩沉积过程划分为三级沉积韵律,一级沉积韵律厚度为404~275 cm ,二级沉积韵律厚度为285~165 cm,三级沉积韵律厚度为165~0 cm。上述研究为确定区域侵蚀基准面和地层升降运动过程提供有力证明,也为山王洞古气候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3.
选择2005与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和转移矩阵数学模型,从景观转移方面对保护区景观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双河自然保护区在7年内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地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地、灌木及草地之间转化较为突出,与保护区的环境因素有直接关系.沼泽、水域、居民地及裸土地因其面积基数小,类间转化量较小.旱田较活跃,除居民地外,其余6类景观都有面积转化为旱地.林地和草地相互转化较为活跃,灌木和林地相互转化较为活跃.研究结果可以为保护区的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储层的微相砂体类型、几何规模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分析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基础。充分利用密闭取心资料,精细剖析了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微相及其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体、分流间湾、水下溢岸砂体、重力流砂体、前三角洲泥等8种微相砂体。微相类型及其分布控制着油水井的产液及吸水能力,控制着注入水的地下运动方式,因此利用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对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及强化采油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2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河市揭牌成立仪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9团团部举行。  相似文献   
46.
本文叙述了吉林省柳河县双河堡铬铁矿的地质特征,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岩石化学成分特点,原岩应为基性,超基性岩分异、熔离作用产物,后经变质改造形成滑石岩,阳起-透闪岩等岩石组合,其成因类型应为岩浆分异-熔离型矿床。  相似文献   
47.
《岩土力学》2017,(8):2377-2384
巷道顶板的变形量是评价巷道顶板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巷道顶板裂隙的间距分形维是综合反映顶板裂隙发育、分布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尝试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利用多基点位移计对双河煤矿采动巷道顶板的变形量进行了监测,利用钻孔电视成像仪对顶板内裂隙的发育和分布状况进行了监测,并且计算出顶板内裂隙间距的分形维。结果表明,顶板0~2 m内裂隙最为发育,在此范围内,裂隙线密度与裂隙间距分形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具有线性关系;顶板的变形量与相应的裂隙间距分形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顶板裂隙的间距分形维增大,相应的围岩变形量增大,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顶板裂隙的间距分形维是综合反映巷道顶板稳定性的一个指标,可以作为巷道顶板稳定性的指标,对巷道顶板稳定性进行评价,为支护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8.
河南双河油田Ⅳ1—3层系微型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微型构造的定义,类型及形成机制作了简要论述,微构造对油水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油层内的倾斜和太会引起油水的重新分异,其结果是正向微型构造区的内形成剩余油富集区,斜面次之,负向微型构造区形成高含水区,在井网调整部署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