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419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47篇
地质学   1320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陈发景  汪新文 《现代地质》1997,11(4):411-424
讨论了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和地球动力学模式:(1)按照地球动力学背景,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成伸展、缩短挠曲和走滑3种成因类型;(2)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概念,并按照盆地成因类型、板块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讨论了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分布;(3)根据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基底和岩石圈结构以及地温场等特征,建立了有关大陆内伸展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2.
晚中生代以来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模式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阿尔金断裂两侧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晚中生代以来沉积特征以及柴达木盆地反“S”型构造演化的研究表明,始新世中期以前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连通的盆地,阿尔金走滑断裂对柴达木盆地内地表新时代的沉积和反“S”型构造形成的控制起始于始新世中期。在阿尔金断裂中段采集的受到走滑变形作用改造的侏罗纪地层和糜棱岩化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样品,测出了激光微区^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89~92Ma。这说明阿尔金断裂在晚白垩世开始发生韧性走滑运动,而且走滑作用起始于地下深部,并伴有低级变质作用。地表的走滑响应明显地滞后于深部的起始走滑,说明走滑作用是从深部向地表扩展的。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根据加筋土能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原理以及锚固技术理论提出了一种治理中等规模滑坡的新型抗滑体系--预应力加筋土锚垫,这种新型抗滑体系可直给滑动面(或软弱结构面)施加法向力,以提高滑动的阻滑能力,从而达到平衡下滑力的作用,预应力加筋土锚垫具有造价低,分级锁定滑坡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4.
雷用 《岩土工程师》2001,13(4):45-48
本文介绍了某宿余楼出现滑移而开裂的现状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基础桩,抗滑桩和联系梁组成复合抗滑体系的支护措施,该复合抗滑体在边坡治理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5.
渭北煤田小型层滑构造的成因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渭北煤矿区大量实际调查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层滑结构的发育类型,阐述了层滑构造的发育规律,从运动学动力学角度提出了典型层滑构造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96.
张国民 《地震地质》1996,18(1):17-24
前人的工作曾给出大地震的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大地震的重复时间之间存在正变化关系,即较长的余震持续时间对应较长的主震复发时间。应用地震孕育的流变模型,推导了大地震重复时间和大震后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的数学表达式,并从理论上给出了大震重复时间和其余震持续时间之间的对数正比关系,从而为建立大地震的重复时间和余震持续时间的关系提供了一方面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东南陆缘弧活动与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喜炜 《地震学报》1996,18(4):437-443
陆缘弧系是北西滨太平洋区岛弧系后面主陆边缘的弧形构造,其与岛弧在形态及运动学上有相似性,又有其本身特点.中国东南沿海陆缘弧的前弧及其两翼走滑带的活动控制了我国大陆东部的强震活动.前弧出现挤压逆冲型地震,两翼则呈现走滑型地震.陆缘弧地震具有空间上分段性与时间上脉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大陆不仅受到相邻板块的挤压力,而且还受到深部剪切蠕滑断层的作用。通过相邻板块间地震活动带的线性分布、走向可以对中国大陆地块的推压力方向进行确定。由多种力源讨论了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999.
程各庄断裂断层泥显微结构特征及其断裂活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各庄断裂是马坊-夏垫断裂带北段的一条东分支断裂,根据其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石英碎屑SEM特征,热释光年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断裂不同区段的最新活动都是以粘滑迷主,但各个区段不同地质时期其活动方式和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00.
中新世以来,受青藏高原造山隆起产生的侧向推挤,滇西及邻区发生向南东的哪构造逸脱,红河断裂发生右行走滑运动,在漠沙、逸萨等断裂弯曲地段由于应力松弛发生下陷,形成小型走滑松弛盆地,其特征有别于拉分盆地.本文以漠沙盆地为例,通过砂岩薄片粒度分析及砂岩碎屑组分定量分析,综合野外及室内地质研究,对此类盆地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物源和构造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