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云群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北京密云县半城子以南到沙厂一带,由一套互层状黑云母角闪辉石质变质岩组成,其中分布最广的是含石榴石、角闪石或辉石的黑云变粒岩和斜长片麻岩,其次是榴辉斜长角闪岩、石榴斜长辉石岩和各种辉石麻粒岩,以及一些规模不  相似文献   
2.
中国蓝片岩中闪石族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对穆棱县的磨刀石、椅子圈地区的蓝片岩研究,确定其经受过三期叠加变质作用:第一期为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第二期为蓝闪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第三期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动力变质作用,形成脉状青铝闪石、钠长石等变质矿物。通过对脉状产出的青铝闪石^40Ar-^39Ar年龄测定,获得较好的年龄谱,坪年龄为154.7±0.7Ma。此年龄表明了该期变质作用与敦-密断裂发生大规模左行走滑有关,由于大型走滑断裂造成局部构造超高  相似文献   
4.
对阿尔金断裂科学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近年内阿尔金断裂研究的进展阐述了应深入解决的4个科学问题及其研究思路:1)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何时发生?变形年代学研究证明阿尔金断裂初始走滑的年龄在89~97 Ma,即从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才开始出现;2)运动学研究包括隆升与走滑两个方面,需要进行大比例尺度的构造研究和变形组构研究,尤其是断裂两盘错距的确定,必须找准被断裂错移的同一构造-岩相带的界线;3)阿尔金断裂的划分意义,它的延伸和规模及对中国西部以及中亚大陆构造格架的影响;4)阿尔金断裂对两侧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控制和影响.解决上述4个科学问题,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中国西部成矿带的展布及对中国西部找油的战略评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蓝片岩通常认为是存在俯冲带的标志,其矿物组合是确定变质作用条件的依据。据地质学家统计蓝片岩随年代的增加而减少,例如北美沿太平洋地带,中生代蓝片岩较为常见,而前中生代的蓝片岩很少见。加利福尼亚北部Skookum Gulch晚奥陶纪蓝片岩是少数几个中的一个。前中生代蓝片岩缺少典型的高压矿物,如:硬玉、硬柱石、文石等,而富含绿帘石和石榴石,所以一般认为是高温蓝片岩,常受变形和多期变质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柘榴石、辉石、角闪石和云母等铁镁质矿物的化学成分、光学性质和其它物性及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试图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便用于研究矿物的类质同象变化规律。所测的矿物红外吸收光谱为中红外4000~400cm~(-1)波段的谱带特征,一般认为该波段主要是表现为硅酸盐中阴离子团的振动区。 从1、2图中可以看出所测矿物的谱带特征,铁镁硅酸盐谱带基本可分为三个波段,第一波段1100—800cm~(-1)据G.R.Hunt,J.W.Salisbury(1974),提出的硅酸盐光谱振动模式,该波段均为O—Si—O,Si—O—Si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区。所以它们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晚中生代以来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模式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阿尔金断裂两侧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晚中生代以来沉积特征以及柴达木盆地反“S”型构造演化的研究表明,始新世中期以前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连通的盆地,阿尔金走滑断裂对柴达木盆地内地表新时代的沉积和反“S”型构造形成的控制起始于始新世中期。在阿尔金断裂中段采集的受到走滑变形作用改造的侏罗纪地层和糜棱岩化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样品,测出了激光微区^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89~92Ma。这说明阿尔金断裂在晚白垩世开始发生韧性走滑运动,而且走滑作用起始于地下深部,并伴有低级变质作用。地表的走滑响应明显地滞后于深部的起始走滑,说明走滑作用是从深部向地表扩展的。  相似文献   
8.
在辽东-吉南地区存在两个性质不同的变质地体:辽北地体和辽南地体,二者之间以断裂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接。辽北地体包括北辽河群和老岭群,辽南地体包括南辽河群和集安群。不同变质地体内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在地层系统及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及沉积环境、变质作用类型及pTt轨迹、区域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它们在早元古代时期形成于不同的大陆边缘,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成条件和演化历史。两个变质地体最晚在早元古代晚期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辽东—吉南地区早元古代两种类型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3,自引:25,他引:28  
贺高品  叶慧文 《岩石学报》1998,14(2):152-162
辽宁东部和吉林南部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可划归两个性质不同的变质地体。辽北地体包括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其中常见有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属于典型的中压变质作用,并具有大陆碰撞带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的变质条件达到低角闪岩相,它们和推覆构造所产生的构造增压作用有密切关系。辽南地体包括南辽河群和集安群,其中常见有石榴石、十字石、红柱石、堇青石、夕线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属于典型的低压变质作用,并具有大陆边缘岩浆增生带的逆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的变质条件达到高角闪岩相,它们和大量片麻状花岗岩侵位所引起的岩浆增温作用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辽河群和南辽河群、老岭群和集安群不是同一个裂陷槽内的“同时异相”关系或“上下叠置”关系,而是两个变质地体的变质岩系在早元古代晚期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下古生代活动带分布于甘、青两省之间,北邻阿拉善和塔里木地块,南侧与柴达木地块相连。近年来对其地层、构造及地质演化模式有不少专题论述。这个活动带具明显的线状特征,呈NWW—SEE走向,延伸千余公里。它是在下元古界基底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下古生代地槽。其堆积物被泥盆纪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上古生界一般未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这说明本区在志留纪末经加里东运动结束了活动带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