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2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880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445篇
地球物理   647篇
地质学   2682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41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5篇
  196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91.
氧化铁型铜-金(IOCG)矿床主要指那些铁氧化物含量大于20%的铜-金矿床,其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所关注。笔者对国外重要IOCG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其成矿作用和找矿模型进行了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单一铁矿床和IOCG矿床同属氧化型成矿体系,但是它们分别为该体系的两个端元组分.因此.不应该将单一铁矿床列入IOCG矿床之列。另外,根据对澳大利亚IOCG矿床野外考察时所获经验,笔者对中国新疆、云南、安徽、四川和海南等省(区)铁-铜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雅满苏、天湖、老山口、乔夏哈拉、大红山、鹅头厂、拉拉、大小岭和石碌矿床与典型IOCG矿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它们是否可划属为IOCG矿床尚值得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D152树脂在NaAc-HAc缓冲体系中对Eu3 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40 mg/g;用0.1~2.0 mol/L HCl洗脱,洗脱率为92%以上;测得吸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H=14.3 kJ/mol、△G298=-1.88 kJ/mol、△S= 54.3 J/(mol·K);等温吸附曲线遵守Freundlich关系式;表观活化能Ea=9.10 kJ/mol,表观速率常数k298= 1.54×10-5s-1.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的方法探讨了树脂对Eu3 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993.
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基膦酸树脂(APAR)对镥(Ⅲ)的吸附在pH=5.64的HAc-NaAc的缓冲溶液中为最佳。25℃时静态饱和吸附量为330.5 mg/g(树脂)。用0.5 mol/L的HC l溶液作为解析剂,解析率为95.4%;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37.3 kJ/mol,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2.47×10-5-s1,测得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7.86 kJ/mol,ΔG=-4.42 kJ/mol,ΔS=42.5 Jmo-l1K-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树脂功能基与镥(Ⅲ)的配位比约为2∶1。  相似文献   
994.
针对辽河油田沈95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对该区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水驱特征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认为目前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渗透性下降;注入水水质差引起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储层伤害;颗粒运移主要造成地层深部伤害及细菌堵塞、地层敏感性伤害等.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5.
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垩纪古海洋中分别在.Aptian-Albian、Cenomanian-Turonian和Coniacian-Santonian期间发生多次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OAEs),分别被称为OAE1、OAE2和OAE3,而OAE1又可以划分为OAE1a,1b,1c和1d四次,其中OAE1a和OAE2达到全球规模.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一般对应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正偏、海洋生物的快速更替和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大规模分布,指示了大范围的古环境、古气候变化.虽然历次大洋缺氧事件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一般认为其与白垩纪时期海底大规模火成岩省的活动有关.大规模火成岩省活动将带来大气-海洋系统中CO2的上升,地表风化和水循环的加速,从而造成海洋中营养元素的过剩输入,引发海洋生产力的升高,诱发海洋中缺氧条件的发生.大洋缺氧条件下,由于碳-氧-硫-磷等元素之间的耦合循环关系,在大洋缺氧和海洋生产力之间形成快速的正反馈关系,有可能是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得以达到全球规模的促进因素(如OAE1a和OAE2).不同时期的大洋缺氧事件对白垩纪大气-海洋系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意义:OAE1a标志着白垩纪中期极端温室气候的开始,OAE2前后是温室气候的高潮时期,而OAE3的发生则伴随白垩纪温室气候的减弱.由于历次大洋缺氧事件产生的大规模有机碳的埋藏,对大气-海洋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是导致大气海洋系统中CO2下降、O2上升,以及伴随而来的全球变冷和海洋氧化能力的增强.虽已历经30多年的研究,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的前因和后果还未完全阐明,后续研究中将继续对重点的缺氧事件如OAE1(a,b,c,d)、OAE2和OAE3,开展多学科的研究,获取缺氧事件发生期间的古大气CO2浓度、海水温度、营养状况、生物种类及其海平面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大洋缺氧事件的陆相响应方面的研究也已经陆续开展,我国科学家可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96.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许志琴  李海兵  吴忠良 《地质学报》2008,82(12):1613-1622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震撼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及其余震尚在继续的特殊时期,快速实施汶川地震断裂带的科学钻探(WFSD),是认识地震发生的机制、继续对余震进行有效监控以及提高地震监视和预警的能力的极佳机遇。2008年11月6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开工典礼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举行,标志着地震机制的研究跨上了新的台阶。通过对科学钻孔的直接取样,多学科观测和测试,揭示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组分、结构和构造属性,重塑地震断裂带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为提高未来地震的监测、预报或预警能力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9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陀螺偏心纠斜法的机理、配套器具、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实践证明,陀螺偏心纠斜法定位准确,操作简便,纠偏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8.
根据建筑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工程讨论了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思路、区域及近场区地震地质调查、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地质背景、地震动衰减关系、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动设计参数的确定等.经研究认为,在研究区域中存在发生七级左右地震的地质背景,本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在研究中同时得到的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可供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99.
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203仪器从数据采集、处理和成果解释及评估高度智能化等方面,是隧道施工安全和保证质量的理想仪器.这里介绍了TSP203系统应用原理及现场的施工布置,并结合实例分析证明,TSP203系统可以对隧道工程前方围岩地质的性质位置和规模进行比较准确的探测各预报,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有效地控制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现场施工和监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用动力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讨论了对海温热力强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对于行星尺度系数,海温热力场的持续强迫作用可以很快激发出稳定的大气平衡态响应,该响应表现出明显的大尺度东-西及南-北向涛动特征,对于天气尺度系统,海温热力场则主要激发出大气低频振荡,研究结果揭示了海温势力构型与大气响应形式的基本对应关系和动力过程,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