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6篇
  免费   1333篇
  国内免费   1239篇
测绘学   649篇
大气科学   447篇
地球物理   1753篇
地质学   3733篇
海洋学   542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387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6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地层学杂志》2003,27(1):45-45,49
20 0 2年 7月 2 3日至 2 5日 ,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次常委扩大会。出席会议的常委有 :寿嘉华主任 ,王泽九、叶天竺、赵逊、殷鸿福副主任 ,科学顾问杨遵仪、王鸿祯 ,副秘书长沙金庚 ;以及各分委员会的主席或副主席和部分有关专家共 5 1人。会议开始时 ,寿嘉华主任作了重要讲话 ,为本次会议和委员会及其各分委员会、断代工作组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寿主任在讲话中特别强调 :我们的工作是从国家当前正在开展的国土资源和地质大调查的需要出发 ,是从为适应国际地层古生物研究发展趋势的需求出发安排的。同时指出 ,我…  相似文献   
102.
将辽宁地区划分为4个幔枝构造:山海关幔枝、辽东南幔枝、建平-阜新幔枝、西丰幔枝,文章分述了它们各自组成与构造特点,并举例说明了辽宁幔枝构造通过其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对成矿的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103.
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从诸多濒临带压开采威胁的煤矿中得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出了煤层底板突水这种地质现象的演化和特征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建立了矿压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计算式。通过对以往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推理和总结,克服了以往计算公式的不足,继承和发展了公式的优点,得出了考虑因素较全面和较科学的突水系数计算式,从而为解决煤层底板隔水岩柱薄弱地带或断裂陷落柱薄弱地带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套公式在太原西峪煤矿和晋城矿务局(西区)得到了应用,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中国及邻区地震目录数据库的开发状况,从历史强震、近代强震及强震震源深度等几个方面,结合我国及邻区板块构造以及应力状态、壳幔结构的东西部差异对我国强震的空间格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公元1900年以前我国华北地区的强震呈现出大梯形格局,而公元1900年之后我国强震则以西部的巨大扇形为主要特征,其中震源深度最深的区域分别位于大扇形的2个顶点处,即兴都库什-帕米尔以及缅印交界地区.就我国强震所特有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我国强震的线性以及区域性迁移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中线性迁移模式又可细分为前进跳跃式和钟摆式.对文中涉及的强震迁移机制分别利用断层破裂、弹簧-滑块、壳幔的结构性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等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5.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增生楔流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弧前增生楔流体的特点为:盐度低、氯化物含量异常低,并含有丰富的CO2和CH4。流体以扩散式或沿断层带渠道式活动;泥火山、张裂隙充填脉、碳酸盐壳、深海生物群是流体活动的直接体现;流体活动影响着增生楔的内部结构和构造样式;增生楔中流体活动特征的研究对研究造山带的地质演化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青海北祁连区中三叠世孢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县俄博乡土圈沟、大擦汗沟、柯柯里等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岩层之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计39属74种(其中包括1新种),疑源类8属9种。推出Verrucosisporites(8.6%)-Triadispora(2%)-Trematosphaeridium(7.2%)的孢粉组合。该孢粉组合面貌应归于中三叠世Anisian期。它的发现为该套地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归属提供了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7.
Illustration All the data in this catalog are chosen from the (Preliminary Seismological Report of Chinese Seismic Stations( “Its abbreviation is "Monthly Report"). The catalog includes the events of M≥4.7 in and near China and M≥6 all over the world. The "Monthly Report" is monthly compiled by the Ninth Section of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SB.  相似文献   
108.
大同市区二十年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建明 《地下水》2003,25(2):95-97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同市地下水开采与地下水降深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分析了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其它因素,然后将地下水开采和大气降水量这两个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与地下水动态进行复相关计算,求出相关方程,并进行不同开采量的地下水降深预测,最后根据这些地下水动态研究结果提出了解决大同市水问题几项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地下水动态研究非常必要且现实意义明显。通过动态变化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补排及储水介质的变化情况,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趋势,根据地下水动态变化特点可采取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取水方案。可以说,地下水动态研究成果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中具有极大的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赣东北前震旦纪陆内叠加褶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南古陆与华夏古陆拼接带北西侧前震旦纪地层中存在着近东西向褶皱叠加在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上的现象,这是怀玉地块向西拼贴、华夏古陆向北西碰撞拼接过程中构造应力向陆内传递时形成的构造变形系统。叠加褶皱与拼接带具有成生联系,且各自代表了不同构造部位的变形特点。这一构造系统形成于前震旦纪,可能与格林威尔(Grenville)造山运动相当。  相似文献   
110.
西昆仑库地混杂岩带中深海浊积岩的浊积相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西昆仑库地混杂岩带中发育一套深海浊积岩。本文在系统的沉积相分析基础上,识别并划分出本区浊积岩的7类浊积相及14种亚相,结合其成因分别对各浊积相(亚相)的沉积特征、垂向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与描述。此外,垂向上还识别出3种浊积相组合,文中对其沉积序列特征及其所代表的环境意义进行了阐述。结合其它资料,探讨了这套浊流沉积的沉积环境,认为它形成于位于消减带和海沟之间的弧前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