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4篇
  免费   2266篇
  国内免费   2749篇
测绘学   1186篇
大气科学   1314篇
地球物理   1278篇
地质学   9537篇
海洋学   2361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715篇
自然地理   3182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526篇
  2021年   537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458篇
  2014年   877篇
  2013年   689篇
  2012年   836篇
  2011年   821篇
  2010年   873篇
  2009年   921篇
  2008年   947篇
  2007年   809篇
  2006年   923篇
  2005年   867篇
  2004年   790篇
  2003年   768篇
  2002年   825篇
  2001年   792篇
  2000年   562篇
  1999年   537篇
  1998年   565篇
  1997年   537篇
  1996年   464篇
  1995年   411篇
  1994年   382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310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279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时下,走进固始县徐集乡赵岗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便会映入眼帘:在一些贫困户家里的墙上,端端正正挂着一面精致的三角形红旗,上面印着“赵岗村人居环境优秀户”10个金黄色大字。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这是固始县国土资源局为该村设置的“人居环境奖”流动红旗。  相似文献   
992.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原《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西安工程学院学报》、《西安地质学院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地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79年,被美国《化学文摘》、《地质文献预评数据库》、《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石油文摘》、《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及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动物学记录》、波兰《哥白尼索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10余家文摘或数据库固定收录,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993.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9,(3):I0001-I0001
2018年9月6日,接北京大学图书馆通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之“地质学”类的核心期刊(即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摘量、被摘率、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16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49种,统计到的文献数量共计93亿余篇次,涉及期刊13953种。参加核心期刊定性评审的学科专家近8000位。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1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994.
潜流带(即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带)是位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具有物理、化学、生物梯度的饱和含水带。潜流带内发生着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改善水环境质量和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潜流带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河床沉积物结构特征、水文特征、环境特征、生物群落格局、物质输入等因素的影响,潜流带内C、N、P元素以及有毒金属元素(Fe、Mn、As、Hg等)会发生氧化-还原、吸附与解吸、沉淀与溶解、生物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原位监测、数值模拟、原位培养和地球物理探测等技术是潜流带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手段。未来针对潜流带的研究可以从监测和数值模拟技术、河床沉积物变化特征以及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讨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在个体组织中的分配情况及其变化规律,在研究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测量,利用已有的雪岭云杉林估算方程,分析了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在各器官(干、枝、叶、皮、根)中的分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研究区雪岭云杉林的平均生物量为388.74 t·hm-2,树木各器官中,干、枝、根、叶和皮分别占生物量的43.65%、28.60%、13.49%、11.08%和3.18%。(2)各径级生物量所占百分比为:33.53%(40~50 cm)、20.13%(20~30 cm)、19.59%(30~40 cm)、18.19%(50~60 cm)和2.05%(10~20 cm);树木生物量在不同树高中的分配表现为:48.78%(20~30 m)>35.27%(10~20 m)>14.70%(30~40 m)>1.25%(0~10 m);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为:87.54%和12.46%,分别为340.30 t·hm-2和48.44 t·hm-2。(3) 随海拔升高,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呈“单峰”变化,在海拔2 100~2 400 m处达到最大值611.58 t·hm-2;干、皮生物量所占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枝生物量逐渐增加,叶、根生物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径级20~30 cm、30~40 cm和50~60 cm的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都在海拔2 100~2 400 m处达到最大;雪岭云杉林不同树高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的趋势不同。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和年均降水量随经纬度的升高均呈降低变化,研究区林分生物量自西向东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林分密度、海拔和降水共同决定了森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海拔2 100~2 400 m是本研究区雪岭云杉林生长的最适宜场所。结果可为雪岭云杉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资料,对研究区进行综合管理与生态健康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基于MODIS-NDVI、DEM和气象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特征,并与降水、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散量和海拔进行相关、偏相关或叠加分析,探讨FVC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FVC整体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呈半环状递减,FVC集中在20%以下,人类活动及径流等打破植被地带性规律;2000—2015年FVC明显改善,广泛分布于盆地中西部地区,2001—2002年年际变化最显著;FVC与降水、相对湿度以正相关为主,与温度关系不显著,与日照时数和蒸散量主要为负相关,降水对FVC贡献最大,温度通过影响蒸散量等间接影响FVC,而土壤蒸发对蒸散量的影响大于植物蒸腾;FVC与等高线空间分布较吻合,FVC在2 800~2 900 m和4 600~4 700 m出现两个峰值,4 700 m以上FVC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997.
地理环境包括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是我们的家园。《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着重刊登国内外地理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成果。自创刊以来,不少学界泰斗为本刊惠赐力作,许多学坛新秀由本刊脱颖而出。办刊水平不断提高,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了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998.
999.
以贵州平塘天眼景区的天文科普型游客为研究对象,对273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环境教育感知并未直接导致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游客的环境教育感知会提高游客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据此,科普型景区管理者可在"游前"对潜在游客普及景区特定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性的环境知识)以提高游客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性的环境素养);重点加强"游中"的环境教育(包括专业性的环境教育),以提高游客的"游中"专业素养和环境教育感知,进而提升其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研发智能化、多维度、全方位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以青岛八大关为例,综合利用基于位置与多传感器的跟踪注册技术、瓦片地图技术、三维景观地图技术和移动增强现实系统虚实叠加技术,研究并实现了面向旅游业的移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智能旅游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认知周围景观的全新视角,获得全新的交互体验。系统包括三维景观地图、虚拟漫游、路线导航、环境识别、历史建筑查询、热力图显示、好友足迹、个人轨迹、微信分享等功能模块,游客在享受旅途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