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5篇
  免费   1495篇
  国内免费   1651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810篇
地质学   6353篇
海洋学   75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43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Paleocurrent indicator data collected in field work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arly Cenozoic regional paleodrainage patterns in the Hob Xil basin in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The paleocurrent directions of the Eocene Fenghuoshan Group obviously show that the flows were northward with a unidirectional dispersal pattern. This probably reflects the uplift of the Qiangtang terrain during the initial basin deposition period and indicates that the Tanggula Moutains occurred as topographic highlands at least in the Eocene. Paleoflows of the Oligocene Yaxicuo Group were dominantly oriented to the north and then flowed eastwards during its late deposition. This regional variability of paleodrainage patterns of the Yaxicuo Group is interpreted to record the dispersal style of sediments from transverse rivers to longitudinal river system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Oligocene uplift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obstructed by northward paleoflows and created longitudinal river systems parallel to the orogenic belt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the paleodrainage patterns suggest that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early Cenozoic was situated in the Hoh Xil area and its uplift has progressed northwards through time.  相似文献   
9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Cenozoic tectonic uplift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may be inferred from fluvio-lacustrine strata in the Zanda basin, Ngari, Tibet. Magnetostratigraphic study shows that the very thick fluvio-lacustrine strata in the basin are 5.89- 0.78 Ma old and that their deposition persisted for 5.11 Ma, i.e. starting at the end of the Miocene and ending at the end of the early Pleistocene, with the Quaternary glacial stage starting in the area no later than 1.58 Ma.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dicates that the Zanda basin on the sou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began uplift at -5.89 Ma, later than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Presence of gravel beds in the Guge and Qangze Formations reflects that strong uplift took place at -5.15 and -2.71 Ma, with the uplift peaking at -2.71 Ma.  相似文献   
93.
胶南晚中生代大珠花岗岩岩体的脆性变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变化的构造应力作用下,胶南大珠山花岗岩岩体自早白垩世冷凝冷却以来发生强烈的脆性破裂变形,形成了多样的破裂类型如岩脉、节理和断层。在该岩体冷凝冷却早期侵入的细晶花岗岩脉和稍后形成的N-S向节理组反映出与同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协调的N-S向挤压作用,而后伴随着揭顶剥蚀,出现了交替变化的构造应力场形成了岩体内主导的NW-NNW向和NE向节理组。整体上,恢复出的岩体内构造应力场发生顺时针方向旋转,最大水平挤压由早期的N-S向偏转为晚期的近E-W向。构造应力场的长期变化、平行节理作用和节理断层化作用造成了研究区复杂的破裂型式和破裂序列。  相似文献   
94.
赵明统  王华  付冬梅 《云南地质》2008,27(2):149-155
大岭子金矿V1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变质岩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以氧化矿石为主。提出选矿依据。  相似文献   
95.
甘肃山北部霍勒扎德盖地区,分布着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对其进行岩石地层、区域对比及地层年代等方面的研究,划归扫子山组,并依据组内岩性差异划分为4个岩性段。该组的确定对研究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地质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于2008年8月3~6日在沈阳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湖北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97.
方念乔  胡超涌 《地学前缘》2008,15(4):132-137
文中讨论了一种评估古气温变化的新方法。我们成功地利用石笋流体包裹体所捕获的Xe/Ar比值,重建了末次冰盛期以来盛行东亚季风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演化。一种表达成ln(CXe/CAr)的对数式被证明与冷暖周期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从研究的石笋中所提出的δ13C与Mg/Ca曲线一般随区域古气温波动而变化,但不能排除其中有另类气候信号的叠加。我们的工作则明确地指出,流体包裹体所记录的Xe/Ar在各种反映温度变化的替代指标中可能是最好的一种。整体而言,ln(CXe/CAr)曲线与那些基本随暖期和冷期振荡的曲线保持一致。将稀有气体曲线与δ13C和Mg/Ca信号整合对比之后,我们在研究区划分出末次冰盛期以来8组暖/冷旋回。整合后的气温变化模式合理地解释了过去20000年里的区域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98.
南堡凹陷周边古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分析南堡凹陷周边地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笔者通过对区内碳酸盐岩的薄片鉴定、化学分析、烃源岩分析、物性分析、铸体压汞等实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碳酸盐岩不具备生油能力,其油源为南堡凹陷古近系生油岩,且古近系生油岩生油母质较好、成熟度高、厚度大;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差,晶间孔欠发育,早期裂缝基本被充填完全,晚期构造裂缝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空间;岩溶发育垂向分带不明显,溶蚀孔洞孤立且连通性差;区内主要发育有4类盖层,且储盖组合良好,发育有不整合油藏和构造块状油藏两种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99.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地区的一个老油区,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勘探和开发,但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主要勘探新领域有:寻找非构造油气藏(隐蔽油气藏)、老油田内部滚动勘探、钻探古中生界深层。费尔干纳盆地此前的钻探目标均是围绕大构造背景上的背斜圈闭进行,非背斜构造的研究和钻探很少。笔者研究认为费尔干纳盆地寻找非背斜圈闭油藏前景广阔;在对老油田内部钻采、试油资料的详细分析后,认为老油田内部主力逆断层的下盘和背斜构造的侧翼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盆地的古中生界不仅可以新生古储,而且其本身也可以生油,在盆地局部隆起及边部都存在古中生界成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0.
油藏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是继油藏数字化建设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数字油藏中空间数据的特征及数据处理的方法学基础,提出把数据挖掘思想用于油藏数据处理以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即油藏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文章列出了四种可能的方案,简述了每一种方案的特点,最后结合数据库数据挖掘与GIS可视化,提出了油藏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框架.对数据挖掘的主要模式进行了讨论,认为空间关联规则是油藏空间数据挖掘中最重要的一种知识模式,因而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设计也就成了油藏空间数据挖掘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