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9篇
  免费   706篇
  国内免费   1047篇
测绘学   305篇
大气科学   275篇
地球物理   401篇
地质学   4355篇
海洋学   425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557篇
自然地理   88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7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居民日常活动对扒窃警情时空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扒窃现象与居民的日常活动有较强的关系,已有文献研究了不同活动场所对扒窃的影响,但鲜有考虑不同类型居民活动出行量及其场所对扒窃影响的时间差异。本文基于日常活动理论,以南方某大城市为例,以派出所为分析单元,利用居民入户调查问卷、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扒窃报警数据,检验不同类型活动出行量与扒窃的时间相关性,并划分时间段,建立多个空间滞后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时段居民日常活动对应场所与扒窃的关系。研究发现,扒窃警情存在明显的时空集聚性,其中,凌晨和早上的集聚性最强,白天和晚上相对较弱;不同类型的日常活动对扒窃时空格局的作用存在差异。买菜活动出行量与扒窃的时间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买菜场所在凌晨和早上容易吸引扒窃者;购物活动与扒窃亦存在较强的时间正相关,白天和晚上在购物场所附近被盗的风险较高;外出吃饭的出行量与扒窃行为无直接关系,但在凌晨和早上餐馆周边容易吸引扒窃者;娱乐活动与扒窃同样存在较强的时间正相关,不同类型的娱乐场所对扒窃的影响存在差异,电影院、酒吧在大部分时间段均会吸引犯罪者,凌晨时段KTV附近区域的被盗风险较高。场所对扒窃的影响主要与犯罪机会吸引(犯罪目标的丰富性、暴露性)及场所自身属性有关(是否为犯罪者的集聚地)。文中最后对时间地理学和犯罪地理学结合的可能性、研究的应用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中国贫困村致贫因素分析及贫困类型划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精确度量行政村贫困特征是当前贫困精准识别及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需要。基于“十二五”期间全国“整村推进”贫困村数据,构建空间贫困视角下的多维贫困度量模型综合测算全国范围内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基于指标贡献度分解与线性回归方法挖掘贫困村的致贫因素,利用最小方差模型(LSE)区分贫困村的贫困类型,并结合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揭示贫困村的空间分布分异特征,为面向2020年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提供辅助决策支撑。结果表明:① 中国贫困村近一半处于中度贫困,且贫困程度与贫困规模存在显著的地域性。② 通路情况较差、自然灾害频发、收入水平低下、劳动力状况不佳是中国贫困村的主要致贫因素,显著性指标包括通路率、地貌类型、遭受自然灾害频次、人均纯收入、劳动力比例、劳动力文化素质等。③ 中国贫困村整体呈多因素致贫,三因素支配型、四因素协同型、五因素联合型贫困分布相对较高。④ “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初见成效,对促进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但贫困村具有各自贫困特征,需进一步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993.
基于中国生态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构建全国生态用地分类体系;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并参考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和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国家层面和生态功能区尺度分析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和多功能生态用地,以及八类典型生态用地的分布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多功能生态用地以及典型生态用地区域分布极不平衡。1996-2012年间,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多功能生态用地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八类典型生态用地时空变化不均衡。生态用地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和政策实施关系密切;通过全国生态用地时空变化规律分析,提出了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生态用地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为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4.
土壤呼吸的微小变化会对大气CO_2浓度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在极端干旱区。通过对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四道桥的混合林、胡杨、柽柳、农田及裸地的土壤呼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夏季5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大小排序:胡杨柽柳混合林>柽柳>农田>胡杨>裸地,各类型的5 cm处土壤温度和湿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温度在22~35℃,土壤湿度集中在13%~61%的变化范围。探究了5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地表温度、空气温度及空气湿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发现它们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表明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95.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50,15(Z1):55-59
凡是学地质的人,对于地质学上许多古里古怪的名词,莫不感到太多而难记,成为初学地质的人,一个很大的负担。在以前教地质的人,往往直用外国本子和外国语教,学生当然要直接记这些名词,自然也有一部分译成国语。这些译成的部分,有一大部分是沿用日本人的译法。其中有些译法是日本人用他们的口音译的,但一转成国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寒武纪古地理及古地理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允 《地质论评》1950,15(Z2):119-133
作者在黄汲清光生的指导下,依照地质时代的划分,编制中国古地理图。三年以来,已完成自寒武纪到三叠纪共一十九幅。此文拟就中国寒武纪的古地理,及古地理图,作一扼要的说明。古地理学,乃对地质史各时代之海陆分布及性质,海浸的来源和去向,地壳的运  相似文献   
997.
尹赞勋 《地质论评》1942,7(6):323-336
计荣森先生字晓清,浙江慈谿人,丁未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即1907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生。民国九年夏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於课外余暇,先后学习英文打字,拳术及商业簿记等科。在校四年从未迟到旷课,深得教师嘉奖。十三  相似文献   
998.
朱森先生传     
李春昱 《地质论评》1942,7(6):239-246
朱森先生字子元,于民国纪元前十年(一九○二)一月十五日,即光绪辛丑十二月初六日,生於湖南郴县之瑶林,弟兄四人,先生行二。幼年聪慧,惟亦无大异於常人,而坚毅笃行,则为常人所不及。先生学业之成,实基於是,而先生天年不永  相似文献   
999.
书报述评     
在斯托普士(Marie Stopea)未创用Vitrain字前五年,作者于一九一四年即曾推断煤中有光泽之带状物质系胶质体。以後作者又陆续发表文章三篇,以印度各煤田作研究资料,说明煤之比重与含灰量之关系,Vtrain 之比重与几及成分(Appr  相似文献   
1000.
《地质论评》1945,10(Z2)
除陕北外,延长层迄未再见于他处。据1936年潘钟祥报告,其内容为:厚约一千公尺,大部为十字纹层灰砂岩及页岩,含石油,并产丰富之植物化石及淡生产动物化石,时代应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