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8篇
  免费   1535篇
  国内免费   1888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985篇
地质学   5825篇
海洋学   138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91篇
自然地理   721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1.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山西省境内多年来发现的全新世古地震的基本特征,并将其分为七大类和若干种。文章对每种古地震遗迹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群落主要由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芸香科,五加科,茜草科,山茶科,壳斗科,鼠刺科,樟科等。优势树种也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群落中胸径≥3cm的个体密度较小,只有1964株/hm^2;群落较为低矮,平均高度只有6m;乔木垂直分化不明显,树种水平分布不均,白云山的植被是次生植被和人工造林改造的结果,只在山谷少数植被没受人类干扰,其现状植被是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的混合体,在一些由马尾松发展起来的群落,天然侵入的阔叶树种已在主要层中居优势;群落中可见马尾松衰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王友勤  刘尔义 《吉林地质》1996,15(3):111-117
概要的总结了东北区中生代地层中古生物群,以及它们在岩石地层单位中的分布,借以说明岩石地层的时代,为地层多重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古侵蚀沉积间断面型金矿是桂西的主要金矿床类型。文章着重分析该类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 ,论述矿床成因及成矿机理 ,认为此类型金矿易采易冶 ,经济效益显著 ,建议加大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中生代沉积基准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质资料研究来恢复沉积基准面变化。首先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及古生态、自生矿物和波基面等特征来获得古水深,然后利用对地层做脱水压实校正获得沉积物原始厚度。对湖盆地区古水深和沉积物原始厚度累加起来就可得到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为在松辽盆地中进行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古流体动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数学描述,以水动力为主线,建立适合该地区的数学模型,选择正确的地质模型参数,主要采用数值计算和模拟等手段,在恢复出乌尔逊凹陷主要目的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水动力的基础上又恢复出古流体势的演化历史。整体上,在乌尔逊凹陷,各主要地质时期的油势演化特征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乌南大于乌北,且低势区的发育有较好的继承性。最后,依据油气聚集理论,进行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的划分、油气运移方向的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研究区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的认识,主要从流体动力的角度考虑,指出有利聚集区,认为在乌尔逊凹陷苏4~苏18井区、苏132~苏17~铜2井区及巴1~巴2~巴4井区为有利油气运移聚集区。  相似文献   
20.
新疆塔中南坡奥陶系的地层缺失和沉积相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奥陶系内部6个组沉积的时间片段拟定塔中南坡不同区块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部分关键层段的牙形石和几丁虫组合特征证明一间房组和恰尔巴克组在塔中部分井区是存在的,但恰尔巴克组的分布范围最狭窄。总体上,塔中南坡隆起区地层缺失较多,古城墟隆起基本完整。据缺失状况和岩相展布,显示塔中南坡的沉积单元具有由东往西迁移的特征,且各时段迁移的距离与速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