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8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49篇
地质学   772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别山北缘中生界的沉积学研究表明,三尖铺组向上变细的巨旋回记录了从河川径流到碎屑流、超浓缩洪流到远端河道以及越岸沉积,显示源区在早侏罗世(205~180Ma)之前快速抬升之后经历了相对平静阶段.凤凰台组向上变粗的扇砾岩巨层序记录了碎屑流-超浓缩洪流沉积,反映了在侏罗纪末(135Ma)到早白垩世源区剧烈的持续上升和剥蚀,导致向盆地远端砾岩的进积作用.早白垩世晚期,黑石渡组巨旋回下部的碎屑流沉积是近源堆积,上部发育湖相浊积岩,反映源区的构造演变为转换拉张.晚白垩世,盆地边缘与源区一道抬升,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22.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型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3.
本文详细阐述了大青山地区绿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指出金矿化带赋存在二道洼群大理岩与其它岩层的接触部位,同时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在大理岩褶曲部位或下层位有利于形成较富矿体。该类型金矿的发现,大大地拓展了在大青山地区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24.
彭琛  李原 《青海地质》2002,11(1):31-37
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通过对出露于中祁连北缘中段的一套中深变质岩系研究,将在具有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中、深构造变形,时代为古元古代的变质岩组合划归为托赖岩群。它是中祁连山地块由中地壳下部-下地壳上部物质组成的残留体,在其长期的构造就位过程中经历了不同构造层次变质变形改造,具有不同的地质面貌。  相似文献   
25.
根据在江西白垩纪—新近纪陆相红盆地中1:50000地质填图对盆地的盆缘类型和盆地充填样式研究的新认识,以及陆相红盆地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盆地边缘岩石的成生性质,将盆缘划分为基底盆缘和新生盆缘2类;又依据盆缘的原始自然坡度和形态特征划分为缓坡型、折坡型、陡坡型(或断坡型)和新缓坡型、新折坡型、新陡坡型等6型。根据陆相红盆地中不同构造期(幕)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的沉积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各种有序叠置组合形式,厘定了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浅湖型、近岸水下扇—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型和河流—沼泽(湿地)型等6种盆地充埴样式。  相似文献   
26.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第三纪主要发育5期构造-火山事件高峰,分别发生在58~46Ma、38~36Ma、26~24Ma、20~16Ma、8~4Ma。形成的火山岩岩性相对单一,主要为玄武岩,大量隐伏于新生代含油气断陷盆地中,这与裂谷作用有关,而野外露头区只发育古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火山岩。研究表明,火山作用伴随着盆地发育的全过程。成盆早期的火山岩代表着裂谷作用的开始。成盆中期火山活动相对强烈,不但形成大量火山岩,而且也是盆地生油岩发育的主要时期。盆地形成后期火山作用微弱。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中心往往成为成盆中心和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27.
华山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分析前人的热年代学数据发现华山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快速隆升阶段,在120—57Ma间华山经历了缓慢隆升过程,约57Ma以来华山开始相对渭河地堑的快速隆升。其中,57—42Ma间、32—22Ma间和约8Ma以来均为相对快速隆升阶段,视隆升速度约为0.18~0.23mm/a;而42—32Ma问和22~8Ma间则为相对缓慢隆升过程,视隆升速度约为0.01mm/a。约57Ma以来华山的隆升—剥蚀量约为8.5km,平均隆升速度约为0.15mm/a;约32Ma以来的总隆升幅度约为4.5~5.1km,平均视隆升速度约为0.14~0.16mm/a。晚中生代以来华山的隆升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东秦岭的隆升过程,与区域地貌结构和周缘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表明东秦岭地区的三级等高峰顶面是120—57Ma、42—32Ma和22~8Ma间山脉缓慢隆升—剥蚀的结果,同时反映57—55Ma是渭河盆地开始快速裂陷和秦岭北麓正断层开始强烈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28.
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近年来,我国地球科学家提出“陆缘构造扩张”观点,较好的解释了亚洲东部大陆边缘于新生代发生扩张离散运动的原因。本文基于“陆缘构造扩张”观点,探讨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东亚陆缘带是具有强烈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的扩张带,此构造带的主要地球物理特征是频繁的地震活动和明显的地热异常。东亚陆缘扩张带地震层析成像显示,太平洋板块低角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并平卧于670km相变界面之上。这种图像可能是俯冲后撤导致陆缘扩张的结果。热模拟及地球动力学计算表明:俯冲后撤时间距今约76Ma,海沟带后撤为陆缘壳体的生长留下空间,并形成东亚陆缘壳体增生扩展的前沿带,陆缘扩张量约700km。  相似文献   
29.
根缘气成藏主控地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缘气是在特殊成藏机理作用下形成的气水倒置关系气藏,它的形成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从天然气运移的机理过程分析,天然气对地层孔隙水活塞式的排驱方式是典型根缘气成藏的关键性控制因素.由于根缘气成藏介质条件变化的复杂性通常导致活塞式和置换式的气水排驱过程在储层孔隙内同时发生,那些促使气水活塞式排驱过程发生的因素条件就构成了根缘气成藏的主要地质条件,其主要包括大面积高效生排气的源岩基础、普遍致密且均质性强的储层物性以及密切接触的源储关系等,尤其是静水柱地层压力(气层埋藏深度)对根缘气的成藏范围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缅甸弧附近三塔断裂带活动性的野外考察研究,探讨了位于缅甸弧东侧的滇缅泰板缘地区现代构造与地震活动动力来源和空间不均匀性。指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兴都库什弧的正面碰撞和青藏高原隆起导致的侧向挤出作用对滇缅泰板缘地区现代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影响可能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缅甸弧的碰撞对上述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