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36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塔北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发育有冲(洪)积扇、终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正常三角洲)、湖泊、滨岸海滩、潮坪—潟湖等多种沉积相类型。研究区南、北带及东、中、西段在不同沉积演化时期发育的岩性组合、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平面展布规模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北带主体为粗碎屑沉积,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南带沉积物粒级相对较细,主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这种差异主要受当时古构造位置、古地形坡度、沉积物源远近及古气候控制。  相似文献   
102.
1:100万台湾数字地貌遥感制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兵  胡伟平  卓慕宁 《测绘通报》2007,(8):10-13,32
在台北、高雄两标准分幅1∶100万数字地貌遥感制图的基础上,制定了台湾地区陆地地貌分类方案及编码体系,并建立台湾省1∶100万数字地貌数据库。进而总结1∶100万遥感地貌制图的方法、流程和规范,探讨遥感地貌制图的关键技术和问题:遥感解译的基本原则、解译图像比例尺、DEM的辅助作用、特殊地貌的划分以及属性赋值,为编制全国1∶100万数字地貌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台湾造山带是中新世晚期以来相邻菲律宾海板块往北西方向移动,导致北吕宋岛弧系统及弧前增生楔与欧亚大陆边缘斜碰撞形成的。目前该造山带仍在活动,虽然规模很小,但形成了多数大型碰撞造山带中的所有构造单元,是研究年轻造山系统的理想野外实验室,为理解西太平洋弧-陆碰撞过程和边缘海演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本文总结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对台湾造山带的诸多研究进展,讨论了其构造单元划分及演化过程。我们将台湾造山带重新划分为6个构造单元,由西至东分依次为:(1)西部前陆盆地;(2)中央山脉褶皱逆冲带;(3)太鲁阁带;(4)玉里-利吉蛇绿混杂岩带;(5)纵谷磨拉石盆地;(6)海岸山脉岛弧系统。其中,西部前陆盆地为6.5Ma以来伴随台湾造山带的隆升剥蚀形成沉积盆地。中央山脉褶皱逆冲带为新生代(57~5.3Ma)欧亚大陆东缘伸展盆地沉积物由于弧-陆碰撞受褶皱、逆冲及变质作用改造形成的。太鲁阁带是造山带中的古老陆块,主要记录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在欧亚大陆活动边缘形成的岩浆、沉积和变质岩作用。玉里-利吉蛇绿混杂岩带和海岸山脉岛弧系统分别为中新世中期(~18Ma)以来南中国海板块向菲律宾海板块之下俯冲形成的岛弧和弧前增生楔,其中玉里混杂岩中有典型低温高压变质作用记录,变质年龄为11~9Ma;岛弧火山作用的主要时限为9.2~4.2Ma。纵谷磨拉石盆地记录1.1Ma以来的山间盆地沉积。台湾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欧亚大陆边缘增生阶段(200~60Ma);(b)欧亚大陆东缘伸展和南中国海扩张阶段(60~18Ma);(c)南中国海俯冲阶段(18~4Ma);(d)弧-陆碰撞阶段(<6Ma)。台湾弧-陆碰撞造山带是一个特殊案例,其弧-陆碰撞并不伴随着弧-陆之间的洋盆消亡,而是由于北吕宋岛弧及弧前增生楔伴随菲律宾海板块运动向西北方走滑,仰冲到欧亚大陆边缘,形成现今的台湾造山带。  相似文献   
104.
周仲岛 《湖北气象》2020,39(2):109-116
从1987年开始,台湾暴雨研究进入一个新纪元,由早期定性描述分析进入定量计算与模拟,其中包括新观测设施的建设与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建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湾极端降雨事件有所增加,其中不少极端降雨事件是由非台风暴雨所致,往往给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这就迫切需要不断提高强降雨定量预报业务水平。本文通过对近30 a台湾在非台风暴雨研究发展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台湾气象部门为了提高强降雨定量预报业务水平所做出的努力,同时对未来台湾非台风暴雨研究规划与方向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5.
106.
辽东潮间浅滩的综合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东潮间浅滩是我国淤泥质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位处海陆结合部,承受海水周期性浸淹,故兼有海洋与陆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共同特征。因此,潮间浅滩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构成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相似文献   
107.
108.
宋达泉 《地质论评》1948,13(Z2):281-283
台湾土壤,过去曾经日人研究,但多注意局部农用土壤,与小区域内土壤之分析与肥料试验,而对全区主要土类之分布及其特性,则甚少详尽之研究与记载。自台湾收复后,国人亦未展开全面调查,故台湾土壤概图,亦尚付缺如。  相似文献   
109.
《西部资源》2012,(4):56-57
1906年,日本政府设置了一个特殊的机构,它表面上是一个铁路经营公司,但却公然涉足于政治、军事、情报等领域;它名义上是一个半官方的企业,却拥有极为显赫的权势。这个机构便是大名鼎鼎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在近40年的时间里,"满铁"始终活跃于日本侵略中国行动的最前沿。"殖民地经营家"奠定"满铁"基石1906年夏天,时任日本殖民当局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的后藤新平来到中国东北,他此行的目的是受顶头上司———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之邀,  相似文献   
110.
《太平轮》     
<正>这部由张家振担任制片人、由《卧虎藏龙》的编剧王蕙玲负责撰写剧本、吴宇森执导的影片《太平轮》主要讲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发生的悲情凄美的爱情故事,这对于以动作片见长的吴宇森而言可谓新的尝试,将会在内地、台湾和日本三地拍摄。吴宇森说,这部片子的故事一定会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片中的爱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会传达一种很强的信息,我们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