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3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805篇
地质学   944篇
海洋学   44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49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5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湖泊纹层状沉积物是在湖水分层的条件下缓慢沉积的。这些沉积物在沉积以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同生期的改造作用,如季节性湖流的微弱冲刷、湖水中溶解氧对有机质的氧化、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有机质的氧化和硫化物的形成、有机质分解形成的偏酸性底层湖水对碳酸盐的溶解和磷的迁移造成的藻类勃发等,使纹层在成分、结构和构造方面发生一些变化。在对纹层进行古气候、古环境恢复的时候,这些同生期的变化不能被忽视。对这些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对古气候、古湖水沉积环境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82.
云贵高原湖泊CO2的地球化学变化及其大气CO2源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是大气CO2的源还是汇,长期以来一直都存有争议。云贵高原地区的湖泊由于受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使这一问题就显得更特殊,也更复杂。本次研究通过化学平衡计算和气相色谱测定两种方法得到了比较一致的湖水CO2浓度结果。研究发现,在夏季强烈的光合作用消耗了湖水CO2,致使湖水中CO2浓度降低。在贵州草海、百花湖以及云南的泸沽湖、杞麓湖,表层湖水CO2分压(为便于与大气CO2比较,文中湖水CO2用分压单位表示)小于200μatm,远低于大气CO2分压,湖泊正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CO2,从而构成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83.
《湖泊科学》2003,15(1):95-96
(1)http://www.1imnology.or:国际理论与应用湖沼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Limnology,SIL)成立于1922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湖沼学研究学术团体,主办刊物Arthiv fur Hydrohiologie.  相似文献   
84.
刘招君 《沉积学报》2003,21(1):148-154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始新统双阳组发育典型的湖泊水下扇体。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 ,并结合粒度分析等方法 ,将其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及某干微相。影响水下扇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同生断裂的活动造就了陡坡地形 ,其幕式活动成为水下扇形成的触发机制 ;阵发型水下扇主要发育在陡坡带 ,稳定型水下扇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的前端 ,气候因素也为稳定型水下扇形成创造了物源条件 ;基准面升降影响着水下扇的相序特征 ,低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易形成推进型水下扇 ,水进体系域易形成退缩型水下扇 ;半深湖 -深湖的滞水条件是水下扇得以保存的前提。统计结果表明本区获工业油气流的井主要集中在中扇 ,其中辫状水道微相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85.
一种新的粒度指标:沉积物粒度分维值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柏春广  王建 《沉积学报》2003,21(2):234-239
根据分形理论,对1000个不同类型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形结构及其分维值作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各类型沉积物都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并且各自有着不同的分维值。粒度分维值的大小与分选好坏密切相关。没有经过外力搬运与分选的风化破碎物质(碎屑物)——断层泥、冻土的粒度分维值接近于碎形体的分维值2.60左右;经过外力搬运但分选作用较弱的冰碛物、水石流、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维值也接近2.60;而经过强烈外力分选作用的河床、湖泊沉积物、潮滩及海底沉积物的分维值明显偏小。鉴于此,本认为分维值可以作为沉积物类型判别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86.
鄱阳湖组(第四系)的修订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鄱阳湖地区 Zk0 1钻孔柱状剖面的研究 ,对鄱阳湖组的定义进行修订、补充 ,认为鄱阳湖组为一套以青灰色淤泥质粘土、黄褐色粘土、粉质粉土为主夹少量粉砂或细砂的湖泊—河口三角洲相沉积。年代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 ,底界年龄约 6 2 10± 12 5 a B.P.,开阔湖泊沉积始于 32 4 0± 180 a B.P.,且由北向南时代渐新 ,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87.
沉积物容纳了来自流域自然风化及人为排放的各种金属元素,成为一个潜在的“化学炸弹”。微生物以其体积小、繁殖快、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等特点可以大大地改变微量金属在环境中的分布。铁在陆地水体.沉积物环境中具有很高的丰度、合适的电化学特性,在好氧、厌氧转换的界面环境中强烈地推动了早期成岩作用。本文针对铁在亚表面水环境中的重要性,侧重介绍了沉积物.水界面的铁的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蓄积在沉积物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的重新分布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8.
桐庐县高山蔬菜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章莹菁  何忠银 《浙江气象》2003,24(4):22-26,34
通过对桐庐县以歌舞乡为主的山区进行定点多层面的气象资料的调查分析,利用高山地区的立体热量差异,对种植高山蔬菜的气候适应性进行研究,以点带面,达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青海省湖泊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而湖泊、冰雪及沼泽地是江河的重要补给源和水源涵养区。本以青海湖为例,介绍利用EOS/MODIS等遥感数据,进行水体信息提取、水面温度反演、冰体信息提取、冰面温度反演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90.
介绍了正在建设中的全球湖泊数据库的情况,以及该数据库的水位资料所反映的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全球湿润状况的变化。通过大尺度湖水位变化的时空分析,结果显示当今湖泊水位状态较历史时期而言,位于低纬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湖泊水位较低,而中纬及高纬湿润地区的湖泊水位较高。自末次冰盛期以来,北美大陆中南部地区湖泊水位自高至低,反映出该地区气候条件由湿变干,至早、中全新世达最干旱。而在非洲及南亚季风地区,冷期偏干,暖期偏湿。特别是在早、中全新世的温暖时期,为历史上最湿润时期。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气候干湿变化与北半球冰盖的存在及其消融导致的西风带的南北摆动有关;而北半球季风区在早、中全新世出现的高潮面与北半球夏季辐射的增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