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619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1年   4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5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9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Polarization and radiation measurements and microwave studies show that the planets and the great majority of asteroids in the solar system are covered by soils similar to regolith on the moon surface.The soils repesen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steroids and the geological elements of the planets. The spectral reflectance shows a tendency of decreasing from near ultraviolet,visible to near-infrared in order of LL→L→H→H with increasing Fe^0/Fet rato and toward to absorption for Jilin,Xinyang and Zanoyang ordinary chondrites and Qinzhen enstatite chondrite recently fallen in China,The same chemical group of meteorites feature deeper absorption valleys with increasing metamorphic grade.The spectal reflectance of igneous rocks varies from strong to what is like that of H-group chondrites in order of acid→basic→ultrabasic rocks.  相似文献   
52.
钾质火成岩,橄榄粗玄岩与金矿的直接与间接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oell.  D 尉成臣 《世界地质》1994,13(2):6-18,64
世界上许多低温到中温热液和斑岩型Au±Cu产出与钾质火成岩和橄榄粗玄岩相关或产于其中。容矿岩体多以高卤族元素如Cl和F、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贫高场强元素为特征。与钾质火成岩套有关的成矿作用往往限于三类构造环境:晚期大洋岛弧、大陆弧和后碰撞弧。晚期大洋岛弧的实例有巴布亚新几内亚Lilir岛中更新世的Ladolam金矿床,斐济VitiLevu上新世的Emperor金矿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奥陶纪Goonumbla斑岩铜金矿床。大陆弧的实例包括中生代一新生代智利安第斯山脉的许多低温金和斑岩型Cu-Au矿床。后碰撞弧的一个实例是中新世巴布亚新几内亚的Porgera金矿床。对于这些晚期大洋岛弧、大陆弧和后碰撞弧中与金一铜矿床有关的钾质火成岩,其云母斑晶中CL的含量与同构造环境非高钾岩石相比特别高。大洋岛弧中矿化钾质火成岩的云母斑晶中似乎以十分高的CL和F为特征。  相似文献   
53.
54.
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三元混合模式判据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献华 《地球化学》1985,(3):250-254
近年来,不少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比值或含量为参数的二元混合模式的方程、支霞臣等曾对三组分混合方程进行了讨论,但没有提出同位素比值混合方程和进行判别应用。本文将推导出三元混合模式的一般方程,同时给出此判据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5.
中酸性火成岩岩石化学计算若干问题的讨论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酸性火成岩,CIPW标准矿物与岩石实际矿物成分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为了缩小这一差別,作者讨论了和岩石化学计算有关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研上提出了适用于中酸性火成岩的岩石化学计算方案。计算实例表明,本文方案能够弥补CIPW标准矿物分子法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56.
贵州地壳表层构造地球化学分区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何邵麟  陈智 《贵州地质》2002,19(3):148-155
根据贵州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在前人划分的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和右江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基础上,结合水系沉积物测量区域化探扫面成果,划分出四川盆地边缘SiO2-Na2O高背景地球化学区,黔北隆起F-CaO-MgO及亲基性元素高背景地球化学区,黔西断陷Au-As-Sb-Cu-Pb-Zn-Fe3O3亲硫元素及亲基性元素强聚集地球化学区,黔南台陷Cd-Hg-Sb-Ag-SiO2高背景地球化学区,江南造山带Ba-Ag-Al2O3-K2O-Na2O高背景地球化学区和右江造山带B-Au-Sb-SiO2高背景地球化学区等6个地球化学区。结合有关资料还在阐述各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7.
<正> 基于火成岩及变质岩和古地磁等的研究成果,吴根耀等认为苏皖地块是特提斯演化阶段一个独立的构造单元。由于苏鲁洋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终闭合,苏皖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发生碰撞,因而形成了中国东部蔚为壮观的燕山期造山系及燕山期高原(图1)。该高原的北缘是发育于冀北—内蒙的宽阔近东西向的冲断-推覆构造带,即燕山—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在其以  相似文献   
58.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断裂活动有关,标志着印支挤压造山的结束;之后东南大陆进入晚中生代NE向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阶段,经历了挤压造山—剪切拉张过程,并在晚白垩世末期进入又一轮后造山拉张裂解阶段,即中生代时东南大陆边缘经历了早中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和晚中生代(中侏罗世—晚白垩世)两期造山事件,其中早侏罗世的区域拉张作用是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构造域转换可能始于中侏罗世(165Ma)。  相似文献   
59.
内蒙古火成岩Sr—Nd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邵济安  洪大卫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17-822
收集了本区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类火成岩,包括花岗岩、火山岩、岩墙群、堆晶岩、蛇绿岩的Sr-Nd等30组同位素数据,从中可以看到以下两个特征:①研究区从800Ma以来形成的包括蛇绿岩在内的火成岩都有高εNd低Sri的同位素特征,绝大多数Sri集中在0.7045~0.7060之间,εNd(t)集中在1~5之间。②TDM年龄较多集中在800~600Ma,个别为1000Ma。结合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探讨了这些同位素特征值形成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0.
本文根据中国东南部 140个晚中生代火成岩 Rb- Sr等时线年龄匹配的 Isr值 ,勾画了 Isr等值线图。该图与 TDM等值线图有好的对应 ,都在浙闽沿海地区、南岭东段和武夷山北段出现低值区或低值带 ,反映中国东南地壳在晚中生代时期 ,有广泛的地幔物质的加入 ,它们以底侵的形式底垫在中 -下地壳。沿海地区 Isr、TDM的低值区、带受地壳厚度的控制 ,内陆的低值区、带可能与局部应力场导致的拉张减薄有关。浙闽沿海晚中生代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 Rb、Sr、Ba、Th和 Ce富集 ,高场强元素 Nb、Ta、Zr、Hf和重稀土 Y、Yb亏损 ,具有明显的消减带岩浆作用的特征。西太平洋地震层析成像显示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是连续的。在大约 2 0 0 0~ 12 0 0 km深度 ,地幔中正在下沉的古俯冲洋壳明显偏西 ,可能反映那时为低角度俯冲。中国东南部广泛发育的NE- NNE褶皱和断裂构造 ,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有关。大规模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之前的陆相沉积 ( T3- J2 )是造山磨拉石建造。上述地质证据均支持消减作用和底侵作用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