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5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565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193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390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华南大陆中生代以来受华北板块、西南缘特提斯洋以及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会聚作用形成了多序次的构造变形及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 并造就了多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文章在梳理成矿区带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化期次、矿体分布及成矿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 利用构造变形序次及其控岩控矿的规律性完善了典型矿床成矿过程及成因机理。通过对闽西南铁多金属成矿带、赣东北塔前-赋春钨铜多金属成矿带以及滇东南老君山钨锡矿集区开展构造变形解析,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厘定出相对完整的印支期、中晚侏罗世及白垩纪3期变形序列, 但其作用时限、构造性质、规模强度及变形样式却表现不一。通过构造控岩分析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得出, 不同成矿区带都存在与变形序列相一致的岩浆或变质热事件, 进而利用变形序列与岩浆期次对应规律明确了与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朱溪钨铜矿床以及南秧田钨矿床相关的多期岩浆活动。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多阶段矿化事件并提出3个典型矿床都存在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的认识。从构造对矿床就位机制控制的角度分析了马坑式矿床分散多变矿体、朱溪矿床垂向大跨度矿化及深部巨型矿体、南秧田矿床层-脉叠加矿体分别受赋矿地层褶皱拆离、大规模双重逆冲以及2期构造变形复合控制的机理。文章最后探讨了不同阶段华南重要成矿区带构造变形及岩浆成矿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992.
受历史汞矿开采活动影响,万山汞矿区稻田遭受了严重的汞污染。为了查明万山汞矿区稻田土壤的汞污染现状以及评估其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系统采集了受汞矿区影响的五条主干河流沿岸稻田土壤进行汞含量分析,评价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并与2008年以来该区域稻田土壤汞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的总汞含量为0.21~207 mg/kg,几何平均值为(4.26±4.83)mg/kg;甲基汞含量为0.42~13μg/kg,几何平均值为(1.81±1.93)μg/kg。59%的稻田土壤处于重度汞污染,75%的稻田土壤存在极强的汞潜在生态风险。与已往数据相比,稻田土壤汞含量在2012年后呈下降趋势,基本反映了当地汞防治措施的执行效果。为了避免稻田土壤汞污染引起的安全健康风险,今后应采取除污染源治理以外的土壤修复措施或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993.
针对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地植被密度大、无人机摄影测量难以获取地面点云的问题,从采煤沉陷地地形特征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断面式点云滤波和DEM模型修正的采煤沉陷地DEM构建方法,经分析,精度可达到1:500比例尺地形图要求,可以为采煤沉陷地损毁评价和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刘传富 《北京测绘》2018,32(2):239-244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已在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论文选取2景2009-01-10—2009-02-25覆盖济宁矿区的L波段的ALOS PALSAR影像。基于SarScape软件对研究区进行双轨差分干涉处理,得到一系列结果图;选取两个沉降明显的区域进行精细化分析;结合GIS软件得到整个研究区的沉降分布以及各沉降区在监测时间段内的沉降量和沉降面积等信息。研究表明:利用双轨D-InSAR技术可以获取研究区沉降的整体分布情况和具体煤矿区开采引起沉降量和沉降影响范围等信息,从而为治理煤矿区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情况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95.
以宁东煤田马家滩矿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层序的划分与对比,建立马家滩矿区延安组层序地层格架,以三级层序为单元,恢复各层序的古地理格局。结合矿区煤岩煤质分布规律,发现煤岩煤质的平面和垂向分布特征受层序-古地理控制作用明显。平面上,矿区南部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的煤层镜质组含量较高,受物源区的控制,灰分分布北高南低。垂向上,不同层序间随着沉积环境的演化,煤岩组分和灰分随之变化;同一层序不同体系域对煤岩组分含量的影响具有分段性,湖侵体系域后期最有利于镜质组形成,低位体系域则不利于镜质组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6.
松藻矿区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富集区之一。为揭示松藻矿区地下水对煤层气富集影响,利用煤田勘查获取的水文地质资料,基于含水层结构、水化学特征、抽水资料的系统分析,阐明了含煤地层上覆和下伏含水层地下水的空间展布特征,建立了地下水的分布模式,探讨了地下水动力场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松藻矿区含水层和隔水层相互叠置,随着埋深的增加含水性减弱;含煤岩系与上覆、下伏含水层缺乏水力联系,为相互独立的含水系统;上覆长兴组和下伏茅口组地下水动力场呈南高北低展布;地下水动力场有近河流岩溶裂隙渗入型、断层沟通岩溶裂隙补给型、稳定承压弱含水型三种类型,以稳定承压弱含水型为主;含煤岩系的极弱含水性及其与上覆、下伏含水地层缺乏水力联系构成了区内水文地质控气基础,是研究区煤层含气性高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97.
雪岭矿区位于康滇地轴云南段东川矿区南缘,区内主要出露震旦系和寒武系沉积地层,其浅部可见铜多金属脉状矿化沿断裂带和辉绿岩脉产出,深部勘探发现了全隐伏在陡山沱组中的层状铜矿。铜矿化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呈浸染状、网脉状、薄层状和星点状赋存于深灰色破碎状白云岩、黑色炭泥质岩和石英脉中,矿体具明显沉积及热液叠加改造特征。常量元素分析显示岩矿石SiO2、Fe2O3、FeO、K2O等含量较高,而Na2O、CaO和MgO含量偏低;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围岩Cu、Pb、Zn、Ag元素含量较高,富集U、Y等元素,亏损Nb、Zr、Ti、Yb等高场强元素和Sr,矿石样品则富集U、Nd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形态,且呈现出铕的强烈亏损。陡山沱组改造型脉状矿体方解石和黄铁矿样品δDV-SMOW值分别为-137.3×10-3和-110.2×10-3,δ18O值分别为-11.3×10-3和-1.29×10-3,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形成的层间封存水;矿石富集重硫,硫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的还原作用,部分受到深部昆阳群古铜矿床硫和生物硫的影响;铅来源于放射性成因铅较高的源区,具壳幔混合铅的特征,且矿石、围岩、昆阳群古铜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具一定亲缘性,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昆阳群古铜矿,部分来源于围岩。综合研究认为,该铜矿与滥泥坪矿区所含陡山沱组铜矿相似,均为昆阳群古铜矿残余风化壳在海解作用下铜质析出,在成岩及构造作用下活化迁移并沿炭泥质还原性岩石、石英脉及构造有利位置沉淀富集所致。本区找矿重点应为深部陡山沱组铜矿以及下伏昆阳群古铜矿床。  相似文献   
998.
潘彤 《世界地质》2018,37(4):1137-1148
根据找矿工作的需要,在全面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大地构造演化为基础,以区域成矿规律为主线,突出研究区域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带和相关矿产的成矿作用,反映最新的找矿成果。针对柴达木北缘单元之多样性、复杂性及独特性,系统阐述了柴达木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的划分方案,柴达木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为9个Ⅳ级成矿亚带。并详细研究了所划分出的9个成矿亚带的成矿作用、成矿类型及成矿属性等。  相似文献   
999.
刘运标 《安徽地质》2018,28(1):7-10
淮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中上寒武统灰岩,但同组岩性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含镁高,北部含钙高,形成不同矿产。本文基于多年灰岩勘查工作,系统分析南北矿区岩层特征,研究本区岩相古地理环境,总结出形成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神东矿区砂岩地层中存在大量的结构面,这种结构面的存在会对岩层的力学性能、超声波传播、破坏形式以及力的传递等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结构面的微观结构及元素特征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布尔台煤矿、大柳塔煤矿和补连塔煤矿地层砂岩中的结构面为研究对象,采用FEI-SEM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不同类型结构面的微观结构和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神东矿区砂岩中的结构面可以分为两大类(Ⅰ_和Ⅱ),其中Ⅰ_类又可以分为三个亚类(Ⅰ_1、Ⅰ_2、Ⅰ_3);Ⅰ_类主要含有煤,Ⅱ类主要含有白云母。Ⅰ_1和Ⅱ类结构面颗粒感不明显,颗粒边界不清晰,Ⅰ_2和Ⅰ_3类结构面颗粒感比较明显,颗粒边界比较清晰。Ⅰ_1、Ⅰ_2、Ⅰ_3和Ⅱ类型结构面的孔隙直径和裂隙长度(#m)分别为2.1、81.8、8.9、38.8、4.5、143.7和3.8、13.8。Ⅰ_1类结构面主要组成元素是C、O、Si、Al、K、Ti和Fe;Ⅰ_2类结构面主要为C;Ⅰ_3类结构面主要为C、O、Si、Al、K和Mg;Ⅱ类结构面的主要元素有C、O、Si、Al、K和Ti。神东矿区地层中结构面主要元素为C和O,两种类型的微观结构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神东矿区顶板动力灾害及台阶下沉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