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5篇
  免费   1701篇
  国内免费   1455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97篇
地质学   8740篇
海洋学   582篇
综合类   439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354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397篇
  1995年   344篇
  1994年   365篇
  1993年   290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75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5篇
  1948年   6篇
  1945年   5篇
  1943年   8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上新世——早更新世青藏高原北缘隆升的磁性地层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新疆叶城剖面西域砾岩及下伏第三纪地层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 ,西域砾岩的沉积时代为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 ,磁性地层年龄为 3.5至 <1.8Ma。阿图什组沉积于早上新世 ,古地磁年龄为 4 .6~ 3.5 Ma。阿图什组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砾岩 ,为河流相及冲积扇前缘相。西域砾岩以厚层砾岩为主夹风成粉砂岩 ,为典型洪积—冲积扇堆积。西域砾岩的沉积反映了青藏高原北缘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强烈的隆起和剥蚀  相似文献   
92.
1∶25万和龙市幅、汪清县幅等九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显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残存着数条元古代-古生代不同时期的构造岩片,这些构造岩片均经历了强烈的变形改造及变质作用叠加,记录了增生型造山带在不同演化阶段热-动力学条件。吉林东部华北板块北缘陆缘活动带东段内元古代-古生代构造地层单位的确定,对探讨吉黑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本文基于ArcGIS Deskto P9.2,建立了塔城盆地地层剖面的空间数据库,并利用ArcGIS系统本身的图形编辑功能,制作一套岩性符号库,用于实现岩性柱状图的填充,并将符号库中的每个岩性符号进行编码,通过岩性符号柱状图属性码与相应的岩性符号编码的匹配自动实现所有岩性柱状图的符号化表达。  相似文献   
94.
水平定向钻进地层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定向钻进的地层适应性对施工技术方案、钻具选择、参数选取和施工效益都有着重要影响。应采用钻进地层的岩土硬度、完整性和研磨性三方面指标,对比钻进技术工艺和技术器具特点,对钻进效率、钻孔的成孔和孔壁稳定性、以及钻具寿命等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评价,从而有利于大大提高水平定向钻进铺管施工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5.
镇泾地区延长组河流相砂体分布与圈闭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侏罗系地层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研究区范围内主要发育主河道和部分分流河道砂体。研究区构造平缓,主要为单斜地层、在东南部存在大型鼻状构造。通过对主要储层段(长6、8油层组)砂体分布及与构造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砂体走向与构造线方向的关系认为在构造单斜地区,当两者相交时(交角β≠0)是形成圈闭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大型鼻状构造地区因构造线的弯曲与河道砂体组合可以形成圈闭。根据研究区砂体分布和构造线组合出4种地层-岩性及岩性圈闭。利用构造图与砂体分布图对主要储层段存在的圈闭确定出长6、8油层组10个层圈闭。  相似文献   
96.
镇北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含油气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镇北地区延长组地层层序进行划分.可将其划分成四个三级层序(S1,S2,S3,S4).每个层序又包括三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对含油气特征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层序控制了生储盖的组合;(2)层序控制着储层的展布和储集性能,综合反映延长组含油气特征.  相似文献   
97.
用XRF和ICP-AES方法分别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样品的氧化物含量和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恢复了遗址地层中夏代文化层、东周文化层和明清文化层记录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夏代文化层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度高,有原始的手工业活动记录。2)东周时期气候开始进入干旱期,干旱程度在上东周文化层中部逐渐加深(LOI=6.98%),到了上东周文化层顶部气候进入暖湿期。该层Cu含量的异常高值(0.31mg/g)和出土的青铜器表明本文化层反映了青铜社会的繁荣期,而P含量的高值(22.73mg/g)和动物骨屑则反映了该期人们驯养、捕猎动物的普遍性。3)明清时期的气候趋于干凉,明代文化层中部有短暂暖湿期,后又进入冷干期。清代文化层中下部有暖湿特征,之后重新进入干冷期。该层Ca(均值101.5mg/g),Mg(均值60.27mg/g),Zn和Pb的高含量表明遗址曾有过制陶(瓷)业的历史。另外,Mg和Ca含量的高值与耕作区、墙壁灰浆、生活垃圾堆积等人类活动相关。Ca和Mg含量在近现代层逐步升高揭示了人类活动逐渐增强的事实。地层的平均粒径自上东周文化层(<142cm)开始出现振荡,暗示汉江洪水和季节性山洪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表明恶劣环境条件虽然促进了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原始生态系统却遭到破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反馈效应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8.
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罗智勇  杨武年 《测绘科学》2008,33(2):130-132
三维地质模型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复杂地质现象的边界条件及地质体内含的各种地质构造,直观地再现地质单元的空间展布及其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分析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因此三维地质建模已引起地质、采矿、岩土工程等诸多领域的日益重视。笔者在综合考察多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工程地质三维建模实施方法。该方法以钻孔资料和地质剖面数据为三维地质建模的源数据,允许用户手工修正模型剖面地层分界线,从而实现对建模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克服了单纯依靠钻孔数据建模结果不精确且难以修正的问题。最后,通过一个研究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实际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99.
在对福建上杭上石炭统蜓类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蜓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建立了2个蜓带:Profusulinella带和Fusulina-Fusulinella带.Profusulinella带细分为2个亚带:Profusulinella staffellaeformis亚带和Profusulinella wangyui-Eofusulina triangula亚带;Fusulina-Fusulinella带细分为3个亚带:Fusulinella helence-Pseudostaffella paxadxa亚带,Beedeina meyiensis亚带及Fusulina quasicylindrica亚带.通过与我国华南沉积区和欧美同期蜓类生物地层的对比,解决了本区上石炭统地层的时代归属,为福建以及我国石炭系的划分和对比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0.
新疆北部石炭纪地层、岩相古地理与烃源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依据近几年新疆区域地质调查结果,结合新疆油田与吐哈油田最新勘探成果,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推断石炭系沉积建造样式,理顺了新疆北疆地区石炭纪地层层序,目的是推断石炭纪烃源岩发育层段与主力生烃区范围。下石炭统有效烃源岩分布较广,主要发育于北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山前、博格达山前、准噶尔东部陆东—五彩湾地区早石炭世被动陆缘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上石炭统有效烃源岩分布相对局限,主要发育于东准噶尔克拉美丽山前石钱滩区、布尔津—吉木乃区及库普—三塘湖区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内。石炭系油气成藏严格遵循"源控论",有效生烃区决定其有效成藏范围,所伴随发育的火山岩体决定其富集程度。优选西准噶尔、东准噶尔、库普—三塘湖区、博格达山前区、布尔津—吉木乃区石炭系烃源岩发育区及其相邻构造带,作为今后石炭系油气勘探战略选区的重要领域和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