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412篇
海洋学   104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小流域水沙耦合模拟概念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包为民 《地理研究》1995,14(2):27-34
小流域水沙耦合模拟概念模型,采用文献[1]、[2]和[4]中提出的概念性坡面产沙、沟蚀产沙、坡面汇沙、沟道汇沙和格林-安普特下渗曲线结构,结合水文学中的概念性汇流计算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流域水流、泥沙耦合模拟模型.该模型结构简单,经子洲试验站团山沟三试验场和蛇家沟、团山沟、水旺沟三试验小流域实测资料的模拟检查表明,模型结构合理、效果较好,适合于黄土地区流域.  相似文献   
33.
直角分水口水流形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分水口前水流形态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分水口前不同水深处的平面流场,初步给出了分水口前水流的运动形态,分析了分水宽度沿水深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4.
底沙运动对流速分布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荻  陈国祥 《水文》1990,(4):41-43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D.R.Lowe(1988)建立的以悬移质沉降速率作为独立控制变量的水流构造三维稳定域图。该图不仅适用于浊流沉积,而且还可以适用于降落主流水中的火山碎屑沉积、风暴沉积等。  相似文献   
36.
37.
以实测的流体资料为基础,初步揭示了塔北地区油田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塔北地区存在两股地下水流,南部生油区为压实水流,由南向北流动,北部为重力水流,由北向南流动,这两股水流交汇于雅克拉和轮南地区,向上封闭式内泄。无论重力水流或压实水流,皆为非海相成因、非浓缩成因溶滤水。表明:油气藏的形成绝大部分是寒武-奥陶纪生油层二次成油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环境同位素法在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志发 《甘肃地质》1995,4(1):62-72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测定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年龄,识别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源,进行了补给量的计算,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并取得了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39.
本文利用地震时间剖面的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等地震相标志,结合古地貌特征的研究,对周口拗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二段进行了古水流体系和沉积体系的分析。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地震信息,对在控制井少的新区寻找隐蔽油藏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模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本文建立三维流支--一维非线性固结地面沉降模型,在混合井流,降雨滞后补给,初始水头形成,人为边界刻画,水流-固结耦合及软土层固结滞后于地下水开采层水头变化等方面有所改进,所建模型用于苏州市,模拟出若干地面沉降重要特征,地面沉降中心偏离地下水漏斗中心,地面沉降动态滞后于地下水的水头动态,软土层渗透系数随固结过程的变化及头在软土层中的传递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