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1篇
  免费   1753篇
  国内免费   1478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77篇
地质学   8834篇
海洋学   614篇
综合类   440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420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53篇
  1996年   395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365篇
  1993年   293篇
  1992年   289篇
  1991年   277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5篇
  1948年   6篇
  1945年   5篇
  1943年   8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含盐盆地油气资源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祥华 《中国地质》1998,(10):29-29,28
世界上著名的波斯湾油田、阿尔伯达油区、萨斯喀彻温和北达科塔油区以及西欧斯塔斯福特钾盐矿床都产于蒸发式建造的含盐盆地中。迄今为止,在全球发现有153个含盐盆地。它们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其中又以欧亚板块最多,北美次之;南半球仅有为数不多的盐盆。这些盐盆有不少是含油气的。据资料表明,阿尔伯达、萨斯喀彻温和北达科塔的石油原始可采储  相似文献   
992.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瓮安磷矿当时位于川黔滇台地东南边缘,是我国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主要的磷矿之一。该区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发现大量低等蓝藻和真菌、红藻、大型球状绿藻、疑源类及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尤其是最近报道从该地层中发现具细胞结构的海绵和动物胚胎化石,震动了各国古生物学界。瓮安磷矿的陡山沱组不整合于南沱组或板溪群之上,为灯影组浅灰白色白云岩层整合覆盖,以中部的古喀斯特侵蚀面为界而分为下、上两个岩性段,构成下段的白云岩—磷块岩—白云岩序列和上段的磷块岩—白云质生屑磷块岩—磷质白云岩序列。化石产于陡山沱组上段。  相似文献   
993.
山东沂沭地区白垩纪地层的新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晓思  庞其清 《地质论评》1998,44(3):302-308
1992年李庆年、赵风江在沂沭断裂带内建立了大盛群,其中包括同时命名的马朗沟组、田家楼组、寺前村组,时代定为早白垩世。在考察中笔者肯定了这项成果,同时根据笔者的认识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将马朗沟组易名,沿用莱阳-诸城地区的陡山组;新建小黑沟组;修订了原“田家楼组”的涵义;废除大盛群,将这3个组归入青山群;取消寺前村组,沿用莱阳-诸城地区的辛格庄组,归入王氏群。  相似文献   
994.
二连盆地侏罗系地层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林  秦建中 《地球化学》1998,27(6):592-598
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动力学模型等方法恢复二连盆地侏罗系地层的热演化史,二连盆地图参1井磷灰石退火浓度为1600-2774m,对应的退火温度为64-102.7℃,图参1井现今温度小于最高古地温,这是由于二连盆地地温梯度逐渐降低及地层发生抬升和剥蚀所致。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和镜质体动力学模型模拟图参1井的热演化史,在晚侏罗世时其经受的最高地温梯度分别为7℃/hm和6℃/hm。侏罗系地层在晚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太古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大中 《地球化学》1998,27(4):309-318
根据最近10多年来中国太古宙岩石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新数据和中国太古宙岩石三个主要分布地区冀东、辽东和吉林南部、太行山-五台山的时间-地层图及其对比情况,认为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中国太古宙四分,三分方案更适合于中国太古宙的情况:约2.9Ga可以作为晚、中太古代的界线,而3.5Ga作为中、早太古代界线尚不很明晰。  相似文献   
996.
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受权  颜其彬 《地质科学》1998,33(4):435-446
以泌207井作为参照井,本区下第三系核三段上部所划3个陆相层序发育Ⅰ型层序界面一个,Ⅱ型层序界面3个。一个完整的Ⅰ型陆相层序自下而上发育有低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早期高位体系域(EHST)及晚期高位体系域(LHST)等4个体系域,共5个界面。除顶、底界面归属层序界面之外,其它3个界面皆为体系域界面;而Ⅱ型陆相层序缺失LST.无论何种体系域,其沉积体的几何形状均为楔状体,且各体系域的沉积相横向配置呈现规律性变化。等时层序地层框架模式清楚地显示了泌阳断陷成盆演化史、沉积充填史及其陆相层序时空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我国极端干旱区边缘阿羌砂尘堆积剖面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保生  李森 《地质学报》1998,72(1):83-92
根据对昆仑山北麓阿羌地区第四纪风成砂尘沉积物的调查、地层对比和107组古地磁标本(321块样品)的测定结果认为,阿羌地层剖面记录了Brunhes时以来我国极端干旱区最完整的风成砂尘堆积序列;剖面中间冰期形成的生草层1PE和细粒风尘堆积29FGL、31FGL、33FGL、35FGL、37FGL、39FGL、42FGL在形成的地质时代上可依次与黄土高原古土壤S_0、S_1、S_2、S_3、S_4、S_5、S_6、S_7进行对比,而与1PE和细粒风尘堆积29FGL、……、42FGL互为叠覆的冰期气候形成的风成极细砂和粗粒风尘堆积则可与黄土高原黄土L_1、……、L_8进行对比。此外,在阿羌剖面砂尘堆积底部42FGL层中发现有0.7 Ma B P前的宇宙尘埃物质,这对于该地风成砂尘下限年代的确定、研究极端干旱区气候的发展历史和晚新生代地外灾变事件的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安徽省境内有宿松群与大别群接触关系性质的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明金  汤加富 《现代地质》1998,12(4):541-547
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解剖了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在几个重要地段接触关系的性质,提出宿松群南西部的大别群主要是变形变质侵入体,与宿松群为先侵入,后构造的接触关系。在宿松群大新组厚层白云质大理岩之上发现多层透镜状层间砂砾岩层,沉积和构造标志均显示其层位在大新屋组之上,对原来认为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和底砾岩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999.
江西中部新元古代潭头群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江西中部在元古代神山群黑色千枚岩之上,早震旦世古家组砾岩或含砾千枚岩之下,有一套以火山碎屑岩夹酸性火山熔岩为主的地层,这套地层命名为潭头群,自下而上划分为田东组,火峡岭组,上施组,总厚达2000m。上部2个组产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时代大部分属于蓟县纪-震旦纪。下部田东组的熔岩测得锆石U-Pb年龄为(1027±36)Ma。根据上述情况,确认潭头群属于新元古代,时限为1050 ̄740Ma之间。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