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1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760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2809篇
海洋学   133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49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9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91.
92.
岩浆活动对油气藏形成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合众多实例,总结了国内外含油地中岩浆活动对油气藏形成的影响。一方面,岩浆活动所携带的高热流可以提高古地温,加速生油岩的演化,亦将使与岩浆岩毗邻的生油岩达到高成熟或过成熟,  相似文献   
93.
联合古陆演化周期中超大型含煤及含油气盆地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联合古陆———Pangea的拼合与裂解反映了地球系统内部的巨大变革,这一过程根本上改变了浅部圈层的构造和环境。地史上超大型含煤盆地及含油气盆地与Pangea的演化周期密切相关。在石炭纪及二叠纪拼合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超大型聚煤盆地;晚侏罗世Pangea开始裂解,出现全球性裂陷作用期,大西洋张开,许多与裂陷有关的大型叠合盆地形成。在这些盆地中已发现十余个与晚侏罗世烃源岩有关的巨型含油气系统。上述情况表明Pangea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对能源资源聚集极为有利的古构造、古环境和古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94.
湖南二叠纪含煤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正奇  汪涛 《湖南地质》1997,16(1):20-23
对湖南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研究以后认为,梁山段煤层主要形成于障壁海中的障壁岛环境,而辰溪段煤层形成于潮上泥坪和海湾环境,分布于湘中南区的龙潭组,其上、下段间由不整合面分开,分属不同时代形成,下段属早二叠世晚期,上段属晚二叠世早期,煤层形成于近海湖泊和三角洲环境。  相似文献   
95.
王庭斌 《中国科学D辑》2004,34(2):117-124
中国有5类含煤盆地, 含煤盆地的形成、发展与历次构造事件密切相关, 其中印支运动对中国含煤盆地构造格局、古地理景观的变革尤为重要. 中国含煤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3种结构型式和两类沉积环境. 总结中国含煤-含气(油)盆地的地质条件表明: 只有曾长期深埋地腹的煤系地层才有可能成为含煤-含气(油)盆地, 成为中国天然气的主要勘探对象. 在各类含煤-含气(油)盆地中, 以类前陆型煤成气前景最好; 裂(断)陷型煤成气聚集的丰度最高, 最有利于生成煤成油; 克拉通型煤成气丰度偏低, 演化程度偏高. 由以上3种类型含煤盆地为主在中国形成了3个煤成气主要聚集区: 西部区、中部区、近海海域区. 未来勘探煤成气田的重点盆地: 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东海及莺琼盆地.  相似文献   
96.
红五地区抱板群经历了漫长的多期变形作用过程,总体呈现出由深层次→中浅层次的构造变形景观,属一套总体有序、局部无序的构造岩层。变形相分析表明赋存于该构造岩层中的晶质石墨矿和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形成于固态流变阶段,认为在亚南甫背斜的东、西两侧分别存在新的隐伏晶质石墨矿和伟晶岩型白云母矿。  相似文献   
97.
中国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的层次划分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近十年中国南方的海相新区油气勘探评价成果为依托 ,以油气成藏和整体封闭保存体系评价为核心 ,在渝东—湘鄂西、中下扬子和滇黔桂三大区域划分出 9个有利区块 5 1个含油气保存单元 ,并将其归纳为四个层次。综合评价认为 ,方西和石柱保存单元具有较好的整体封存体系 ,属持续性含油气保存单元 ,为首选勘探目标 ;江汉盆地南部、句容—海安区块、南鄱阳坳陷、楚雄盆地东北部具备或基本具备整体封存条件 ,属于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通过精细勘探可望获得商业性油气流 ;楚雄盆地西北部、南盘江坳陷、十万大山盆地和渝东—湘鄂西地区利川复向斜由于晚期强烈构造改造而仅存在部分封存体系 ,需要攻关探索 ;思茅、渝东—湘鄂西地区的花果坪和桑植—石门地区已失去整体封闭保存条件 ,仅局部存在封存体系 ,地质条件高度复杂 ,勘探风险甚高。  相似文献   
98.
阐述了改造型含煤盆地煤储层被改造的两种形式;煤体结构的改造及构造煤的形成原因;后生充填物对煤层孔隙的改造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以构造煤发育程度作为改造型含煤盆地改造强度的一个指标。概述了华北克拉通盆地由中生代剪压应力转化为新生代剪张应力和拉张应力,而在盆地内形成以挤压构造为主到伸展构造为主的演化历程,及不同构造类型的区域分布,指出这种演化极易形成构造煤和后生充填物。提出将华北克拉通含煤盆地分为3种改造类型及其分布区域,分析了各自区域的煤储层物性及对煤层气开发选区的影响。提出应重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层的煤层气.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99.
青藏高原北缘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和大陆深俯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0.
翁泉沟含铀硼铁矿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翁泉沟含铀硼铁矿中硼(B2O3)储量约占我国总储量的一半,矿床经勘探后一直没有很好得到利用。在综合利用资料积累与地质研究基础上,认为影响矿床利用的因素主要为矿石分解状况。研究认为矿床中硼镁铁矿-磁铁矿和硼镁石-磁铁矿两种主要类型矿石中绝大部分为可利用的变质后期热液作用产生的硼镁石-磁铁矿型矿石。这种热液作用形成的矿石是有规律可寻的。为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有必要按不同类型矿石重新圈定矿体,根据不同矿体中硼镁铁矿分解率指标,选择两种不同综合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