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非等轴颗粒付林图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等轴颗粒付林图解由直线a=1、b=1、a=b和曲线a2b=1、ab2=1分割成10个微区,并对应于不同的ex、ey、ez组合和应变类型。这些直线和曲线分别对应于特殊的ex、ey、ez组合和岩石应变类型。岩石的应变类型有18种。函数a.b的表征方程有4种类型,并分别表征直线a=1/k1和b=1/k2所分割的4个区间。a,b表征方程的确定取决于岩石总的变形行为。此图解可用于非等轴颗粒标志体应变测量和应变类型的确定和图示,文章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2.
采用野外观察描述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桌子山剖面奥陶系沉积相研究为基础,识别出了典型的碳酸盐等深流沉积.首次采用Fischer图解法, 求取了碳酸盐等深流沉积其可容空间变化曲线.参照野外的样品化学分析数据,得出深水等深岩的生烃能力较好,故对等深岩的研究具有潜在的矿产意义.在未来研究上,应运用地震波识别、遥感等现代科技调查手段,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识别标志,以促使其逐渐成为沉积学中一个更为完善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3.
金属矿物微量元素对矿床形成过程和成因类型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目前对黄铁矿、磁铁矿及闪锌矿研究较多,黄铜矿微量元素特征鲜有报道。根据收集的斑岩型铜矿床(PCD)、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MSD)、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喷流沉积型矿床(SEDEX)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铜精矿样品,结合资料,对黄铜矿开展了详细矿相学和LA-ICP-MS微量元素研究,揭示黄铜矿微量元素特征及其与矿床成因类型的关系。黄铜矿中Mn, Co, Ni, Se, Ag, Sn, Pb及Bi质量分数可达1 000×10-6以上,Ga, Ge, Mo, Cd, In, Sb, Te, Au及Tl质量分数可达100×10-6以上,说明黄铜矿是很多微量元素的重要载体。黄铜矿Sb-Tl, In-Sn, Pb-Bi及Mn-Ni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Sb, Tl, In及Sn主要以固溶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铜矿,Pb与Bi以方铅矿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铜矿,Mn, Co, As, Te, Ag及Ni 2种赋存状态均有发育。PCD型和VMS型黄铜矿微量...  相似文献   
64.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坳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识别出陇东地区延长组发育河流、三角洲、浊积扇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河流沉积和浊积扇发育在湖盆的西缘陡坡带,三角洲则在西缘和东部缘坡均有发育。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延长组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延长组地层经历过5次大的湖泛,在层序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中期鼎盛、晚期衰退的特点。利用恢复后的原始地层厚度,绘制的陇东地区延长组地层的F ischer图解,与本区5次显著的湖平面上升-下降旋回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不仅证实了上述层序地层分析的正确性,同时揭示了F ischer图解在划分地层层序方面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65.
文章利用NCEP再分析图,根据华北2000年1月冷湿多雪白灾、4月暖干强沙尘暴的情况,对其气候异常特征、环流异常特征、太平洋SST场变化以及南方涛动的ENSO事件等进行图解分析.指出华北气候异常事件与大气环流、北太平洋SST异常有关.造成了冬季1月东亚阻高和春季4月北太平洋-白令海阻高明显偏强、偏北,而二者的强度和位置又决定东亚大气环流的位相和天气特点。两次气候异常事件与1月东亚反气旋频发过程、4月东亚气旋频发过程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遥感影像智能图解及其地学认知问题探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提出遥感地学智能图解模型 (RSIGIM)概念 ,主要内容是如何模拟地学专家对遥感影像的综合解译和分析过程 ,对遥感影像中包含的地物目标进行描述、识别、分类和解释 ,提取遥感影像中地物目标所属的类别 ,判别其大小、结构、相互关系等地学属性及遥感成像机理、内部特征 ,进一步融合地学分析模型 ,预测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作出决策性规划。 RSIGIM的核心问题——遥感地学智能图解中的认知模型 ,具有层次结构 ,从低到高包括基于数理统计的影像基本处理和分析模型、基于神经计算模型影像视觉生理认知模型和基于符号知识逻辑心理认知模型等三个层次的分析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67.
68.
相对湖平面变化研究,不如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那么普遍和深入,一直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其定量研究更是少有涉及。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红岗北地区下白垩统扶余油层(泉四段)研究中,对相对湖平面变化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说明,并成功应用于研究区,取得了以下成果:通过定量的测井小波分析和以定性研究为主的经典地质学分析,将扶余油层(泉四段)定量地划分出1个长期(Ⅲ级)层序、4个中期(Ⅳ级)层序、22个短期(Ⅴ级)层序和69个超短期(Ⅵ级)层序;以69个超短期(Ⅵ级)层序为单元,对其进行了压实校正和Fischer图解的定量分析;Fischer图解分析与对比显示,相对湖平面变化具有级别性,长期(Ⅲ级)旋回级别的相对湖平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影响,经历了湖侵→湖退的变化过程,而中期(Ⅳ级)旋回级别的相对湖平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湖盆内部因素共同影响,经历了(Ⅳ亚段)湖侵→湖退→(Ⅲ亚段)湖侵→湖退→(Ⅱ亚段)湖平面稳定、来回振荡→(Ⅰ亚段)湖退的变化过程。相对湖平面变化的定量研究依赖于测井数据的提取、应用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定量研究,有利于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定量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69.
总结了褶皱相关断裂发育机制的3个构造几何学模型:同心圆褶皱模型、膝折带褶皱模型和弯流褶皱模型。基于燕山中部中、新元古界地层中发育的5个露头尺度褶皱及其中、小型断裂构造的实例剖析,探讨了收缩变形过程中褶皱与断裂构造发育时序与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产生机制。研究指出,规模与所在褶皱构造相当或略小的断裂构造当中,既有形成时间早于褶皱变形的断层,也有在褶皱变形过程中调节褶皱不同部位应变差异的褶皱相关断裂构造,而且卷入后期变形的早期断裂可能成为制约褶皱成核位置的影响因素,以及成为枢纽叠覆楔构造的形成方式之一。断层位移-距离曲线特征和断层与褶皱变形几何学、运动学关系分析,可用来判断断层、褶皱变形发生相对时序。认为影响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发育的机制主要有3种:(1)纵弯滑褶皱作用中,翼部顺层滑动受到限制而无法持续时,将通过断层向上切层的方式予以调节,从而形成翼部或转折端揳入逆冲断裂以及背离向斜和指向背斜逆冲断层;(2)各种因素导致的褶皱曲率变化是褶皱相关断裂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褶皱曲率变化可由褶皱轴面的合并和新生直观反映,轴面合并引起褶皱曲率变化的层位,可能是诱发褶皱相关断裂,如背离向斜和指向背斜逆冲构造开始产生的重要部位;(3)能干性差异和强硬层之间距离较大的岩层组合发生纵弯褶皱变形时,软弱岩系在褶皱核部的聚集和逃逸,是迫使递进收缩的强硬层产生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0.
岩石地球化学图解是目前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有效手段,其对岩石分类、岩石和矿床的成因判别、构造环境判别和地质演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岩石地球化学图解辅助分析软件的分析,发现此类软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即收录图解的种类和数量有限且不易扩展、使用过程自动化程度不高和软件独立性不强等。在收集整理了岩石地球化学领域8个大类、232幅图解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后缀表达式实现投点过程自动化和使用XML定义、扩展图解,按照岩石地球化学领域专家的工作流程,设计实现岩石地球化学图解成图、投点和计算软件以及CIPW等岩石地球化学常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