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大兴安岭北部察哈彦岩体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察哈彦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东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之上,主要岩性为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体中锆石呈自形晶,发育细微振荡生长环带,显示高的Th/U值(0.32~1.12),表明锆石的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 定年结果为(236±1)Ma,属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察哈彦岩体未见变形,具有块状构造,地球化学显示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LREE和Rb、K等元素,亏损Nb、Ta、P、Ti等元素,与后造山I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应形成于引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构造研究成果,其成因应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岩石圈伸展环境有关.察哈彦岩体的 Hf(t)值为-3.94~2.19,其模式年龄为1.1~1.5 Ga,与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基本相同,表明额尔古纳地块地壳增生的时间主要发生在中-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102.
中哈边境地区旅游廊道空间布局与发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新疆丰富多样的边境旅游资源迫切需要寻找可行的路径加以释放。如何围绕边境旅游主题构建旅游产业要素线性空间,将是边境旅游发展需要从空间上思考和突破的关键问题。以“点-轴”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心职能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定量方法分析中哈边境地区旅游节点、旅游廊道及其旅游地发展系统,对促进边疆地区旅游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目的地形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中哈边疆地区一级旅游节点有5个,二级旅游节点有7个;一级廊道节点段5个,二级廊道节点段11个;四大旅游地发展系统为哈吉民族风情边境旅游系统、塔城生态休闲边境旅游系统、博温康养度假边境旅游系统和霍霍察昭文化古迹边境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103.
以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为核心的数字填图技术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得到完全应用,在1:5万哈珠南山幅区域地质调查中效果良好.本文以内蒙北山地区1:5万哈珠南山幅为例,系统介绍了数字填图前期工作准备、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整理和最终阶段成果数据库提交,说明了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数字化准确性、高效性,同时也存在少量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4.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变形复杂。为研究哈山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及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划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构造变形整体以推覆叠加为主,中段整体表现为冲断叠加的特征,东段主要表现为冲断褶皱的模式。构造变形过程主要经历了早二叠世伸展裂陷、中晚二叠世-三叠纪强烈逆冲推覆、侏罗纪-白垩纪弱挤压逆冲和新生代隆升兼走滑调整四个阶段。采用物理模拟手段对哈山地区不同区段典型剖面的构造变形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挤压速率和强度是决定哈山地区不同区段地层叠置程度的主要因素,塑性地层的分布控制了不同区段滑脱断层与冲断断层发育的先后顺序,而塑性地层的长度则决定了滑脱断层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5.
哈图金矿床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缘哈图断裂和安齐断裂夹持的狭长地带中。矿床受安齐断裂及其周围伴生的次一级断裂的控制,主要产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种金矿体。根据矿物共生关系和脉体穿插关系,将哈图金矿床从早到晚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矿体存在3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分别为Ⅰ型:富液相L+V两相包裹体;Ⅱ型:富气相L+V两相包裹体;Ⅲ型:CO2-H2O型三相包裹体。早阶段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93~379℃,流体盐度为1.0%~5.7%。中(主)阶段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13~291℃,流体盐度为0.5%~5.9%。晚阶段只发育Ⅰ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48~216℃,流体盐度为1.4%~4.0%。经过压力和深度计算,成矿压力为49~97 MPa,对应深度在4.8~9.4 km。根据哈图金矿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20.4‰~21‰,计算得到平衡水的δ18OH2O值在8.6‰~14.7‰,同时测得石英包裹体水的δ18DH2O为-77.2‰~-64.5‰。和前人研究结果对比,认为哈图金矿床为造山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体受岩浆和变质影响的低盐度CO2-H2O体系。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诺尔铅锌矿区采矿对哈力黑河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上游向下游采集了6个河流沉积物样品,测定其pH、LOI、粒度以及As、Cu、Pb、Zn、Cd等5种重金属的总量和赋存形态,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尾矿库是造成沉积物中Pb、Zn和Cd等重金属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2)沉积物重金属与粗粉砂(16~63 μm)的相关系数为0.79~0.95,表明重金属易富集于粗粉砂上,而沉积物的pH和有机质对重金属总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3)沉积物中As和Pb以残渣态和铁锰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8.82%~89.87%和36.96%~78.20%。Cu和Zn以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和铁锰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6.38%~85.96%和74.94%~90.34%。Cd则以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为主,占总量的51.15%~79.53%,而离子交换态Cd占了总量的5.72%~49.63%。因此,Cd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最大。(4)离子交换态Cd与沉积物pH相关系数为-0.813,两者呈极强负相关性。当沉积物pH由弱酸性转化为弱碱性时,离子交换态Cd含量从33.44%降低至5.72%,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07.
准西北缘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准西北缘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形成于陆缘岛弧及大洋岛弧背景,是该区重要的勘探目标类型。为探究哈山地区火山岩储层发育及控制因素,以露头观测为基础,利用岩心、普通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对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石炭系火山岩主要由熔岩类玄武岩、安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类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两大类5种岩性组成;储集空间包括溶蚀—裂缝型、裂缝—溶蚀型、溶蚀型三类16种;岩性和岩相是影响储层的内在因素,风化淋滤和构造作用是外在因素;风化淋滤作用主要发生在风化壳、火山喷发旋回界面和喷发期次界面下,构造作用产生的大量裂缝,改善储层渗滤性能的同时还有效地增大了储集空间;断裂交汇处的风化壳和喷发旋回与期次界面处的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安山岩发育区是有利储层分布区。该研究为预测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有利储层分布提供依据,为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8.
哈大产业带产业空间构建与产业布局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马延吉  佟连军 《地理科学》2003,23(4):422-426
产业带的空间构建具有层次性,不能只限于沿线地带,应着眼于更大的区域空间。把哈大产业带地区在地域上和经济上有密切联系,其整体是东北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其面积、人口、GDP分别占东北三省的45%、73%和86%。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问题较多,如产业重复布局、产业布局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区域经济联系有待加强、老工业基地难题依然存在等。哈大产业带重点发展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汽车、机械装备工业、石化、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提出“三圈一带一轴穿,小集聚、大联合,点轴面、城乡连”的空间布局框架。哈大产业带内部各地市应积极参与联合与协作。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的联合,共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与环渤海区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9.
在总结哈图金矿勘查工作中,研究分析火山晚期热液成矿、花岗岩浆晚期热液成矿、蛇绿岩套成矿、推覆构造成矿和中低温热液成矿等诸家的成矿观点,认为各家都从某一个方面反映了哈图金矿成矿的地质事实,促进了矿山找矿工作。哈图金矿是受安齐断裂上盘一系列断裂构造控制,中基性火山活动成矿为主的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0.
长期以来对吐—哈盆地及其周缘地区早二叠世构造环境的归属存在较大异议.通过对盆地早二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一步厘定了火山岩的产出环境.研究表明,区内火山岩以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流纹岩为主,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大部分玄武岩相对MORB强烈富集LILE和LREE,HFSE适度富集,Th/Ta比值>5,Ta、Nb的适度亏损和陆壳的混染有关,少量玄武岩带有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与造山期后伸展环境下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邻区研究结果,认为吐—哈盆地早二叠世火山岩为造山期后伸展背景下裂谷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