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52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626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29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理教学》2007,(8):46-47
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农作物歉收、动植物绝种、海平面升高等世界性的灾害,这些灾害带给人类的威胁要比过去预测的结果严重得多。如果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无法适时遏制,大堡礁、奇瓦瓦沙漠、加勒比海玳瑁龟、瓦蒂文温带雨林、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长江、亚马孙河、白令海、喜马拉雅冰川、东非海岸雨林等世界十大自然奇观都将面临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2.
桂林喀斯特石山阴香群落主要种群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华  梁士楚  胡刚 《山地学报》2007,25(4):475-482
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桂林喀斯特石山阴香群落乔木层12个和灌木层13个主要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乔木层χ2检验有1个种对为显著正关联,1个种对为显著负关联;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3个种对为显著正相关,4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灌木层χ2检验仅有1个种对为显著正关联;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8个种对为显著正相关,2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整体来看,种对间达到显著水平的种对数较少,大多数种间关系松散,独立性相对较强;(2)正关联的种对主要体现了它们间生物学特性相近,对生境的生态适应性相似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而负关联的种对间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条件的适应性相异或存在相互竞争;(3)喀斯特石山生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为干扰的加剧等因素对阴香群落种间关系的波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3.
贵州高原喀斯特景观及其旅游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2,19(2):103-108
本文通过贵州喀斯特旅游景观类型、特点及优势分析,提出高原、峡谷、峰林、峰丛、瀑布、溶洞是贵州最有代表性的喀斯特景观,它们在空间结上层次丰富的组合,即构成贵州高原绚丽多姿的喀斯特旅游形象,从而展示出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4.
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的性质与结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中国内陆地区积雪分布十分广泛。根据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干寒型”积雪的特征 ,对中国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的季节性积雪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最大积雪深度达 15 2cm(1997) ,积雪层一般由新雪 (或表层凝结霜 )、细粒雪、中粒雪、粗粒雪、松散深霜、聚合深霜层和薄融冻冰层组成。与“湿暖型”积雪相比 ,“干寒型”积雪的性质具有密度小 (新雪的最小密度为 0 .0 4 g/cm3 )、含水率少 (隆冬期 <1% )、温度梯度大(最大可达 - 0 .5 2℃ /cm)、深霜发育层厚等特点 ,并且变质作用以热量交换和雪层压力变质作用为主。据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 (43°2 0N ,84°2 9E ,海拔 1776m)的观测资料 ,中国内陆干旱区冬季积雪期雪面太阳辐射通量以负平衡为主 ,新雪雪面反射率达 96 % ,短波辐射在干寒型积雪中的穿透厚度达 2 8cm。春季积雪消融期 ,深霜层厚度可占整个积雪层厚度的 80 %。随着气温的升高 ,雪粒间的键链首先融化 ,使积雪变得松散 ,内聚力、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降低 ,积雪含水率也随之增大 ,整个积雪层趋于接近 0℃的等温现象 ,因此 ,春季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全层性湿雪崩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55.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贵州喀斯特地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些地区存在的石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清镇市地处贵州黔中地带,是喀斯特发育较完备的地区之一,其中碳酸盐岩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7.96%,喀斯特面积占绝大部分。通过应用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在野外调研基础上与GIS技术支持下,对图件进行解译、编辑处理,制作镇石漠化动态,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及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
石灰岩在马来西亚广泛分布。石灰岩分布区具有独特的地形和喀斯特形态,如拔地而起巍然耸立的陡峭悬崖和千姿百态的塔状地下灰岩岩基,令人兴趣盎然。本文讨论了灰岩山丘和基岩的喀斯特形  相似文献   
57.
AngelovaDora 《地质学报》2001,75(3):370-370
保加利亚黑海沿岸喀斯特地区古地震事件的研究是当今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区是保加利亚具有最高地震能量的地区之一,有确认的破坏性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文字记录。此地区不但受它自己的地震震源的影响,而且受罗马尼亚和俄罗斯震源的影响。造成保加利亚北部黑海沿岸喀斯特地区大量扰动的古地震曾留下的大量遗迹。保加利亚黑海沿岸的形成是新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运动之间复杂的  相似文献   
58.
宋林华  陶洪林 《中国岩溶》2001,20(3):241-246
受世界遗产中心委托,由世界保护联盟亚洲办公室主办、世界保护区协会(WCPA)和澳大利亚环境保护部协办,2001年5月26日至29日在马来西亚沙捞越穆鲁国家公园召开了亚太地区喀斯特生态系统与世界遗产论坛会议.  相似文献   
59.
回顾了沉积混杂碉的研究历史,指出了沉积混杂岩的分布位置和形成机制,重新给出了沉积混杂岩的定义,依据沉积混杂作用的不同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重力垮塌和重力汉混杂作用,冰筏混杂作用,古喀斯特混杂作用和损落混杂作用,最后探讨了海底混杂岩块的来源和搬运方式。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