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4篇
  免费   733篇
  国内免费   924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318篇
地球物理   319篇
地质学   2637篇
海洋学   3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5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四川盆地前白垩系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者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自前震旦系至侏罗系各地层岩石的密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孔隙度、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和电阻率的测定,研究本区各地质时代地层岩石的物性参数分布特征,初步探讨影响这些物性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本区进一步寻找和勘探石油、天然气以及区域地质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2.
东秦岭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毅  王松产 《河南地质》1993,11(2):112-118
  相似文献   
993.
王斌  陈祥忠  陈娟  姚军  谭开俊 《地球物理学报》1954,63(12):4528-4539
近年来围绕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致密砂岩已取得了勘探突破,其中川中—川西过渡带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地质条件,但对该套致密砂岩弹性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还较少,致使利用地震方法进行"甜点"储层预测的精度不高.本文利用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32块样品开展了系统的声学测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样品弹性性质的变化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矿物组分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和岩石薄片特征确定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岩石储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表现为孔隙型储层,受差异性成岩作用影响,黏土含量、钙质含量和硅质含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分布特征之间的差异对岩石弹性性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研究区对岩石物性及弹性性质有明显影响的成岩作用包括早期的钙质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因此针对不同时期的成岩作用对岩石弹性及物性的影响,利用接触-胶结模型、微分等效模量模型和临界孔隙度校正的Hashin-Shtrikman上限模型建立了研究区致密砂岩的岩石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994.
野外地质和室内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东昆仑造山带存在大量后造山期花岗岩.在此基础上,对其重要地段的典型样品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分别得到142.14±1.98 Ma,207.35±0.86 Ma和223.6±1.3 Ma三个坪年龄.结果表明,本地区印支末期已经进入后造山作用阶段,该阶段延续时间可能较长,一直延续到燕山期--典型的陆内碰撞时期.本文从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角度对本区酸性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和时限进行了制约.  相似文献   
995.
论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成盐模式及找钾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盐系发育,是我国海相碳酸盐型找钾的重要地区和层位。研究表明,成盐作用受古构造活动控制,成盐模式为“多通道的巨型浅水盆地蒸发成盐模式”。成钾条件是具备的。广泛分布该下统嘉陵江组T_1j~5—T_2l~1盐系的川东北、川东地区,中统雷口坡组T_2l~4盐系的川西地区是成钾有利地区。而成盐期后的成岩变质、构造形变和淋滤溶蚀作用对盐钾的破坏,不容忽视。可见加强成钾有利地区保存条件和构造条件的研究,是急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6.
重庆雾的天气成因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对重庆雾进行天气学分类基础上,利用合成方法分析了几次典型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流场特征以及雾的垂直环流结构,揭示出两类雾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辐射雾产生在经向环流背景下,中亚地区高压脊为主要影响系统;经向垂直剖面表现为青藏高原东侧的对流层中层有一发展完好的顺时针旋转的垂直经向环流,其前部的下沉气流顺着地形坡地下滑时在四川盆地强迫出一个逆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使重庆附近低层的下沉气流得到加强;夜间辐射降温明显,并有贴地逆温存在,大气层结较稳定。雨雾发生在亚洲地区经向环流相对较弱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低压槽和地面冷锋为主要影响系统;垂直环流结构表现为高空低压槽发展东移时在四川盆地诱生一逆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其东侧的上升支正好与地面弱冷空气入侵四川盆地时形成的顺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的上升支相耦合,使重庆附近上升气流加强,地面附近暖湿气流较活跃,明显增湿过程对雨雾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吕新苗  陈辉  李双成  郑度 《山地学报》2004,22(2):199-206
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对东祁连山地区7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花粉组合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表土花粉类型可分为3组:Group1为花粉产量大的本地花粉,可较好地反映当地植被的特征;Group2为产量小的本地花粉,反映植被特征较差;Group3为外来花粉,在土壤地层中较常见。样地排序结果可划分出6个组:(1)山地草原化荒漠,(2)青海云杉林,(3)祁连圆柏林,(4)金露梅灌丛,(5)矮嵩草草甸,(6)小嵩草草甸,各组具有不同的花粉组合特征;但山杨—白桦林可能是由于花粉自身和花粉保存等原因,花粉组合无突出特征,难以区分。海拔高度和干燥度是影响表土花粉和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藜科/蒿属(C/A)、木本花粉/非木本花粉(AP/NAP)随植被变化也反映出与植被分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8.
川黔渝三角旅游区联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旅游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地理空间的邻近性、旅游产品的互补性,进行区域间的联合与协作,以区域旅游整体的力量参与竞争,进而实现各旅游地共同发展的开发过程。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在核心—边缘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笔者以川黔渝三角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区域进行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只有通过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才能实现区域内各景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9.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的解体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研究区南迦巴瓦岩群的大比例尺填图工作,根据南迦巴瓦岩群的原岩建造、变质程度的不同、变形样式的差异,将其解体为在区域上具有可填性3套岩石组合——直白岩组、派乡岩组和多雄拉混合岩,三者之间均以构造面接触。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盆地西部侏罗纪沉积相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西部侏罗纪为内陆盆地,除其北缘早侏罗世有湖沼相外,主要为河流相与湖泊相,邻龙门山区发育冲积扇,其余地区发育冲积平原相和泛滥平原相。依据湖泊积水状况,将湖泊相细分为时令湖相、间歇湖相和长年湖相。印支期,甘孜-阿坝造山带形成,四川盆地由湿热气候演变为干燥、炎热气候;并使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成为长年湖泊环境。受燕山早中期构造运动影响,河流相、时令湖相与间歇湖相发育。长年湖相形成了侏罗系重要的生储油层系。河流相的粗碎屑岩成为储层,时令湖相与间歇湖相的泥质岩成为盖层,组成了侏罗系中上统多个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