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7篇
  免费   1004篇
  国内免费   218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821篇
地质学   3728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991.
采用土层孔隙比与固结压力和渗透系数之间的非线性经验模型,考虑天然饱和粘土的应力历史影响以及施工荷载分级加载的情况,建立了超固结饱和粘土的一维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离散求解了该方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对考虑与不考虑超固结特性的饱和粘土一维非线性固结和线性固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平均土骨架应力代替Bishop的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基于分析体积变形连续性条件建立了简化的一维非饱和土固结方程,分析计算了非饱和土在固结过程中孔隙压力、平均土骨架应力、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建立了耦合水力特性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和屈服方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非饱和土简化固结理论和耦合水力特性的非饱和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当土体总应力状态保持不变时,基质吸力的提高是导致孔隙水排水、土样体积收缩、孔隙结构改变的根本原因,通过吸力可以将土壤收缩曲线和土水特征曲线联系起来进行比对研究。采用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分析超固结土样和正常土样的失水过程,结果表明:超固结土样中存在着相应的先期固结压力的吸力值,称之为先期固结吸力ψc。当土样吸力小于ψc时,超固结土样和正常固结土样的收缩曲线、土水特征曲线不同:超固结土孔隙比随吸力提高而减小的坡度较缓,约等于土样的回弹再压缩指数,土样处于结构性收缩阶段;先期固结压力越大,土水特征曲线的进气值越高。当土样吸力高于ψc时,超固结土样和正常固结土样的收缩曲线、土水特征曲线重合。  相似文献   
994.
应用FLAOD实现自由场液化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砂土液化典型特征:超静孔隙水压升高,有效应力降低,体积压缩积累增大.证实了液化的隔振作用:砂土在液化状态变为流体,不能传递剪力,液化时砂土位移、速度、加速度振幅显著降低,剪应力降低,动水向上渗流,土体向下沉降,水平残留不可恢复位移.球压应力、有效压应力、动水压力满...  相似文献   
995.
分辨多数余震和后续主震是由静态应力触发(Stein,1999;Todaetal,2005;Parsons,2002)还是动态应力触发(Hilletal,1993;kilb,2003;Brodsky and Prejean,2005;Gomberg and Johnson,2005;Hill and Prejean,2007),对理解地震内在作用和预测地震危险性是有必要的(Freed,2005)。Felzer和Brodsky(2006)分析了2≤M<3和3≤M<4级主震后5min内余震的空间分布情况,发现距主震50km范围内M≥2余震具有特定的幂律衰减关系,且衰减曲线的斜率为-1.35。据此,他们认为余震随距离的衰减只能用动态触发来解释。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检验,但没有一个可通过检验,进而,本文中对这种衰减关系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在距离2≤M<3主震300m以外的地方,主震前5min内的地震活动性衰减与主震后5min内的衰减没有显著的区别,表明主震对它静态触发区域以外的地方没有影响。表征余震基本特性的大森随时间衰减关系在距离主震10km以外的地方是不存在的。最后,发现在主震波前未到达之前的余震中发现了...  相似文献   
996.
应力扰动影响地震的复发,并对了解地震周期和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州帕克菲尔德圣安德烈斯断层上的大量重复地震为检查重复事件对中强地震发生的反应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使用高分辨率地震台网目录获得的187个M-0.4~1.7级地震重复序列,我们发现重复事件序列的复发时间到接近M4—5地震时缩短了,说明是由大地震触发的。该触发效应在5km左右的距离内最明显,相应的静态同震应力变化为0.6~26.6kPa,并随距离衰减。我们还发现从1993至1998年复发间隔相应地缩短了。这种几年经久不衰复发加速反映了1990年代初断层滑动加速并提高了加载速率。  相似文献   
997.
采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1980年以来河西走廊及其临近地区ML 2.3到ML 4.9地震资料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Ms 4.6以上地震前A(b)值异常情况,结果显示大多数Ms 4.6以上地震发生前的1-3年内,震中周围出现A(b)≥5.0的高值异常区域.R值检验结果为0.458.  相似文献   
998.
西秦岭北缘断裂破裂分段与地震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最新地质考察和历史地震考证结果,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从东到西可划分为宝鸡、天水、武山、漳县、黄香沟和锅麻滩共6个次级断裂段。上述断裂既具有单段破裂,又具有多段组合破裂的特征。利用时间相依的地震潜势概率评估方法,对这6个单段分别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其中黄香沟段和漳县段发生单段破裂的可能性最大,天水段发生单段破裂的概率次之。若发生组合破裂,黄香沟段和漳县段组合破裂可能性大。同时,根据沿断裂带的b值扫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黄香沟段和天水附近应力积累较高,这两个地区应是未来发生强震的主要段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利用网川区域台网最近30多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包括震级-频度关系中的a、6与a/6值,复发间隔丁r值),同时,计算了震前2年多的时间内ML≥3.5地震的视应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值和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与汶川主震破裂范围、MS≥...  相似文献   
1000.
锦屏二级水电站隧洞无盖重高压固结灌浆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刚 《探矿工程》2011,38(5):74-77
水工隧洞高压固结灌浆的目的是加固隧洞围岩、封闭隧洞周边岩体裂隙,提高隧洞围岩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增强围岩抗渗能力和长期渗透稳定性。主要介绍了引水隧洞在未进行混凝土衬砌的条件下实施高压防渗固结灌浆施工的试验及其成果,为该类洞段灌浆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