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957篇
测绘学   870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2242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桩端沉降测量和试桩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桩在传递上部荷载与地基土之间产生的应力应变过程,表现为桩的弹性杆件和地基土的弹—塑性变形特征。从而对受荷桩,尤其是长柱和超长桩的应力应变特征有了更切合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2.
基坑土体自承支护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下工程围岩收敛约束曲线出发,在总结现代围岩支护理论的基础上,导出了基坑土支护位移曲线,阐述了基坑土体自承支护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03.
以内环线工程地质勘察剖面所揭示的宏观及微观变化为主要依据,采用岩相旋迥分析法分析第⑥层 暗绿色硬土层的成因,提出了是地壳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第⑥层埋深起伏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4.
李佩鸿 《广西地质》1997,10(3):83-86
用多种无机凝聚剂和聚丙烯酰胺系列了絮凝剂对平果铝土矿洗矿泥进行沉降试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选用于平果铝土矿洗矿泥的絮凝沉降,推荐使用分子量为600~900万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  相似文献   
105.
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过程模拟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本文将东祁东逆冲带与鄂尔多斯西南缘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相结合,研究了逆冲带内部变形特征,前陆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反映的盆缘构造性质和幕式逆作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王国林 《岩土力学》1997,18(A08):310-314
上海地铁2号线车站深大基坑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对邻近的重要地下构筑物保护采取优化内支撑和控制地表沉降的技术,在施工中进行监测和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107.
沉降量约束下的黄骅裂谷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覆盖整个黄骅裂谷200口人工井沉降量的基础上,总结本区二种基本沉降曲线模式,统计出热沉降与初始沉降之比为0.6,依此为约束条件与大陆岩石圈伸展的地球动力学正演模式进行对比,与简单剪切模式预测的热沉降与初始沉降之比值及几何效应更接近,进一步证实黄骅裂谷以简单剪切机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更合理,这与著名的纯剪模式形成的北海伸展盆地不同。  相似文献   
108.
在计算覆盖整个黄晔裂谷200口人工井(包括少部分探井)沉降量的基础上,总结本区二种基本沉降曲线模式。统计出热沉降(St)与初始沉降(Si)之比为0.6,依此为约束条件与大陆岩石圈伸展的地球动力学正演模式进行对比,与简单剪切模式预测的热沉降与初始沉降之比值及几何效应更接近。进一步证实黄骅裂谷以简单剪切机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更合理,这与著名的以纯剪模式形成的北海伸展盆地不同  相似文献   
109.
鹤岗盆地晚侏罗世石头河子组沉积环境及幕式聚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鹤岗盆地是一中-新生代内陆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是一套非海相含煤地层,充填于盆地底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五个亚段和26个含煤旋回。底部第一亚段沉积期以冲积扇、辫状河环境为主;第二亚段以河流环境为主;第三亚段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环境为主;第四亚段演化为河流环境;第五亚段则以河流、冲积扇环境为主。垂向上五个亚段对应于盆地的填平补齐-扩张-稳定沉降-差异沉降-收缩五个演化阶段。富煤带位于同沉积中心的侧翼,一般含砂率60%~70%的区域含煤性最好。含煤旋回受控于盆地周期性地快-慢沉降,聚煤作用发育于每期幕式沉降的缓慢稳定沉降阶段。厚-特厚煤层都与湖泊三角洲冲积平原大面积沼泽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在BDWF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等价线性迭代不断修正土体模量以逼近土体的非线性动态响应,对建筑筒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动力分析。为了分析筒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考虑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将桩-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空间体系简化为二维问题计算。结果表明,筒桩基础桩基相对桩基于桩基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筒桩基础的柔性改善了结构的基本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