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表层土、深层土的采样研究资料,获取了江西某蔬菜基地的土壤主要重金属元素基准值,分析了5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区表层土中的分布、分配及相关特点,分析了元素的迁移特征。对该蔬菜基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作了初步评价,并提出了合理调整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该蔬菜基地表层土(耕作土层)中Cd、Hg、Pb存在明显的积聚现象。局部地段土壤中已超出了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蔬菜产地以及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成了"不安全生产区"。同时发现区内重金属含量本底值并不高,重金属的污染积蓄主要与人类生产活动有关,可能来源于长期不合理的施肥与喷药。  相似文献   
32.
广东某硫酸冶炼工业区土壤铊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及富集指数法(EF)对广东某硫酸厂含铊黄铁矿冶炼废渣堆渣场周围土壤铊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废渣周围土壤已受到了明显的土壤铊污染,铊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0~16.5cm范围,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降低的特点;土壤表层的铊吸附量未达到饱和状态,铊污染物将继续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作用。Igeo与EF法对铊污染评价结果相似:废渣下伏土壤0~6cm范围铊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水平,而在土壤约8.5~15cm以下为无至轻度污染水平;15cm以下没有受到土壤铊的污染;相对于下伏土壤剖面,废渣外围土壤污染更为严重,其中表层土壤0~1cm铊已经达到显著污染,土壤2~10.5cm范围内铊为中度污染,而在土壤约15cm以下铊为无至轻度污染。两种方法应用于工业区土壤铊污染水平分析是可行的,但是不能表明铊在土壤中存在状态、迁移能力以及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刘敬勇  常向阳 《地球化学》2009,38(3):251-261
利用元素总量和Pb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广东云浮硫酸厂含Tl黄铁矿冶炼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l的污染程度和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l污染物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约16.5cm深度内,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下降的特点。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l与Pb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自然条件下田与Pb在土壤中的迁移相似性,并且都以横向迁移为主。堆渣场固结层周围土壤至少44cm范围已经受到废渣中Tl释放的影响,Tl污染物平均下渗速率达到2.75cm/a。酸性雨水的淋滤作用及废渣自身不断酸化的特性是废渣中.Tl迁移释放入土壤的主要因素,土壤铁氧化物胶体及有机质是土壤对Tl产生吸附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34.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通过吸收国外土壤污染修复先进经验,开展适用于我国的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检测、修复、效果评价、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健全我国土壤修复标准和政策法规体系,对国家土壤安全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5.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是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首要任务,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打胜净土保卫战的重要工作.该工作由原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农业部、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联合部署,在已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针对性地推...  相似文献   
36.
土壤中优势流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优势流是指土壤在整个入流边界上接受补给,但只通过少部分土体的快速运移,优势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一种特例,它受许多因素的控制,如土壤中的大空隙,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初始水分含量,水和溶质的施加速率及溶质的施加方法等,优势流的产生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土壤介质的非均质所驱动的优势流;另一种是湿润锋的不稳定性所驱动的优势流,目前优势流的监测方法主要取土壤原状土,实验室内的土  相似文献   
37.
我国土壤中铜的污染现状与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铜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过量的铜会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土壤铜污染已成为重要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土壤铜污染不仅降低土壤环境质量,而且影响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等的平衡稳定发展,并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文中综述现阶段我国土壤铜污染的来源、污染现状,分析了土壤铜污染的特点及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危害,介绍土壤铜污染的预防方法,分析并总结目前用于治理土壤铜污染的修复技术原理、适用性及其国内外研究与发展动态,进一步提出未来我国土壤铜污染修复技术有待深入研究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我国土壤铜污染的研究和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本文利用室内电阻率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研究了饱和土和不饱和土两类土中含油污水的侵入量对其导电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不饱和土,含油污水的侵入会改变土的饱和度从而引起其电阻率的降低,侵入量越大其电阻率越低;而饱和土的电阻率随含油污水侵入量的增大而增大直到趋于稳定.基于此,通过室内模拟土层污染和野外实地观测污染土层的方式研究了含油污水污染不同饱和度土层的电剖面异常特征,在不饱和土层中污染区域表现为相对低阻异常区而在饱和土层中表现为相对高阻异常区.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监测结果显示异常区的范围随污染区的变化而变化,并可反映出污染区的实际分布.文章分析了利用电阻率法进行含油污水污染地下介质调查的几个模糊点,对提高探测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龚雪刚  廖晓勇  阎秀兰  李尤  杨坤  赵丹 《地理研究》2016,35(11):2025-2040
近年来,国内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由此引发的环境损害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中国推行的一项应对环境污染损害的重要环保举措,而基线则是确定损害的关键。基线确定作为损害评估与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评估的关键技术环节和重要前提,也是中国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国际上常用的4种基线确定方法:即历史数据法、参考点位法、环境标准法和模型推算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探讨不同基线确定方法的具体工作步骤,并结合中国土壤环境研究工作积累与进展,提出中国土壤基线确定基本原则和推荐“4步法”工作程序,对中国开展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0.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3,(17):61-64
正尼加拉瓜运河尼加拉瓜国会13日经表决批准了耗资400亿美元的尼加拉瓜运河计划,该运河如能成功凿通,就有望成为继巴拿马运河之后,再度连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大人类工程。修建新运河的计划获得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的大力支持,而尼加拉瓜国会中支持总统的议员占大多数,因此表决结果并无悬念,草案以61票赞成,25票反对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