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25年   1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1篇
  19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51.
冯宏业 《地质与勘探》2014,50(2):346-359
新近发现的圪塔山口含铜镍矿化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新疆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东端,共有4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中Ⅰ、Ⅱ、Ⅲ号岩体均见铜镍硫化物矿化,研究表明其形成时代(282Ma)及岩浆来源与东天山地区其它铜镍矿化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一致。本文对主要造岩矿物橄榄石及副矿物尖晶石进行了显微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橄榄石Fo值介于83.1~86.6之间,平均85.2,为贵橄榄石,其Ni含量变化于1273×10-6~2719×10-6,平均1918×10-6;尖晶石根据铝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高铝和低铝两种。圪塔山口岩浆为地幔源区发生15.8%~18.8%的部分熔融,并有过剩橄榄石加入的玄武质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派生岩浆。对橄榄石分离结晶和硫化物熔离的计算模拟表明橄榄石结晶前,岩浆已经达到S饱和,结晶过程始终伴随硫化物的熔离作用,虽然早期结晶的橄榄石与硫化物熔体间发生了Fe-Ni交换,但仍有很好的铜镍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52.
早在新近纪—早更新世,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以不同的速度向北运移作用的影响下,中国大陆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宏伟壮观的地质构造运动,在地质学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它以磅礴的气势使260万平方千米的青藏地区从平地崛起,成为世界第三极,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巍巍昆仑,横空出世。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西横跨新疆、青海两省区,入甘肃后与秦岭相连。它像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东西绵延2500余千米,盘踞于青藏高原之上,被称为"亚洲脊柱"、"龙脉之祖"。  相似文献   
53.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对鲜水河断裂带断层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年以来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观测资料,计算多年来断层的水平扭错、水平张压以及垂直升降变化量,以此分析各测点断层随时间推移的活动习性.认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的走滑和张压活动分量有所改变,垂直升降活动变化则不明显.中段的沟普测点扭错活动量在逐渐减小,类似道孚6.9级地震后扭错活动逐步衰减的趋势,该测点1997年后结束了的压性活动,在2002~2005年间快速逼近"闭锁",直至2006~2007年间改变了多年的活动习性,出现张性活动趋势.同样,以左旋扭错为主的老乾宁测点在该时间段内也改变了多年的断层活动习性,出现右旋运动趋势.  相似文献   
54.
汶川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异常判定的科学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汶川地震前对地下流体异常的认识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①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继续保持群体下降趋势,认为是青藏块体整体活动的加强表现;②2003年开始,南北地震带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在趋势下降背景下出现群体转折变化,分析认为:“2007--2009年中国大陆有发生7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55.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场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集并核实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青海、甘肃、四川、新疆、宁夏、河北及陕西等省前兆台网记录到的一些典型的前兆观测异常,按照中国震例总结研究的规范,确定了地震前兆异常判定准则,判定出前兆异常53项.本文在系统分析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后认为,该次地震的孕育影响场具广域性特征,仪器记录的前兆异常范围直径达到2900km,本文判定的前兆异常范围直径达2100km.并且出现异常的时间长、测项多、幅度大.研究认为特大地震的监测工作应该考虑大区域(数千公里)范围的资料变化,在多震区还需有较密的观测台网.  相似文献   
56.
西北区西部夏半年强降水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晨  宋敏红  蔡英  钱正安 《高原气象》2012,31(3):629-637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西北区西部104个测站1961—2007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47年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北区西部强降水日数东多西少。最多出现在半湿润的青海高原东缘,次多出现在半干旱区的天山和祁连山区,位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的南、北疆盆地边缘及柴达木盆地西部,很少或从未出现过强降水日。(2)更干旱的该区西部比青海高原似更易出现强降水极大值,特别是位于峡谷、山口及冷空气通道的巴仑台、乌鲁木齐、阿合奇、若羌及阿左旗等地。(3)该区强降水日出现的最早时间呈"东、西两头早,中间晚"的格局,而最迟时间则反之。(4)该区强降水日出现频数虽呈增长态势(特别是中天山地区),但增长趋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7.
58.
1997~2003白家疃地震台记录的重力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从介绍白家疃台站的 Geodynamics TRG—1型潮汐重力仪数字化重力固体潮观测系统入手,对所记录到的1999.6~2002.6期间的重力变化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一长达3年、变化幅度为130×10~(-8)m·S~(-2)的重力变化可能是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场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59.
对比分析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考察结果和作者4次现场考察记录,认为: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及破裂起始点位于同一地点,即布喀达坂峰东南3km处,与根据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资料确定的微观震中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0.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9月9日,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山口地质公园正式开园迎客。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周亚明为地质公园授牌,并给地质公园揭碑。五大连池市市长徐飞主持开园仪式。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调研员陈铁男首先宣读了同意山口地质公园开园的批复。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周亚明将“黑龙江山口地质公园”的牌匾授予山口地质公园管委会主任刘永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