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6篇
  免费   1031篇
  国内免费   709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194篇
地质学   2196篇
海洋学   223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纵观全球中强地震的空间分布,除一系列的洋脊、裂谷、海沟、转换断层和大陆内部的古板块边缘等大型构造活动带被清晰地勾画和显示外,在亚洲大陆东部地区相对密集的地震还清楚地勾画了一个面状的三角形区域。自1898年以来,该区域记录到的6级及以上地震占  相似文献   
832.
基于单像对的常规D-InSAR技术在形变量较大的地震同震形变场探测中已取得成功应用,但由于其受时间、空间失相干和大气影响的严重制约,难以应用于长期缓慢微小地壳形变的观测研究中.近几年发展起来的PS-InSAR(Permanent scatterer InSAR)技术是对常规D-InSAR的创新性发展,它通过将干涉处理对象集中在SAR图象中散射特性稳定的高相干点集上(人工建筑物或巨石、山峰等自然地物),避开非相干象元可能带来的各种复杂问题,从而间接克服了相位失相关和大气延迟的局限性,极大地提高了干涉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使基于InSAR技术的mm级微小地壳形变的遥感观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33.
云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北东侧,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青藏高原物质受到挤压向东南流出的通道.由于印度板块的东向俯冲,区内构造运动强烈,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834.
地球对引潮力产生的响应反映了其内部的物性特征.潮汐观测值反映地壳在潮汐作用下发生的微形变场变化,通过对地壳介质物性参数(潮汐因子、相位滞后)的计算,分析地震前地壳岩石弹性变化,判定其由线性进入非线性状态的短期阶段.这一理论有助于追踪震源区的非线性应变过程,从而判定非线性系统失稳前兆.  相似文献   
835.
考虑震源破裂过程的三维地震动数值模拟一般需将震源包含在计算区域中,这样的计算模型区域大,计算量大,尤其是对于断层埋深较大的情况。本文对破裂断层下地壳分层结构引起的反射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别对改变断层下方介质的密度和波速两个参数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断层下方地壳分层结构引起的反射波对地表观察点地震动时程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因此进行三维地震动数值模拟可以不考虑断层下介质的影响,从而可以大大减小计算区域,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836.
岩浆岩     
《地球》2012,(7):91-91
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黏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和苦橄岩等。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干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岩浆岩对地质学研究很重要,  相似文献   
837.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新疆伽师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伽师—乌恰和伽师—阿合奇地区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计算了伽师地区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ML≥2.5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和波形互相关方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在2009年2月20日柯坪5.4级地震前阿合奇台的记录观察到该地区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现象,2010年6月10日乌恰5.2级地震前乌恰台也同样记录观察到该现象。  相似文献   
838.
在当前国内油气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解决3个问题.一是油气无机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原油、沥青、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示踪、原油中异常高含量的金属微量元素、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等均表明原油可以由无机反应而生成.二是油气无机成因论是可以指导油气勘探的.油气的分布与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的耦合表明有成因关系,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是油气的发生器,也是初始储层,据此可以对油气田进行预测.柴达木盆地昆北花岗岩油田的发现是一典型案例.三是"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要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的支撑.目前第4代采集处理新理论、新方法业已提出.地球物理学家已经把深部勘探的新方法、新技术提到议事日程.总之,"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是有理论依据的,是可能的,是可操作的.发现大型、超大型油气田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839.
火星高强度的地壳剩余磁场表明火星演化早期存在过活跃的发电机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火星演化早期的超大型撞击事件很可能是导致火星发电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分别对火星古发电机数值模拟,超大型撞击事件及其对发电机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案,为揭示超大型撞击事件是否导致火星发电机湮灭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840.
利用架设在沧州地区的20台流动地震台站于2006年12月至2010年7月间记录的271个远震事件,读取的2308个P波到时数据,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沧州及其邻区(38.0°N~39.0°N,116.5°E~117.5°E)的地壳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结果表明,沧东断裂两侧的地壳介质的速度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横向差异,浅层速度分布同地表地质结构分布相一致。沧东断裂西北侧沧县隆起的地壳速度较高,表明其基底抬升;断裂带东南边的黄骅拗陷速度较低,说明基底埋藏较深。本文的远震层析成像研究结果和前人使用重力、电磁和人工地震的探测结果都表明,沧东断裂带两侧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构造差异在整个地壳中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