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3篇
  免费   1933篇
  国内免费   3668篇
测绘学   971篇
大气科学   492篇
地球物理   1858篇
地质学   10510篇
海洋学   1274篇
天文学   549篇
综合类   954篇
自然地理   896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869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867篇
  2011年   847篇
  2010年   711篇
  2009年   796篇
  2008年   734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670篇
  2004年   522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82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377篇
  1997年   405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349篇
  1993年   337篇
  1992年   339篇
  1991年   227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3篇
  1974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0 毫秒
941.
陕西黄土高原人工林土壤干层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Abroad, a lot of research on soil water removal, seeping and evaporation has been done (Ole, 1998; Rapp, 2000). A seeping model of soil water was suggested (Yuin, 1998) and it was known that water removal is very slow in the unsaturated zon…  相似文献   
942.
马宗晋 《第四纪研究》2007,27(5):656-658
1 新中国成立前李四光的创业 李四光14岁(1903年)深怀日帝炮击我国舰、民之恨,赴日苦学造船,兼受中山先生革命宏愿之教诲,誓入同盟会.  相似文献   
943.
地球生物相是地球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之一.地球生物相是地史时期地球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记录的一系列生物(有机) 特征的综合.这些生物(有机) 记录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可以反映出其动力学过程.地球生物相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有机质形成、沉积到埋藏过程中的演化, 并由此可以定量恢复有机质变化的动力学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地球生物相中有机质形成的基础, 即反映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化石的类别、生物的丰度和分异性、生物的保存状态、生物类群结构分析(如生物的优势类群、特征类群、生物组合或生物群落、生物依存关系等) 等为基础的群落、生境型及初级生产力研究, 提出了碎屑岩海滩、潮坪、障壁-泻湖体系和碳酸盐缓坡、潮坪生境型模式, 并编制了生境型柱状图、断面图和平面图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44.
地球科学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以地球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探究发生在其中的各种现象、过程及过程之间相互作用机理、变化及其因果关系等,以提高对地球的认识水平,并利用获取的知识为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供给、环境保护、减轻灾害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人类对地球奥秘的探索精神,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的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始终是地球科学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945.
为深入了解东天山晚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对东天山卡拉塔格地区平台山岩体开展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平台山岩体是由辉长岩、辉绿岩、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其中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84.7±2.8 Ma和270.0±3.4 Ma.辉长岩、辉绿岩和角闪辉长岩的SiO2为44.17%~50.14%,Fe2O3T为7.63%~12.75%,MgO介于2.79%~16.80%,全碱含量低且变化大(K2O+Na2O=1.79%~6.36%),Mg#值变化大(41~73),富集Rb、Ba、Sr、U和Pb,亏损Nb、Ta、Zr、Hf和Ti等高场强元素,与岛弧岩浆岩特征一致.石英闪长岩具有髙硅(SiO2=61.15%~64.62%)、富碱(K2O+Na2O=8.50%~9.34%),富集Rb、Ba和...  相似文献   
946.
藏北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大地构造位置为冈底斯火山-岩浆岩带,岩体呈不规则状侵位于古近纪帕那组、新近纪雄巴组火山岩地层中,与各地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总体特征表明区内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主要为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与原始地幔相比,花岗岩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U、La、Ce、Nd、Zr、Hf等,而Ba、Nb、Sr、P、Ti呈现低谷,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通过对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而讨论该地区钾长花岗岩的物质源区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该区钾长花岗岩岩浆源区遭受了俯冲板片沉积物熔体的交代作用,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为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47.
利用捷克PMG-2质子磁力仪,对新疆云海地区进行高精度磁法测量,获取直接的磁异常数据。通过化极处理和不同高度延拓分析,圈定重点找矿靶区。据铜镍矿与基性-超基性岩关系,进行间接找矿。经物性测量,本区基性-超基性岩和镍矿种均具有磁性。铜镍矿赋存于基性-超基性岩中,单一磁法原本不能解决问题,但从地质上考虑铜镍矿与基性-超基性岩的产出关系,可利用高精度磁法实现间接寻找铜镍矿。同时,对比分析矿区磁场特征,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进行找矿预测。在重点区段实施工程验证,见矿率高,说明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具有找寻铜镍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8.
斑岩岭银钼矿位于新疆东天山阿齐山-长城山岛弧带(觉罗塔格岛弧带)中[1],属阿奇山-雅满苏-沙泉子(裂陷槽)Fe-Mn-Co-V-Ti-Au-Cu-石膏-煤-硫铁矿矿带。通过分析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异常赋存的地质环境特征等,研究异常与矿化的相互关系,总结斑岩岭地区银、钼矿找矿标志,分析找矿前景,为该区进一步开展矿产评价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49.
目前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已发现普光、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多个高含H2S的大、中型气田。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岩心及薄片的镜下详细观察后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大多数气藏遭受了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化学改造,TSR的改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使C2 重烃相对于CH4、12C相对于13C优先被消耗,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和碳同位素变重;2由于TSR产生的大量淡水的加入,使气藏的原生地层水被稀释,造成地层水盐度降低;3TSR相关流体(烃类和H2S等)与储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储层被溶蚀和硬石膏发生蚀变,造成储层孔隙度增大,从而对改善其物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0.
严加永 《地球学报》2022,43(6):737-743
地球深部结构变化、物质以及能量交换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是地球系统最主要的动力来源,诱发地表地貌变化、剥蚀、沉积作用和环境变迁,以及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控制化石能源和地热等自然资源的分布,是理解成山、成盆、成岩、成矿、成藏和致灾等过程成因机制的核心。为探索中国大陆深部结构和资源能源效应,在党中央“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召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6年开始设立了深部地质调查工程。工程以抢占大陆基础地质研究国际制高点,引领深部地质研究前沿为宗旨,选择我国资源、能源重要基地,重大地质边界和关键构造单元,开展了地球物理为主的深部探测和综合研究。获取了华南陆块等重要地质单元岩石圈精细结构,研究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重大地质边界性质及空间展布,在松辽盆地、西北盆山结合带等地发现和提取了一批与深部成矿、成藏和清洁能源有关信息。为进一步推动地质调查向深部进军,促进从二维地表地质调查到三维空间地质调查的转变,《地球学报》组织了“中国大陆典型地区深部地质调查”专辑。本专辑集中报道了深部地质调查近三年取得的部分阶段性进展和成果,主要聚焦深部地质调查在揭示地球深部结构,及其对浅部构造和资源能源的控制,服务地球深部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