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4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74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1697篇
海洋学   54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73篇
自然地理   182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青藏高原1∶25万地质填图中,新生代地貌演化调查方法是查明地貌组成的形态、分布、形成年代等特征,分析地貌成因类型,研究地貌与构造、气候、沉积的关系,通过夷平面、河流阶地等反映隆升过程的标志性地貌面调查,分析地貌发展阶段,建立区域地貌演化史.由黄河上游羊曲段阶地地貌调查结果,推断黄河在0.03 Ma才切开共和南山.对比黄河上游不同发育地段阶地,表明黄河上游地貌演化过程是伴随高原阶段隆升而向上游阶段性溯源侵蚀发展的.1.6 Ma黄河稳定出现在民和-兰州-临夏,1.1 Ma切开积石峡到达化隆-贵德,0.15 Ma切开龙羊峡出现于共和盆地,约0.03 Ma经历最新抬升事件,切开贵南南山及西秦岭,并沟通若尔盖盆地抵达黄河源区.  相似文献   
112.
景观指数的粒度变化效应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本文以延河流域的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图为对象,以景观格局分析程序Fragstats3.3为分析工具,探讨了不同比例尺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度值由25m到400m的逐渐增加,除斑块丰富度外的景观指数均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其中聚集度和集合度没有尺度转折点,其他指数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尺度转折点.对比分析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1)尺度转折点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2)尺度转折点与研究图件的比例尺有关,比例尺越大,所发生的第一次尺度转折点的粒度就越小;3)第一尺度域是选择适宜粒度的较好取值范围.对延河流域1:250000土地利用图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是70~90m,1:500000土地利用图的适宜粒度范围是90~120m.  相似文献   
113.
渭河断裂西段活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渭河断裂是一条纵贯渭河盆地中部的大断裂,对渭河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乃至盆地内的地震活动都具有控制作用。本文将宝鸡峡口以东,西安市草滩镇以西的渭河断裂西段作为研究区。从渭河断裂北侧黄土台源地貌存在的分级现象、自西向东渭河断裂新近系错距大小非均匀变化、渭河断裂西段断坎地貌差异等方面的分析,讨论了渭河断裂西段存在的活动差异性,认为以千河断裂、岐山-马召断裂和泾河推测断裂为分界点,渭河断裂西段可分为三个亚段,各个亚段在断裂活动时间、活动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渭河断裂西段所处新构造环境的分析,认为第四纪以来渭河盆地西部地壳的向东掀斜拾升运动是造成渭河断裂西段出现差异性活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4.
洪立波 《北京测绘》2003,(1):3-6,11
简介北京奥运城市建设信息概况 ,提出努力为“奥运”提供多方位测绘保障服务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cience,2003,17(1)030601 利用多山地形DEMs和太阳辐射模拟计算地形参数的矢量代数算法=Vectorial Algebra Algorithms for Calcu-lating Terrain Parameters from DEMSand Solar Radiation Modelling in Moun-tainous Terrain[英]/Corripio J G.-1-  相似文献   
116.
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Arc/Info软件,研究1995年至2000年兰州至格尔木铁路沿线的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交通干线(公路和铁路)的影响程度与范围。主要结果如下:(1)东线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西线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较大;(2)东线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没有显著变化,西线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明显升高。缓冲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交通干线的轴向影响规律;兰州至西宁铁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影响范围是5km,青藏铁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影响范围是7km;(3)9个城市缓冲带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城市扩展主要发生在1km缓冲带内。  相似文献   
117.
118.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貌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隆升及剥蚀作用的复杂性与区域差异性以及高原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得在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地貌是高原隆升、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等的信息载体,地貌年代有助于重塑这些地质作用的发生时间及发展过程,因此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1∶25万银石山幅的工作表明,地貌年代学调查对高原隆升及环境演化过程研究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9.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1:25万地形图数据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洪泉  高莉等 《测绘通报》2003,(2):14-16,20
从地形图的属性特性方面对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提出地形图属性因子的概念,指出除境界外的其他属性因子是决定一个地区的地表自然条件的基本因素。在对属性因子进行量化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论述了基于属性因子的基本地表自然条件方面对不同制图单元进行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0.
利用河南省均匀分布的50个台站自建站至1997年近50年的定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日小雨、日中雨、日大雨降水过程出现次数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结果显示,河南省日小雨、日中雨降水过程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日大而过程主要出现在3~11月份,冬季仅在豫南一些台站出现,各级降水过程出现次数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出现最少,夏季出现最多,其地理分布随测站纬度、拔海高度、地形地貌不同有较大差异;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其最大值多出现在冬季,春秋次之,夏季最小,地理位置差异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